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
一日之際在于晨,一晨之際在于起。
富蘭克林晚十早五,每天早晨問自己,今天要做什么?
叫醒我們的不該是鬧鐘,很多時候都是被深睡眠中被喚醒,身體就很不舒服。
匆忙起床,沒時間吃早餐,沒時間跟自己在一起,很難計劃自己的時間,心情也很忙亂。
最好的起床時間是日出。用光線喚醒自己,用音樂喚醒自己,慢慢地來訓練自己的生物鐘。
晨間日記
人們為了過更好的生活而忙忙碌碌,在以為打造了更好的生活品質的時候,卻失去了生活。
如果我們不能將生活中的寶貴習慣和經歷總結下來的話,非常的可惜。
《晨間日記的奇跡》
不一定在晨間寫,但一般在晨間,有時候在碎片時間寫,有時候晚上補上。
習慣分兩種,一種是成功的習慣(我有夢想,而且我的習慣可以幫我實現夢想),一種是一般的習慣。
我不想把偉大的精力花費在無謂的瑣事上,我沒有時間對小事猶豫,我想把自己全身上下寶貴的能量用在實現自己的夢想上。
打開手機,軟件:印象筆記
當天的日期、地點、當天的天氣、溫度
日記當中已經寫在里面的年度目標,和夢想。看一看這個月的青蛙,青蛙代表有挑戰性的事情。
我們永遠要做重要的事情,看看年度目標,想想自己還能做什么。
寫下對昨天的感悟。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做到了對自己的反省。遇到不好的事情的時候,把過去的事情轉換為未來的下一步。
計劃
時間是無法管理的,能夠管理的只有自己。透過管理自己的習慣,管理自己的事件來達成對時間的管理。
用來借鑒的成熟的理論和工具:
德魯克 時間是一個人最重要的稀缺性資源。要把每天發生的事情記錄下來并進行分析,然后才能更好的管理時間。二八法則,二自己做,八可以委托別人做,自己要做重要的事。
人生不在于做多少事,而在于把重要的事集中精力做好--做要事。
史蒂芬 柯維 七個習慣 時間管理四象限 ?建議做重要不緊急的事,不緊急的事也就是未來的事,今天的事相對來說就是緊急的事。
預則立,不預則廢。我們要做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慢慢地我們也就沒有緊急的事情了。
要事第一,要事優先。
如果每天早晨起來我們都吃掉一只大青蛙,那么我們一天就沒有更難的事情了。
一個被事務纏身的人很難規劃未來
戰略+戰術
緊急和不緊急之間平衡好
大腦是cpu不是硬盤
gtd--搞定
大腦是cpu不是硬盤。
活在當下
大腦每時每刻都有無窮的念頭,當我們在想有些事情沒有完成,要做什么,應該做什么,別人委托我們做什么,我們要別人做什么,當這個事情未完成,我們就會一直記住,容易焦慮。而大腦又不容易記住細節,只有模糊的印象。對于細節,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模糊。有些不著急的事情,很容易忘記。
大腦是思考問題的器官,而不是記憶的器官。而我們往往用來記憶。
大腦內存很有限,當我們沒有完成事情,我們就會很焦慮,然后我們正在做的事情就會被分心。
我們想把事情辦成,就要很專注,不分心,也就是沒有未完成的事情引發自己的焦慮。
我們管理自己不能靠大腦,要靠別的系統,最好是手機。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把所有事情寫下來,就等于清空了大腦。
把一切事務趕出大腦,記錄全面,手機徹底,不用大腦來記,用可靠的工具記錄。
用來記錄的工具、app。
隨時記錄,大腦很放松。工具越可靠,大腦越放松,騰出精力做事情,每天有新的雜事就寫下來。
管理時間的核心是管理事件
事情寫下來以后,發現事情多到做不完
學會分類事情,聚焦事情,挑出重要的事情來做
1.特定時間必須要做的事情:日程(固定時間要做講座,坐飛機,改起來不容易,爽約代價大) ,少而精
蘋果的日歷來管理,或者紙質的日歷。工作的事情和生活的事情都要寫在日歷上,收集記錄要全面
2.在某年某月某天必須做的:清單系統(某天打一個電話),寫截止日期
3.沒有時間要求的:清單(去買不急用的東西、充電費),但不寫截止日期,未來某一天完成,最近要做的,越快做完越好
把這類再拆分,分解成跟情境有關的。用什么形式、在什么地方做(打電話/在辦公室做的)
什么樣的計劃能趕得上變化
根據情境做安排
堵車:
時間很多,空間狹窄。忙碌了一天,或者焦慮去上班。
冥想一下,或者查看下清單(有截止日無截止日的清單),看看有什么電話要打。選擇適合當下情境的事情去做。
日程和有截止日的清單不能太多,但要嚴謹,到了截止日一定要做。
無截止日的要根據情境來做,匹配不同的情境。
保持嚴謹(日程表和有截止日的清單)但不失靈活性(根據情境分類的清單)
要事優先,二少而精的要事。八放在情境,不著急,符合情境。
大腦不善于記憶,也不善于管理復雜的事情。
所有的事情排在一起比較一下,就能排出重要性大小。
世界時間大師的異曲同工--吃青蛙
建立在收集和分類基礎上,對事情進行分類,分清輕重緩急
吃三只青蛙,重要的事情做三件
所有的事情都要收集下來,寫下來
日歷不分重要不重要,特定時間必須做,固定時間日期的行動
根據情境適應變化
如何管理清單上的事務:要事優先。標出重要的事情,青蛙一天不能太多,三件足矣。做完了三件可以再標三件。清單中找出要事,并做要事。
即使做不到早晨吃活青蛙,也可以做到要事優先。
每個情境下,每種情境中最重要的三件事。
某件事情不著急馬上做,那就寫下來,先把手頭的做完。
根據所在的情境,要事優先。
執行力--自下而上對事情進行掌控
沒有行動力,一切等于0
愿景(目標)與行動相結合
如何實現目標與行動相互配合
貫徹自下而上的方法
陷于細節,難以掌控全局
只有解決了眼下讓我們焦頭爛額的事情,才能解決重要不緊急的事
我們的時間帶寬被緊急時間綁架了
從眼下的具體事情開始
提升對緊急事件、當下的事情的處理能力
緊急事件如何處理?
