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片上映一周后,我終于如愿在電腦上下載了它。三天后的今天,在連續看了三次以后,我忽然那一瞬間明白了一個道理:每個人都有夢想,但是只有少數人才敢帶著它向前沖。
在印度這樣充滿著歧視女人,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男權至上的國家,馬哈維爾培養女兒稱為摔跤手的做法無疑是出格的,是在挑戰這個古老而又“神圣”的道德底線。但是,換個角度來想,馬哈維爾又是值得被尊敬的,因為他沒有讓他的女兒們成為男人的附屬品,真正的發揮出了女性應有的魅力和能力,并且用一塊金牌直接向整個國家公然喊話。
我曾在百度的影評上看到一個人如此大言不慚地表露出自己的“直男癌”觀點:這個父親簡直不可理喻,企圖用夢想來綁架自己的女兒,這不是愛,這是在毀了她們。是不是感覺酸溜溜的,典型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
換個角度來想一想,如果你是個女孩呢,而且剛好15歲,是正好結果的年齡,結果你的父母因為家里窮的揭不開鍋了,不得不把你當作一個交易物品“賣”給了一個素未謀面的老頭,這個時候你會不會怨恨你的父親當初沒有這樣鼓勵你,這樣把夢想強加到你的身上,讓你可以有另外的人生?
先別急于反駁這個情景模擬,我的這個想象并不是空穴來風,這也是影片的內容,也是第一個轉折點。女孩們對日復一日的訓練感到了厭煩,她們不懂父親為什么要這樣把他的愿望強加到她們身上,因為摔跤的訓練,讓她們被嘲笑,什么都不能吃,女孩們應有的童年只剩下了單調乏味的訓練。一次,女孩們逃掉訓練去參加好友的婚禮,在所有人都在沉浸婚禮的熱鬧時,沒有人想過新娘子在想什么,她的未來該怎么辦,正如婚禮中一群女人唱的:新娘子嫁給了一個老頭,這是一個很奇特的婚禮。后來馬哈維爾發現了女孩們,愛女心切的他直接掌摑了自己的侄子。
正當女孩們大吐口水,怨念自己的父親如此的無情和不理解的時候,新娘子道出了心里話,他希望你們有自己的人生,他哪里做錯了?
一句話,驚醒夢中人。
一個男權至上的社會,女人的命運就是稱為附屬品。馬哈維爾忍受所有人的嘲諷,拼命的讓女孩們訓練,參加一個又一個訓練,一次又一次的脫穎而出,直到她們衛冕,走出自己毫無遺憾的人生。這是一個愛女心切的父親形象,一個不甘心自己的女兒平庸了一輩子的父親。用他的話說,我的女兒,流著摔跤手的血液。
馬哈維爾把自己的愿望顯露出來,女兒們抓住這個愿望,把這個愿望當作救命稻草,一抓就是十年,終于在英聯邦運動會上,這個愿望實現了,同樣地,女孩們的人生也達到了一個頂峰———吉塔成為印度第一個參加奧運會的女摔跤手。
回到題目來,在看到第三遍以后,我有很深的感悟,這就是一個講述夢想的故事。
女孩們最有魅力的就是她們把爸爸的夢想轉換成自己的夢想,并且為之奮斗,哪怕是這個職業有一天會摔斷她們的手腳。她們和父親站在同一陣線,瘋狂地向前跑去。這樣奔著夢想的勇氣,值得每一個人去尊敬。
在我們的一生中,我們小時候會被問起來,你長大后想做什么,大人說著樂,我們懵懂中跟著笑。后來理想換了無數次,直到中學時代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我想做飛行員,我想當兵,我想做什么什么………
然而,我們遇到了一個大關,無數次的跨越,始終沒能像年幼時那么輕松了,這個大關就是現實,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的生活出了房子,車,金錢之外再也沒有一個純粹的東西能夠讓我們全心全意地去奮斗,我們年幼時的那個勇氣到底去哪了?
我們有的時候會羨慕別人直接當了老板,會眼饞好友會這樣的成功,卻沒有人好好低頭思考一下自己為什么做不到。
這是一個在快速發展的時代,任何一個東西都是可以被嘗試的時代,是一個可以大顯身手的時代。這個世界不缺夢想,但是卻缺敢于嘗試,創新,帶著夢想去拼搏的人。
追夢吧,少年們,用拼搏奮斗來宣告世界我無愧于自己,我無愧于自己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