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代下本次艷遇的坐標背景:妖都廣州,天河區。
小區樓下有一家“勝佳超市”,由于小區離市場有15分鐘左右的步行路程,所以平時挺多人直接在超市買些簡易的材料做飯,但與大超市相比,人流還是比較少的。然而今天買單的時候,發現居然這間小超市(70方左右),也用起了“自助收銀”。出于職業病發作,立馬跑去體驗了一下,現將體會和反思及時總結一下。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普及,人力成本上升,網購渠道的沖擊,人們對線下超市購物排隊耗時較久的愈加不可忍受,零售行業的競爭加劇,如何提高超市購物體驗和降低運營成本成為了各大商超BOSS需面對的重大挑戰。
一、“超市自助收銀”主要解決以下三大問題:
1、縮短支付時間,減輕顧客排隊時長,提高消費體驗;(消費升級,本質上就是服務體驗升級)
2、減輕在購物高峰期收銀臺人員的壓力,將傳統收銀員的工作巧妙地分攤給顧客;(據反饋,活動大促前許多收銀人員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
3、降低超市經營的人力成本。舉個栗子,原本可能需要10個收銀員,現在可能3-5個就可了。
二、體驗流程梳理
A. 交易支付流程如下:
①選擇商品(非標準商品,需自選數量另行稱重)
②稱重,打價格標簽(標準商品可直接跳到流程③)
③自助收銀臺掃描條形碼入庫
④選擇支付方式(目前僅支持微信&支付寶掃碼付款)
⑤付款完畢,取小票,離店安檢(另派員工在門口進行檢查,是否已買單+是否有商品逃單)
B. 體會思考:
1、比對在節假日高峰期在線下大商超購物排長隆等待付款,付款效率確實高了,完成支付時間在2分鐘之內。(當然具體時間與購物數量有關聯)
回想2016年銀聯和卜蜂蓮花搞的“100-38”活動,不少客戶排隊等0.5-1小時以上,現場怨氣連連,不少人直接放棄支付怒摔而去TOT)
2、非標商品尚未形成可自動化操作的閉環。
舉個栗子:在購買非標準化商品的時候,需要先請工作人員幫忙稱重--打價格標簽再進行支付,當然這個問題許多商超通過將大多數商品價格標準化處理來緩解。
3、缺乏完善的逃單風險預防機制,社會化信任機制體系的完善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盡管另行安排人員檢驗支付結果,但許多情況還是防不勝防,損耗風險還是比較大。且擔憂顧客亂拿購物袋(或者拿了沒有付款),付款完的商品如需購買購物袋,需另和收銀員溝通,對方再拿過來……(發現自助支付窗口居然沒安裝攝像頭,超市出入口處無感應器org)
此處,插播一個關于“防損”的小知識。“防損”是零售專業名詞,而防盜是防損的一大塊。據統計,一家超市每年因偷盜損失的可能是零售額的1%—2%(全球做得最好的沃爾瑪為0.7-0.8%),這對于平均毛利率在10%—15%左右的超市來說絕對是大損傷。而在國內大環境下,自助收銀的偷盜率高于有人收銀的可能性很大,這也是讓廣大零售商們望而卻步的一個重大原因。
4、操作界面、引導說明體驗有待加強。(超市消費購物人群有很多一批是50-70后傳統用戶,例如家里的長輩,需要更加簡潔、粗暴明了的操作說明)
三、基于目前情況建議優化方案
1、完善商品標準化管理(主要是蔬果肉類商品,可根據分析顧客購買數量習慣劃分區間,提前打好標簽);
2、在每個自助收銀臺處增加監控攝像頭和逃單報警機制,且增加文案友好提示顧客“誠信付款”;
3、超市出入口安置感應器,對未支付商品進行告警響應提示;
4、優化自助收銀提示文案(簡化操作步驟),同時前期現場專區可安排一位引導員,提供經咨詢、引導服務。
另外,腦洞大開YY了一個結合小程序的場景:
最近麻花藤超市,請某小龍大神用小程序開發了"KO在線商城",在超市入口提供超市首頁二維碼,讓顧客通過店鋪首頁內嵌的“掃一掃”掃描商品對應的條維碼即可將商品加入購物車,自行通過線上支付方式結賬,只需在離店前進行一次安檢,即可完成購物。
汪:實現這樣的場(產)景(品)功(大)能(坑),還需要解決哪些技術上的問題?
猿:Gun~又來腦洞大開了……請先移步找我們老大看看我們最近的開發排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