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度的“世界讀書日”終于過去了。每到這個時候,大批不讀書的人就會熱衷于關注一些關于“讀書”的事情,大概想以此慰藉一下自己心靈,證明一些什么給世人看,更是給自己看。就像很多人期待看到一些災難新聞,好借此機會來讓自己“譴責,憤怒,點蠟燭”,證明自己的勇敢和良心。
在眾多的關于讀書的話題中,我看到了兩篇關于“小學教師”讀書的話題。可見大家對小學老師的讀書情況特別關心。作為業內人士,談談我在這個問題上的看法。有很多人認為現在的小學老師基本已經不讀書了。并對此表示惋惜,或者痛恨,或者鄙視等等。其實在我看來,以我的實際經驗看來,小學老師讀書的人還是大有人在,這個比例應該高于醫生,警察,公務員等其他行業水平。不管從我所工作的學校來看,還是從我所創辦的文星讀書會會員職業分析來看,教師,特別是小學教師(中學大學教師反而相對較少),讀書的人占的比例仍然是較高的。所以,如果簡單的認為小學教師不讀書,顯然是偏頗的。
為什么會給人們一種“小學教師不讀書”的印象呢?我分析可能是因為很多人對目前的小學教育不滿意。把落后的、呆滯的、死板的小學應試教育歸結為小學老師的“沒文化”,而沒文化的原因無非就是不讀書。但是,在一所學校內,特別是基礎教育階段內,老師是沒有權利真正按自己的想法教學的。也就是說,他不能讓自己的思想融合到自己的工作中,所以,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這種隔離成了很多偏保守的教師的常態,他們平時會讀書,會研究科學先進的教育理論,會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會有自己良好的興趣愛好。但是在工作中,這些是不會體現的,對他們來說,僅僅是打一份工而已。
按理說,教師應該將自己的學識,自己的修養,自己的教學精神和理念無條件地傳授給他的學生。但是造成這種隔斷的,不是這些手無寸鐵的老師們,表面上是現在的體制,是領導,骨子里是學生自己,家長,和整個社會的導向。在整個社會扭曲在一起的時候,教師是最無力的。當然,確實有一些激進的教師在用自己的頭顱去撞擊頭上的天花板,不能說這是一種愚蠢或自不量力,這種自我犧牲當然是一種勇敢和擔當。是直得贊揚和敬仰的,有時也會發生點效用。但是,正如一群五大三粗的流氓在鬧事,我們沒有權力去要求旁邊一個弱小的人去干預。且不說能不能干預得了,就算能夠有所成效,首先選擇自我保護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所以,這種隔離并沒有什么不對。一直以來,人們賦予了教師太多崇高的帽子。現在應該到了摘掉這些帽子的時候了,教師只是一種再也普通不過的職業了,特別是中小學教師。人們期待教師更需要讀書,更要“有文化,有素質”,但其實醫生,警察,公務員同樣更需要讀書,更需要有文化,有素質。為什么偏偏對“教師”有特別高的期待呢?一個人讀不讀書,最終收益的絕大部分還是落到他自己的頭上,這種益處很難“轉移”到他人的身上。并非像升官發財一樣,一人當官,全家脫貧。指望一個老師多讀書,來改變當前的教育。是不現實的。(說的更透底一點,作為家長,你確定你愿意讓你孩子接受正真科學優秀的教育嗎?而不僅僅是說說而已?呵呵)所以,不要再批評教師不讀書了,且不說這個批評是否公正,關鍵是這種批評實在是沒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