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讀人生,我手寫我心】
讀《擲地有聲》和《人生不設限》有感,
人生沒有什么不可能
新梅讀書
? ?把《擲地有聲》和《人生不設限》兩本書的讀后感放到一起來寫,一是因為這兩本書是同時在圖書館借來一起看完的,二是這兩本傳記都講述著一個道理:人生沒有什么不可能。這兩個人一個為了夢想,克服性別,堅強地說“我不想改變世界,也不想被世界改變”!一個為了生存,克服無手無腳,大聲告白“我那好得不像話的生命體驗”!都這么讓人感動,備受鼓舞。
金星是誰?在原來的印象中依稀記得她是一個變性人,是一個舞蹈者,其他不了解,也不清楚。我是一個不太看電視節目的女人,更是一個不太接觸娛樂節目的女人,所以關于金星真的知之甚少。但就是一個如我這樣不太了解娛樂新聞的人,印象中還是有金星的影子的,那么這個人確實也是有一定名氣的。“金星還是金星,往下跌的時候能為自己亮著,被人捧的時候也能為自己守住,一如既往。”看完 《擲地有聲》,我認識了金星。
力克·胡哲又是誰?原來我是不知道的,有一次想找幾本激勵人生活的書,在當當網上看到這個書名,打開鏈接,只見一個大男孩,穿著紅色的襯衣,一臉的陽光微笑。推薦語上寫著“我相信沒有一本書比力克·胡哲的故事更能帶給你希望!”當時就收藏了這本書。當發現圖書館有這本書時,毫不猶豫借了回來。卻有些不忍心來讀,因為想生二孩,害怕這個人帶來的悲慘故事影響備孕之心。但又忍不住來讀,希望所有的擔憂在別人的痛苦經歷中找到經驗,莫發生悲劇。
金星是我國第一個變性的人。在我陳舊的觀念中,我不能接受同性戀,更不能接受反人類去變性。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性別乃是命中注定,怎么可以去改變它呢?但與此同時的是深深的理解,更是佩服這份勇氣。不是哪個人都有這份追求自我的能力與勇氣的。讀《擲地有聲》,驚異于金星變性之后的坦蕩,順其自然;也驚異于她抵抗人們口水的堅強和勇氣。金星是一個非常有實力的人,她是繼徐志摩,胡適,戴愛蓮之后從英國普利茅斯大學達廷敦藝術學院獲得博士學位的第四個中國人。她的經歷非常豐富,在皮包店當過售貨員,給別人當過保姆,批發過運動服,在餐廳里洗過盤子…… 挨打受罰,饑寒交迫,背井離鄉,半身不遂,被人誤解,被人羞辱,被人中傷…… 然后從底層慢慢站起來,不帶一點陰影。憑借自身的努力站到了現在的位置,比起那些只會拿她變性來說事兒的人她高高在上不止一丁點。她讓我明白人生沒有什么不可能!
力克·胡哲是澳大利亞人,出生時罹患海豹肢癥,天生沒有四肢,他的父母當時嚇壞了。我想是哪個父母都會嚇壞的。如今放開二胎政策,讓我們這些70后躍躍欲試,又心存猶豫。只有做好了自己,才能養育優質孩子。看這本時有些害怕,但看后不會害怕!我們都要像10歲的力克·胡哲學習,“人要為自己的快樂負責”。對的,為自己的快樂負責!如果自己都做不好,談何為父母?何為激勵他人?這樣的一個生下來就沒有四肢的孩子都能成長為“勇氣主席”,能以“激勵他人”為生命目標后,創設“沒有四肢的人生”非營利組織,實行各種創意行善,至今已在五大洲超過25個國家、舉辦1500多場演講,給予(接受)數百萬個擁抱,自稱為“擁抱機器”。他獲各國、各界領袖接見,在國會發表演說,常常在各國最大場地:體育館、斗牛場、表演廳或巨蛋演講外,也不斷造訪教會、學校、垃圾城、貧民窟、勒戒中心、監獄和紅燈區。他散播希望與愛的行動,深受教師及家長贊譽,認為應該把他的故事列入學校課程。至今已有六億人聽說了他的勇氣人生。他用自己的行動很好地詮釋了“人生沒有什么不可能!”
一、談談金星
金星是個有魅力的女人。她相信愛情,金星說這句話的時候真的是擲地有聲,看到她的表情,我信服了。她說:“長相因人而異。五官各有性格,放在一起才是你的所得。”她以男人的身份在美國結過一次婚,離婚后交往了一個南部牛仔,而后和一個男人熱戀,最后才和現在的老公私定終身,身邊討好的男人不計其數。27歲時,她決定變性,但是她沒有整容。留長頭發,改變性別,穿上裙子高跟鞋,她不漂亮,聲音也不溫柔,如果不是靠內在的魅力如何征服與她相戀的男人。每當提到她現在的老公,她眼神溫柔得像一潭水,那是幸福的女人才有的神色。她說她會拉著老公去離家近的小店買一百多塊的衣服;她會挽著老公的手逛街吃街邊攤;她累了回到家會甩掉鞋子把腳搭在老公的腿上,她會和老公靜坐在一起,看孩子們打鬧…… 一個完整的幸福女人擁有的她都擁有了,這不是魅力是什么呢?
