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周末一早,去醫院配藥,急診和門診中間有條通道,一個時髦的媽媽正在大聲訓斥旁邊的小蘿莉。
“你看你袖子上那么臟,你不知道愛整潔嗎,到處亂摸?” 眼神輕蔑又責備,怒火中燒。
旁邊的孩子仰著頭,一臉無辜。時髦媽媽繼續拎起小女孩的袖口戳戳點點。
“這件衣服是新的,你知道多少錢嗎?剛穿就弄臟了,以后不給你買了。”說完恨恨地甩開孩子的手臂獨自往前走。
身后的孩子怯怯地跟著,強忍著眼淚。
這個媽媽不知道,她無意識地給孩子灌輸了一個價值觀:你的自由不如衣服整潔來的重要。
02
從小,我們都怕李大嬸,因為你不知道哪件事兒就惹怒她,如果不幸撞槍口了,那么只好自認倒霉,祖宗十八代都會被罵遍。
最慘的是華哥,李大嬸的兒子。
某天,我們幾個正在討論怎么搭灶,將捉來的知了烤了吃。華哥準備撿磚頭,忽地被一肥碩的身體擋住。
我們幾個嚇到了,一看是李大嬸,還沒開口,華哥的屁股就被大嬸的天馬流星拳輪番轟炸了。
平時威風的華哥那一刻和過街老鼠一般。大家怔怔得看完家暴各自散去。回家才知道,李大嬸打牌輸了,拿華哥撒氣。
二十年過去了,成年的華哥,和他媽一樣,一言不合就上拳頭,成了當地一霸,他兒子和他當年一樣,見了華哥和見了鬼似的。
孩子不看你說什么,只看你做什么。你陰晴不定,孩子怎能有安全感?
家是讓人舒服,放松的港灣,不是讓人全身緊繃,戰戰兢兢的牢籠。
03
葫蘆寶寶最近特別喜歡走路,還沒辦法獨立行走,但已從需要大人的兩只手攙扶變成了一只手。
她喜歡自己領著大人各處走,從一個房間奔到另一個房間,還沒有走的特別穩,就要跑了。
跟著的人難免疏忽,一不留神她就碰到這里碰到那里。某次把她放小床,自己歪歪扭扭忽然一個跟頭栽下來,頭碰到圍欄。
旁邊的我嚇一條,沒在意叫了一聲。本來還沒哭的她聽到我的驚慌,一下哭出來,越哭越兇。事后想想那么一下下根本不會疼很久。
“當我們受傷時,使我們感到痛苦的,并不似所受的傷,而是恐懼的心情。” ——盧梭
所以,葫蘆寶寶大概是感受到我的驚慌失措,她被嚇到了。再后來如果她碰到哪里,只需要抱起來拍一會,都不用說話,她哭一下就能止住。
如果想讓孩子勇敢,我們需要悄悄隱藏自己的驚慌。你的淡定會讓孩子平靜,遇事冷靜。
04
上學的時候總盼著周末,不是為了玩。是為了回家能見我媽。周五晚上我媽從廠里回家,拾掇好家里的東西,一會我也能到家。
我喜歡站在灶臺邊,看著我媽生火,等鍋有點熱了,倒進去新鮮地菜籽油,一會嫻熟地打一個雞蛋,蛋清在里面歡呼雀躍地實現液體到固體的轉換,聽著滋滋的聲音,口水都要流出來。
顛個個兒,這邊已經金黃,再加點鹽,一個煎荷包蛋就好了。旁邊的我早就迫不及待,一咬一口,脆脆的邊兒香極了。這是媽媽的味道。
荷包蛋陪伴著我長大。工作后吃了那么多山珍海味,都不及我媽做的荷包蛋。
有一種味道是家的味道,那是媽媽的專屬。做的飯再不好吃,都是孩子記憶里最美好的事物。再忙,也要親自下廚,給孩子準備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