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感恩節了。我在此對所有幫助過我的親人、朋友、老師和同事表示感謝。
通常大家提到感恩節,就是感恩父母或師長這樣的長輩對我們的養育和栽培之心。但是我不想千年不換藥地感恩父母怎么辛苦來撫養和教導我們,相信也沒有多少人愿意看這樣的文字。父母之于我們是不可磨滅的存在,不可替代、不可選擇的存在,是他們將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上,所以他們對我們有天大的恩。他們將我們從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養育成一個頂天立地的人,經歷了二十多年。這些年我們不給家里帶來任何凈益,只是從父母那里花掉父母的錢財和精力。這些我們作為子女的要感恩,一定要感恩。如果父母不花時間和金錢來養育你,你哪里來的今天。
但是,在遍唱感恩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父母身上的不足。他們也是普通人,尤其是隨著我們年齡的增大,從一開始認為父母什么都是對的,到慢慢質疑父母的意見,到后來否定和推翻父母的看法。他們不過是跟每個他人一樣普通的人,有人性的優點,也有人性的弱點。小的時候,父母說什么都是對的,甚至有時候心里不同意,父母接著說幾句我們就又相信了父母的說法。但是,長大后,我們接觸了更多外面的世界,經歷了更多的事,開始思考父母的言語和做法,也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和做法。由此,我們對他們身上的不足和缺點看得一清二楚,真真切切。
有些是無傷大雅的個人小毛病,我們無需計較,可以包容。但是有些涉及到為人處世原則的缺點,甚至是過錯,就不值得我們去包容了,我們也不應該去包容和縱容父母犯錯。古有孟母三遷,為了給自己的孩子提供一個好的生活環境。這樣的孟母,我不禁遙想,她在面對被自己的孩子指出錯誤時,會不會給孩子認錯,然后改正。雖然從來沒聽過這方面的傳言,但是從孟母三遷這個行為的動機來看,孟母是肯定會的。一個為了孩子的將來不惜三次搬家的母親,在對待孩子教育的問題上一開始就擺明了自己的態度和原則。雖然我們沒有聽到她相關的事跡,但是我相信她肯定會,她一定會在生活中以身作則地來教育自己的孩子。而這個,是我們很多父母缺失的一塊。他們做不到以身作則。
父母做不到以身作則的結果就是拿著雙重標準去要求孩子,要求孩子不能怎樣,自己卻不受約束。當孩子指出來時,父母就視而不見或聽而不聞,依然故我。加上有些父母為人處世的不足不加以停止反而成為過錯,給子女造成傷害和不開心,一而再再而三沒有悔意和歉意的時候,就變成了令人無法容忍。對于這種行為,一開始我們認為他們是我們的父母,父母犯了錯,孩子要計較那么多嗎?親人之間,何必那么計較?想著想著,就原諒了,放下了。下次依然像父母沒犯過錯一樣對待他們。然后,是下一次,下下一次,父母依然不改。我們心里很掙扎,很痛苦,我已經容忍你那么久了,可是你為什么還是不肯改?為什么你還是要傷害我并且以傷害我為樂?
