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法知識也是一種杠鈴模式,并且是凸性的。了解什么是錯的會給你帶來強韌性,不了解則會帶來脆弱性和投機性。要設法確保自己在錯誤的情況下也不會受到傷害。
少即是多
少即是多的想法是有多名學者在不同情況下發現的——簡單的預測和判斷要比復雜的方法有效得多。
簡單經驗法則并不完美,但也從不以完美為目標,秉持理性的謙遜,放棄復雜的目標,就可以產生強大的效果。
1. 極端效應
有些領域,罕見事件起到了不成比例的重要作用,但我們往往忽視它。因此,關注如何利用或避免發生此類罕見事件將大大改變我們的風險值。如果只需要擔心“黑天鵝”風險的話,生活要輕松很多。
“少即是多”已被證明相當容易被發現和應用。也許大部分問題都不可能有一個容易識別的原因,但是往往有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案(不是所有問題,但這已經足夠好了),這樣的解決方法是可以立即被識別的。
80/20 原則
帕累托發現的,在意大利,80%的土地被20%的人擁有,在這20%的人中,又有20%的人掌握了其中的80%的土地,以此類推,只有不到1%的人口,掌握了50%以上的土地。這就描述了贏家通吃的極端斯坦效應。
99/1 原則
在互聯網時代,這種極端狀態更為突出,已經從80/20變成更不均衡的99/1。99%的流量是由1%的網站創造的,99%的圖書銷售量是由1%的圖書貢獻的。
從這個方面講,只要對系統進行1%的改善,就可以降低99%的脆弱性。
少數無家可歸的人會耗費國家財政的相當大的部分,公司的少數員工導致最多的問題。我們就要將將問題聚焦到這少量問題上。正如俗語所說:
**“只要你倒出鞋里的小石子就可以了." **
2. 一個理由好過兩個理由
我們需要關注的是核心問題,其他方面并不起主導作用。但是人們卻往往認為需要更多數據來“解決問題”。
如果做某事的理由超過一個,那就不要做。
這并不意味著一個原因比兩個原因更好,只是說,通過努力想出一個以上的原因,你實際上是在試圖說服自己做一些事情。顯而易見的決定(在錯誤面前是強韌的)不需要一個以上的理由。
法國軍隊會拒絕一個以上的理由請假。
如果某人的簡歷很長,作者會選擇忽略他。
如果某人告訴作者,他寫了300篇學術論文,獲得了22個榮譽博士學位,卻沒有一項值得稱道的貢獻或者個人成就,他就會對這人避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