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讀了王開東老師的一篇微信文章《假如校長不是個東西》,雖然標題比較“俗”一點,但是其內容還是值得深思的:一個校長在一個教師的成長過程中究竟起著什么作用?
? ? 對于“好”校長的定位,王開東的說法是,在思想上引領一所學校,以自己的價值觀團結一所學校,帶領一所學校走出困境,獲得辦學思想和境界的提升。好的校長也可以是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思想,也未必是一位教育家,但他必須是一位卓越的管理者,讓每個人各盡所能,讓每個老師的潛能都能獲得發揮,讓每個老師都成為教育家。
? ? 一個好校長的管理才能,首先應該是建立在他有成人之美的態度,他的心胸是開闊的,他愿意以他所能,提供必要的資源和機會成就每一個愿意上進的員工;其次,一個優秀的校長有著這樣的能力,他能夠發現不同教師的不同的特點、或者是潛能,然后給予其恰當的資源和機會,助力每一個教師的完善和成長。
? ?
一個“不是東西”的校長缺失了什么呢?簡單的說,一、沒有成全別人、發展別人的善良的愿望,心胸狹隘、睚眥必報、苛求于人,不是處處為了教師員工的發展著想,而是處處限制別人、任人唯親,這樣的校長,顯然屬于“不是東西”之列。二、沒有伯樂的品質。一個卓越的管理者,必然有發現員工潛能的本事,并且能夠給予其恰當的支持,使其在學校的團隊中努力發揮他的才干,推動學校的發展。所謂名校成就名師,就是這個道理。而一個不合格的校長有可能是憑借不正當的手段上位,其本身沒有起碼的素質,更不要說能夠發現那一個教師的特點,或者挖掘誰的潛能了。
? ? ?
對一個普通的教師來說,如果能遇到一位好的校長,是他的幸運,當然也是學校的幸運;但是如果他遇到的是一個“不是東西”的校長,那么他的成長有可能會蒙上一層陰影。因此,一個教師在職業發展的初期,最可怕的是遇到這種校長。如果不幸遇到這樣的情況,作為教師,一定要自己把握好發展的方向。調整自己的心態,認真做好本職工作,認真做好教育科研,追求更高的職業發展目標,積極尋找更好的發展平臺,發展自己。
? ? 作為教師,很有可能遇到一個“不是東西”的校長,但是,一定要努力避免自己成為一個“不是東西”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