對于有些家庭,有多名子女的家庭,我想不明白父母為什么要這樣區別對待自己的子女,都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為什么差別那么大?不禁要問,父母不僅不是圣人,甚至連普通的陌生人都不如。當我一再被父母毫無道理毫無來由地否定和搪塞之后,我才發現一個家庭最重要的是什么。不是整天的山珍海味,物質豐厚,而是心靈相通和看見聽見。我們需要被看見,需要被聽見,而不是被否定和搪塞。這看起來好像不是什么大的問題,但是人與人之間不就是靠情感維持的溫情嗎?如果父母都不能看見和聽見我們的情緒或者是看見了和聽見了卻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或者否定和搪塞,那么我們的情感是怎么維系的?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種家庭中與父母的親密關系就是疏離的。而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被父母看見和聽見,否則我們怎么維系與外部世界的關系?人的五個需求里,這是基本的需求的一種。
有人要說這能算錯誤嗎?那我從另一個角度來證明這個事情,很容易證明它是個錯誤。一般來講,父母對于子女應負有的義務有照顧子女和情感或者心理的需求,否則只是給你食物把你養大那不是父母。父母難道不是隨時關注我們的情緒和心理,看到有不對的地方給指出和糾正,看到有不足的地方給予指導和幫助,看到有不安的地方給予照料和疼愛嗎?難道這不是父母應當做的基本的事嗎?如果父母沒有做到這個,不就是父母犯了錯誤嗎,因為他們失職了。
其實,這種失職還是小事,否定和搪塞甚至歪曲子女的需求和意見才是大事。當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自己的意見和情緒沒有得到很好的照顧,表現為父母否定你的自我描述,或者假意地說你想多了,再或者不負責任地按照別人對你的判斷評價你,再或者你沒有按照他的要求去做就強加給你一個負面的名頭,那么他就是不僅失職,而且是瀆職的父母。
這時候,父母的錯誤已然逐級升大,有一天,竟然到了無法忍受的地步。一開始,你還可以包容,接著,你仍然可以包容,再接著,你免為其難地包容,再接著,你十分痛苦地包容,再接著,你想翻臉,再接著,你想離開,再接著,你想斷絕關系,再接著,你想改名換姓,永不來往。
對于父母的過錯,有些人他們不是不知道,他們只是懶得改,也不想改,也不愿意改。因為比起傷害和取笑子女所帶來的歡樂,改掉惡習要承擔的“痛苦”難得多。他們的人性的弱點,難以改正。最重要是有些人他們明知故犯,他們自我縱容。
很多父母仗著自己是父母,犯什么錯,做子女的也得接著,也得容著,毫無顧忌毫無底線。
對于父母這樣的行為,我們一定不能包容,更不能縱容。當然,這點對于其他的長輩也是適用的。
但是很多子女會去無限制包容父母的錯,尤其是一家里有好幾個兄弟姐妹的時候,當多數人都包容父母的錯時,父母就不認為自己犯錯會遭到怎樣的后果,下次依然會再犯,儼然一個不長記性的孩子。他們不想“得罪”父母,不想跟父母“對立”,于是每次都把對父母的不滿放在心里,從來不跟父母講,也不阻止父母犯錯。加上有些父母自己也不夠自律,也不愿意去改。他就認為自己犯錯可以,結果不斷給他們犯錯提供了溫床。
家庭里面,成員之間有人犯錯,我們可以給予包容和理解,并且下次教導他不要再犯。但是如果有人犯錯,卻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思悔改的話,那么沒人會一直包容和縱容的。這個時候,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原則要適用了。任何人都不會也絕不可能更不應該無限制地去包容別人的錯誤,這是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和起碼的道理。更何況有的人是明知故犯或者故意為之,這種故意為之的犯錯,不是要提醒而是要制止和阻止了。國有國法,家有家規,誰違反了就要接受相應的懲罰。而不是任任何人任意、隨意為之的。
有句古語說,小惡不為惡,作的多了就成了惡,甚至大惡。不要小瞧一點點小的事情,小的錯誤,小的惡習,積累下來也是十分可觀和令人瞠目結舌的。