清空大腦與4d原則擺脫緊急事務
自下而上:從重要緊急到重要不緊急
“近期”的緊急事件
必須掌控當天緊急重要的事情,才有精力做重要不緊急的事情
緊急不重要的事情可以委托或者不做
從“跑道”到“高空”的順序
想辦法解決重要緊急的事務
對事情進行分類處理(4d):完成;委托完成;擱置、推遲;刪除
把大腦里所有的事情用一張紙全部寫出來,并分類、挑選
時間管理:一日看人生
“躺床刷”--躺在床上刷微信
晚起:不吃早餐或者早餐吃得很差
帶著緊急焦慮的心情趕到公司
先做簡單的,東搞西搞,到中午了,中飯隨意吃
下午最困,重要的事情繼續往后推,到晚上,加班
這樣的習慣不好改變,人百分之七十都受習慣驅使
把一天中的時間分成三種:
早睡早起,早睡一小時為了身體,早起一小時為了自身
每天抽出3分鐘反思自己的一天(昨天的一天),未來如何改進;7分鐘用來
年度目標。月度。周度
八張圖片,屏保,遠期目標
用日歷關注月度
未來一到兩個月確定日期時間的行動用日歷
反思/計劃
忙碌的人與窮人有一個共同點:吃完這頓飯,擔心下頓飯;一直被緊急時間占用,沒精力反思遠期目標
精力最旺盛的時間做最重要的事情
重要的事情做三件
要事優先、吃三只青蛙
成功的秘訣就是專注
番茄工作法:一次只做一件事(25/45),以此為單位,專注做一件事情
番茄鐘的時間里只做一件事
根據情境做事情:時間、空間、精力
每天睡覺8小時,睡前一小時,睡醒后一小時,躺床刷一兩個小時,導致我們每天睡覺的時間遠遠超過10小時,再加上吃飯、運動,十三四個小時。如果繼續東搞西搞,工作時間繼續縮短。有限的時間繼續操心要不要去運動、要不要做什么,又浪費大量的腦細胞。
提倡生活上一定要有規律,用“習慣、程序、儀式”三種模塊進行。
解放大腦,時間管理的基礎是精力管理。高精力來吃青蛙,低精力來吃蝌蚪。經常被雜事被迫“放電”,那我們就需要“充電”。
吃飯、睡覺、運動一定要規律,這樣精力會很好。
早睡早起、飲食清淡、每天運動
工具化管理自己的生活:手環
深度睡眠喚醒,會困。淺睡眠喚醒,精神好。
身體跟生物鐘匹配
太陽升起前:晨間。太陽升起時:早間。
早起才有時間做早餐、吃早餐
前一天睡得好,中午不需要睡很久,可以用來冥想。(手機冥想音樂)
晨練。“每天和身體談一次戀愛”,心跳加速,分泌物質,情緒會好一些。早晨看到太陽升起,有一種莫名的感動。運動在早晨,情緒一早就很好。起早去運動,一天的心情好,感覺自己很勤快。
晨練要控制心率。健康、減肥、情緒積極。
循序漸進、力量有氧均衡。肌肉、心肺、意志力
抽出高效專注的時間給親人
要有規則。有序。在家認認真真的生活。
生活中要有儀式,有所期待。增加在一起的融合度。在家創造一個規則。
小朋友下午5:30開始做作業,“吃青蛙”,先做作業,番茄鐘,剩下的時間用來玩。
一定要有序。不然穿衣、拿書包需要時間,吃不好飯,上課沒有注意力。流程化
慢慢地修正清單。僵化、固化、優化,然后就學會了。
三大習慣、早起睡前程序、生活儀式
很多人的成功和優秀都是因為他自律
哲學讓我們更幸福
跟愛學習的人在一起
用手機花10秒鐘統計自己的時間(上網時間、上下班時間),不同的時間段做不同的事情
時間分三類:反思計劃、工作、生活
陰陽順利妙無窮,線上線下大不同。
人生每一天,陰陽平衡,動靜有序,分清主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