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很容易被誤導,變得不會思考,像傀儡一樣行尸走肉般。
《烏合之眾》
勒龐在《烏合之眾》里,對于群體,也就是“烏合之眾”是這樣定義的:
他們的感情和思想全都轉到同一個地方,自覺的個性消失了,形成了一種集體心理。
烏合之眾變蠢的原因
在群體中,人人都是是白癡,無論你在現實世界里多么的聰慧,多么的有個性,有自我意識,在群體中,這些都會被剝奪的一干二凈。你愚蠢的就像個原始人,只留下了一些基因中的本能,天性。這些被總結為無意識的品質。
為什么會這樣呢?為什么在群體中,個人的欲望被得到無限的釋放,個人能夠如此不計后果的胡作為呢?
1.因為個人在群體中能得到安逸的茍同感,不怕事兒,要出事兒也是一群人擔著,俗稱“法不責眾”。
2.傳染的力量是很大的,尤其在群體中盲目從眾的威力更大。
3.暗示。平常可能覺得暗示只是個小小的引起心理波動的東西,但在群體中,每個人都是本能的反映,暗示的威力巨大。
難道人們就這么傻嗎?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如此愚蠢不堪嗎?
不是的。他們知道,但是控制不了,基因的力量左右著他們。
人們這時候被沖動所帶來的本能的快感,本能的刺激給迷戀上了,上癮了。
想到這里,我不禁想起前段時間的網絡謠言,比如紅黃藍幼兒園老師性侵學生案,微博上吵的沸沸揚揚,滿城風雨。你搜索,點開話題,你會發現證明性侵行為的,或者說人們在嚼耳根的依據,竟然只是幾個微信群的聊天記錄截屏和幾個醫院證明。你去問身邊的人,會不會這些是偽造的?
你的同伴會以看白癡的眼神看著你,然后皺著眉頭不屑的說,這么多人都說是真的,怎么可能是假的?!難道他們都這么傻嗎?!而且圖片里都說了,小孩子被叫到一個小黑屋里,然后......
直到官方證實這起事故純屬造謠,仍然有人不相信,認為是官方為了遮羞。
先不管事件本身,我們看看人們對這次事件的看法。可以無羞恥的說,所有人看到幼兒園性侵案的時候,第一感覺是興奮,這是人類八卦本能,寫在基因里的(詳見赫拉利《人類簡史》第二章),人們被輿論所挾持,單一個體在自己靜靜思考時,腦子里一定全都是對這場事件的懷疑,對兇手的恨怒,但一旦在群體中,我們更希望一件事情,希望這件事是真的。在這個時候,我們不想被害者,不想關于無辜,憐憫等字眼,我們只想看熱鬧,看幼兒園的園長被曝光,看他怎么下臺,看幼兒園的家長如何生氣,如何哭,紅黃藍的股票如何下跌,我們心里想的全是這個!更有一些人完全拿《熔爐》里的故事情節,模擬這次事件,然后越想越像,越想越興奮!人類的良知,道德,品形,仁慈,在這一刻土崩瓦解,只有不斷的刺激!無時無刻的刺激!一次次更猛烈的刺激!可以滿足我們的內心,這就是群體的力量,無比黑暗的力量,在這里面每個人都像被催眠了,一個群體中的個人,不過是眾多沙粒中的一顆,可以被風吹到無論什么地方。
以上描述的便是謠言的產生與傳播,依靠群體的力量,“烏合之眾”的力量,可以卷起滔天巨浪。
個人的力量有時候是渺小的,但在群體中,在人云亦云的“烏合之眾”里,個人假如能做到獨立思考,那絕對是無比珍貴的。
“烏合之眾”不可怕,可怕的是你都不知道自己陷入其中。
理性思考的人永遠是被時代恩澤的,也是時代需要的。
同樣的道理適用在幣圈,要有自己的理性判斷,在一個新技術面前,所有人都是摸石頭過河,沒人保證自己說的話絕對是對的。但一個人說的話假如能給你帶來一個全新的認識世界的角度,那么這是彌足珍貴的。
不要盲目跟風買幣,拋幣,一個人安靜的思考是無比珍貴的,也是智慧在你頭腦中最濃郁的時刻。
希望我們一起進步,享受理性思考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