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時間管理回顧(279)

時間管理對我來說一直是個難題,我似乎對時間沒有太多的感覺,約好的時間會遲到,承諾的交付會拖延,每天孩子們睡覺也總會后延。每次都會為此煩惱,但下次又是重蹈覆轍,自責內疚是常事,但無濟于事。

17年底,參加了李文瑤老師《從時間管理認識你自己》的微課,開始學習時間管理,了解到時間的分配是價值觀的體現。從價值觀的角度,我最看重什么呢?反復思考后,我寫下了三項:健康,家人,自我成長。但我明明把健康放在首位,為什么卻很難堅持鍛煉身體呢?為什么我看重家人,卻會為輔導功課和孩子再三起沖突呢?唯一能做到的是自我成長,一直在讀書、聽微課、上工作坊。

微課上,文瑤老師推薦一本書,介紹柳比歇夫的《奇特的一生》。書很薄,在微信讀書上花了1小時49分就讀完了,然后開始在印象筆記里記錄我的時間使用情況。一晃2年5個月過去了,我記錄了整整29個月的時間,但似乎幫助并不是很大。

今年4月參加圈外的數據分析營,意外的收獲是在小組活動里,組長Tracy給我分享了她的個人目標管理心得。

目標管理的4個步驟,一是設定目標,列出個人目標并分類,如生活類/學習類/工作類等,對目標進行優先級排序;二是拆解目標,重要的是量化目標產出;三是執行目標;四是回顧和總結,每周半天,每月一天,及時調整和修正目標,不斷迭代和更新。整個過程里,最重要的是時間記錄。

對比組長的分享,我發現我的目標管理有了前三步,有很多原始的時間記錄,卻缺少了第四步,沒有回顧和調整。在知乎上看到ihour這個app可以記錄每天的時間分配,而且還能繪圖,非常直觀。于是,從5月25號起開始用ihour記錄,每天回顧,不斷調整,記錄10天后,統計的圖表是這樣的:

回顧這10天的記錄:

1.占比最大的是睡眠和工作,平均每天睡眠8小時,工作日每天工作6.5小時,合理

2.還可以減少的是社交購物,8%,平均每天2小時,這其中包括淘寶,上網看帖等,有些超出預期。可以增加一項上網看帖,社交購物是必須做的,上網看帖是可以選擇的,單列出來提醒自己

3.剛開始家務雜事時間花費很少,才意識到家里亂是因為我并沒有花時間在家務整理上,適度增加些

4.需要平衡的是小乖和小胖的輔導時間,和小乖多討論學習方法,和小胖多培養學習習慣

5.繼續堅持每天站樁半小時以上,午飯后和臨睡前

6.6月3號起,時間使用和站樁記錄從手機印象筆記改為用筆記本手寫,每天晚上錄入一次,這樣避免頻繁拿起手機,減少手機使用時間,做減法。

5月底在圈外聽了葛仲然老師的《時間管理》課,提到他已經用柳比歇夫的方法記錄了7年,期待4年半后回顧我自己的7年時間記錄。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