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的好玩之處不只在茶,在喝茶的人、情境、心情。不同年齡階段的人,喝茶的需求也不一樣。
在往日,茶館做的是60、70后的生意。針對這個客戶群體的茶館,裝修布置上,極致仿效古代,古色古香,私密性很強。單就私密性強這一點,就已阻隔了一批年輕人的探視。倘若幾個好奇心強的走了進去,滿屋子的名貴家具散發著絲絲冷意,隱約可聞佛經,深為敬畏,絲毫沒有喜愛之心。
若是好奇心和實踐精神兼有的,欲坐下嘗嘗茶滋味如何,茶館的茶藝師笑意吟吟,我們這最便宜的158,我擦嘞,坐下喝茶這么一會功夫,158元,不喝了,還是去喝個星爸爸壓壓驚吧。
社會潮流的趨勢,造成了喝茶門檻之高,價格之貴的局面。
各個時代,茶和茶又不一樣。比如我們這一代,除非是真愛的,若只是興趣,誰還有個閑工夫去茶桌上完成一套繁復冗雜的泡茶儀式。在繁文縟節如此多的茶桌上,讓年輕人喜歡是很難的。
其實在我看來,茶沒有那么嚴肅和事兒媽的,偶爾的功夫茶,那是儀式感,茶若是要推廣出去,勢必要推陳出新,不再局限于那一方茶桌。也可以發展為一杯茶拎之即走,該逛街逛街,該上班上班,不用特意供著,沒什么儀式化情節,不用像珍藏的珠寶似的小心翼翼。這也是一種喝茶。
周末閑暇時光,幾個朋友湊一桌,茶席簡單布置,泡一壺茶,各自斟飲,聊聊所見所聞,曬曬太陽,就挺好。
但這一切的都得建立在茶能喝且好喝!最可氣的是某些無良商家,環境雅致得如夢如幻,但茶卻是添加香精、色素,偷工減料、造假手段層出不窮,關鍵還賣的死貴,再這樣下去,是不是得問,為什么國人都不愛喝茶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