金星有三個孩子,是一個幸福的母親。雖然她沒有十月懷胎生孩子,但絲毫不影響她對孩子們滿滿的愛。書中回憶她第一次捧著嬰孩的情景時,眼里泛著的幸福快溢出來。在書中,她描述了很多她與孩子相處的情況也談論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她甚至在孩子面前坦誠她不是孩子們的親生媽媽,她之前是個男人,孩子沒有因此害怕她疏遠她,反而更理解她,更愛她,在這一點,不是一個普通人能做得到的,她足夠偉大。在她身上我學著做母親,她是孩子的朋友,也是孩子的老師,她在熒幕上在工作中是個強勢的女人,在與孩子相處時是溫柔得如水的女人,是孩子把她變得完整,她比自然中女人更女人得自然純粹。她是位合格的母親也是幸福的母親。
看到這些,我的眼里的淚已濕了紙巾。真心疼這樣一個勇敢強大經歷磨難的女人,也羞愧之前淺薄無知的自己,除了尊重,更多的是敬佩。我現在所認識的金星是敢愛敢恨過的小女孩,是為了孩子跳進婚姻的善良的母親,是能為朋友兩肋插刀的熱心腸,是懷有熱烈愛國之心的好公民,是敢說真話勇于出聲的優秀媒體人,是生活中的智者…… 每一個全身心做自己的人,每一個努力對待生活、愛自己的人,每一個敢說真話并善于自律的人都值得尊重。金星就是金星,沒有性別中傷,沒有偏見,也沒有刻薄。
我們之中,有幾個人能像金星一樣勇敢,有多少人能坦然的去面對世俗的眼光和唾沫,有誰能經受得住戳心窩的中傷?整冊書,她把自己熬過的日子一筆帶過,卻花很多筆墨教大眾讀者如何去取舍,如何去愛,如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 我想,我需要停下腳步,靜下心來,重新審視自己:金星可以坦然的做自己,那么,我呢?
“做真實的自己,說每一句話都坦誠!真付出做好每一件事情,你才能擲地有聲,對命運!”
另外毫不猶豫的在當當網上買了這本書,我想我應該和我愛舞蹈的孩子一起來讀這本書的。
二、談談《人生不設限》
關于殘疾人自強不息的故事,我想最有名的應該是張海迪的故事了。小時候讀她的《韶山紅杜鵑》,讀她克服自身的種種困難,以堅強的毅力實現人生價值的故事。隨著年歲的增長,張海迪的故事逐漸遠去,今天這個叫做力克?胡哲的澳洲的殘疾人用一種現代人獨特的積極的方式再一次給我帶來了心底的震撼。《人生不設限》中這個可敬、可佩、可愛的大胡子小伙給人帶來了無與倫比的心靈沖擊,他用他的生活完美闡釋信仰、豁達和堅持,信仰是人生動力之源,豁達是人生態度,而堅持則是成功途徑。
力克天生沒有四肢,沒人相信他這輩子能做成什么事情,他被同學視為“外星人”,他自己也曾自暴自棄,甚至于試圖在家里的浴缸自殺。力克的父母都是虔誠的基督教徒,他們用上帝的胸懷包容了力克的一切,在力克讀了圣經之后,上帝給他的啟示出現了,他開始信教,心情開始平靜,他把殘疾認為是“上天的禮物”,而后我們看到了現在的力克。信仰給力克帶來動力、帶來人生目標、帶來快樂豁達的心態,這是最精彩的精神力量,因為信仰,所以人生不設限,每個人都是上帝的子女,都是被愛的,所以每個人都沒理由自己看不起自己。
力克在《人生不設限》這本書一開始,就直截了當的表達自己“幸福的不像話”,他鼓勵讀者找到自己生命的目的,走向好得不像話的人生,這兩個“不像話”正是力克這種豁達態度的最好詮釋。力克在演講時談笑風生,對自己的殘疾身軀絲毫不以為意,還得意的把自己病態化的左下肢和兩個腳趾稱為“小雞腿”,用自己的“小雞腿”和頸部肌肉,力克做了很多常理來說四肢缺失的人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比如自己穿衣服、吃飯、打字,甚至于游泳、騎馬、釣魚,讓人目瞪口呆。這是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這種態度更表現在力克不再害怕被人罵作“怪物”,走出躲在角落一個人吃午餐的世界,主動接近他人,我能想象這種不易;表現在敢于做一些正常人才能完成的事情,那是徹底擺脫了身體桎梏;更表現在力克選擇了一條通過坦陳自己心路歷程,以幽默有趣、輕松快樂的演講鼓勵別人,從而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道路。現在的力克激勵了數億普通人,力克曾經害怕自己不能給任何人擁抱,但現在人們爭相擁抱力克。
力克最終能走出這樣一條感動世界的道路,他本人堅毅不屈的品質絕對是其中的關鍵。作為個體,找準人生目標,即使只是簡單的讓家人高興,這是堅持的基礎,也是堅持的意義所在。力克有一段話說:“我深知其實我最大的殘障是恐懼,而非我身體上的缺陷,只有恐懼才能阻礙我繼續向前走、嘗試新事物及達到目的。”只有克服對未來的恐懼,不再逃避現在,才能迎難而上,放棄拒絕。
人們在讀同一本書時,各人從書中品味出來的感覺不盡相同。力克的故事精彩絕倫,《人生不設限》這本書更是內涵豐富,希望大家有空讀一讀這本書,圖書館有借的,從中品味不一樣的人生經歷,確是從心底認同的共同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