最近比較關注睡眠,再次拿起《睡眠革命》一書閱讀,越來越有感覺,總有個行動讓你深入探尋睡眠的力量,因為,我們都希望自己精力充沛身體好,這是美好生活的基石之一。
今天這部分的標題很有動感,叫做“時鐘在滴答”,我們每時每刻都在時間這個大boss的關注下,你的態度決定了你對時間的運用效能。一天24小時,白天黑夜各占一半,如何使用好晚間時刻,顯得非常重要。
現代社會的快節奏與高科技發展,越來越影響著我們一天的生活。該起床不起,該睡覺不睡,該工作玩游戲,該放松刷手機。年輕人仗著年輕、身體素質好,透支著身體與生命。不中年面對壓力、焦慮,也開始習慣用手機、電視、智能能產品等來逃避現實,陷入更深的惡性循環。老年人,面對新生事物,充滿好奇,點點點的不知不覺上癮,忘了時間。以上呢只是部分人的現實生活,非常棒的是,充滿健康意識的人越來越多,也跟著自然的節律開始自己的一天。
睡眠是一個伴隨人生產生的自然過程,跟隨自然的晝夜節律就顯得重要和正確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許現代社會的我們,無法做到這樣的百分百標準,但是我們也可以盡可能往這方面靠近和優化。
一、認知
(一)關于“晝夜節律”
1.晝夜節律是生命體24小時的內循環,受我們內置生物鐘的管理。
2.晝夜節律是內置在我們體內的。它是我們每一個個體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經歷了成片上萬年進化后的產物。縱然存在外在刺激物,也會堅守陣地,照常起作用。
3.晝夜節律圖,展示了人體在一天中不同時刻,自然而然的想要做些什么。可以借助這個規律,做對應的事情,可以更高效。
4.晝夜節律產生睡眠欲望,自我平衡的睡眠壓力會讓我們產生睡眠需求。這是自然和自我身體要求兩個方面對睡眠產生的需要。后者方面,特別是長期、高強度的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后,需要用睡眠來修復和補充。
(二)關于“生物鐘”
1.生物鐘,24小時調節著我們的內部系統,包括睡眠、飲食習慣、激素分泌、體溫、靈敏度、情緒和消化,使其與地球的自轉一致。
2.生物鐘是根據一些外部線索而制定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日光,還包括溫度、進食時間等其他因素。
3.生物鐘是睡眠的調節器之一,光線是最重要的生物鐘調節器。
(三)關于“藍光”
1.人體對藍光特別敏感。
2.藍光并不酸是有害光,只有不合適宜的藍光才對人體有害。
3.白天的藍光對人體有益。幫助設置人體生物鐘、抑制褪黑素分泌,提高人的靈敏度和各方面表現。
3.天黑后,藍光就成了一種不良光線。會引發各種健康問題,導致“垃圾睡眠”—受干擾和不充足的睡眠。它妨礙了褪黑素分泌,推遲了我們的生物鐘。(注:黃色、琥珀色、紅色的光芒,不會影響褪黑素的分泌。)
二、兩組概念
(一)晝夜節律VS睡眠壓力
來源:“晝夜節律讓我們產生睡眠欲望,自我平衡的睡眠壓力會令我們產生睡眠需求。”
無論是睡眠欲望還是睡眠需求都是睡眠調節器的方式表現。跟著大自然的節律,你會產生睡眠想法。因為身體平衡的需要,你也會產生睡眠想法。兩者不是對立的。
突然想起,在時間管理特訓營里有個習慣養成就是早睡早起,每天早晨有早起打卡。有的同學以“我的身體需要休息”“早起沒休息好,沒精神”等理由,退出了踐行。是的,身體需要休息,是一種平衡與修復,我們需要;早起,不早睡,違背自然規律,是找死,也需要大家重視。其實,我們需要用一種辯證和長期的視野角度來看待早起這件事。當睡好了,精力好了,一切問題都解決了,看到問題根源很重要。
(二)褪黑素與血清素
褪黑素:是松果體分泌的一種激素,會根據周圍光線的明暗變化做出反應,幫助調節睡眠。
血清素:一種刺激情緒的神經傳遞素,隨著日光增強開始分泌,它將和褪黑素此消彼長。
(把此項單獨羅列出來,是因為自己一直以來有些混淆兩者,這樣方便增強概念認識)
“長期違背生物鐘,將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牛津大學睡眠和晝夜節律神經科學研究所主任拉塞爾·福斯特教授
遵循自然節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都是大家認可的真理,也是事實的存在。智慧的睡眠,我們都需要。
By:shirley? 20190903
附:晝夜節律圖
晝夜節律:智慧睡眠的7個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