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你想的那種「干貨」
有個朋友在產品群里問:
運營一般都看什么網站?
譬如說設計看Dribbble、技術上Github…
hidecloud老師說看自家和競品的網站。
隨后問題進而被提問者延伸到為什么運營沒有一個專門的討論社區:
明明有很多共性的東西可以討論,比如產品推廣、用戶獲取、線上線下活動等等。
具體來說,比如硬廣軟廣的投放效率、軟廣文案的套路、網站運營的關鍵指標等等,這些在互聯網的范疇內都差不多,具體的方案和實施的確是有區別的,但是運營更重要的是總體思路和策略。
實際上,不同于產品和研發,運營和公司、行業綁定相當緊密,前者換個公司一樣能做事,而后者做得事情和做事的方法在每個細分領域都可能不一樣,你一2B的、我一2C的、我是做招聘的、你是做媒體的,討論的話題根本無法相通,而相通的同行之間,又怎么會產生討論呢。
純銀在舊文中也有過類似的意思:
繼而聯想到我最近招聘市場負責人,在Zoo咖啡見面的一位,絕口不提我家的產品該怎樣去做市場推廣,而是舉了他職業生涯中的兩個例子,說明推廣手段是很難簡單復用的,必須根據產品特性去定制推廣模型,理解產品特性又需要時間與嘗試,所以現在無法告訴我推廣思路。
同時,他介紹了自己過去做推廣的一些案例,關鍵不是數據好看難看,而是如何貼近產品特性去摸索卯得上的推廣方式。
談到30分鐘時,我心里已經認定“就是這個人了”。
硬要舉個例子…
好比我要跑馬拉松,想買雙鞋。現在有一個討論鞋的論壇,但是我肯定直接奔著跑步專區去的,什么籃球、足球顯然都不是我關心的。
甚至我搜索的時候只關心跑馬拉松的,那些跑步機減脂的都跟我沒關系,也許都是跑步,有相互借鑒的意義(比如地面材質和鞋底材質、足翻足弓類型…),但還是麻煩、不直接啊。
想象一下自己在論壇上看貼、搜貼的時候,是不是只想看自己越相關越好的,最好身高體重性別年齡全都符合。
運營也是這樣,可TM費勁了,但這就是人,形而上的方法論也是要建立在「和我有關」的基礎上的。
又一堂關于「想象需求」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