而且,中國的很多父母有一種偏知,他們好像不能夠用全面和綜合的觀點去看人。就像那句俗語說的,“吃辣能當家”,這句在農村廣為流傳并且深入人心的“名言”似乎成了衡量一個人能力的首要標準,令人無語。世界上不外乎就兩種人,一種能吃辣的,一種不能吃辣的,或者更細一點,一種不太能吃辣的,一種很能吃辣的。硬要分的話,還有既能吃辣也可以不吃辣的,實際上這也屬于前面的兩種之一。推及其他,就還有類似的“兇的人能干”,“嘴甜的人好”等。那不過是一些迎合人心理的噱頭罷了。
觀察下上了年紀的父母,泛指那些50,60歲以上的父母,他們尤其嚴重。好像他們上了年紀,就可以懈怠做人和做事了,不用再遵守為人處世要遵守的道德和原則了一樣。上了年紀后,除了年齡增加后的身體衰老外,其他方面也自然而然地給自己放寬松了,好像生活到了該享福的年紀,什么都不在意了,只在意自己高不高興,開不開心。這點著實讓很多年輕子女捉急和頭疼。人生不是這樣的啊,這樣返老還童未免太夸張了吧。當長輩就要有點長輩的樣子,否則憑什么要晚輩來尊敬你們。尊敬從來不是平白無故就得來的,不是你到了年齡自然就會獲得別人的尊敬的。
會做人的父母,總會適時適當地給子女一定的空間,給子女一定的尊重,因為子女與父母之間也是有相處法則的。古語講,“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是從另一個側面說明父子之間相處是親密有間,而不是親密無間,即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和邊界,才能使得關系維系良好和穩固。做父母的犯了子女的界限和邊界,就會引起子女的反感甚至仇目,這是基于基本的人性的角度來思考的。中國的很多父母就是弄不清楚這一點,固執地以為孩子為我所生,我想怎么樣就怎么樣,完全悖論于每個個體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的基本客觀事實和規律。子女雖為父母所生,但并不為父母所有。父母只是把子女帶到這個世界上,無其他任何神圣之處。子女就像是別人子女的父母一樣,是同樣的獨立個體,擁有同樣的每個個體所擁有的權利和義務。因此,當父母的不要放大了自己作為父母的權利,以為子女是自己的私有財產。
今天很多父母雖然年過半百,生活在現代化社會里,可是依然弄不清這基本的倫常道理和事實規律。國家是由每個家庭細胞組成的,只有每個家庭穩定了,國家才穩定。人類社會多年來發展至今,是遵循著一定的道才越來越繁榮昌盛的。所謂三綱五常之道,五常即“仁、義、禮、智、信”,堅持五常之道,是維持社會穩定和人際關系和諧的基礎。如果違反了這些基本的道義法則,那么就會導致家庭不和,國家不穩。
所以,父母的過錯近處看是一個小家庭的不是,但是遠處看,千千萬萬個小家庭組成了大家庭乃至國家,最后造成大家庭的不是和國家的不是。
我很欣賞教育從家庭開始的做法,因為子女跟父母朝夕相處,耳濡目染父母的言行舉止,受到的影響多而深遠。從這一點來講,如果一個家庭形成良好的行為準則和人際氛圍,那么對帶動家庭成員的發展和精神需求是有利而無害的。而要塑造這么一個良好有益的氛圍,需要父母帶頭以身作則,做到嚴于律己寬于待人。當家庭里的每個成員都能夠毫無負擔地指出其他成員尤其是父母的過錯而不用擔心受到懲罰和冷落時,一個家庭的良好氛圍就開始形成了。我們要求不縱容父母的錯誤,歸根結底還是為父母好,為我們的關系變得更好而做的必要的努力。
類比于烏鴉反哺,當子女看到父母有錯,能不能像小時候父母耐心幫我們指出我們的錯誤時來幫助父母改正錯誤呢?這是進益的事情,而不是駁斥父母面子的行為。如果你看到了父母有錯,作為親人,你卻不幫他指出來,那是不是不是真正為父母好呢?看到錯誤就包庇,看到錯誤就包容,或者看到錯誤放任不管,久而久之我們得到的不是想要得到的對待,而是我們私心構建起來的虛假和諧和自我懈怠。
我會一分為二地看待事情,所以對待父母這件事情,好的我會感恩,不好的我會指出,絕不包庇,也絕不縱容。好的獎勵,不好的懲罰,才是健康有序的處理方法。
對于父母,要感恩,但同時也要不吝指出父母的過錯,不縱容父母的過錯。
感恩節,愿每個你都能收獲親子關系的融洽和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