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眼的綠。
此時我站河壩上,眼睛從河岸,移向河面,再低頭腳下的河壩,除了一片綠色,再無其他的顏色。
河面漂浮的綠色植物,細細密密的連成一片,偶有水面露出也是黑乎乎的。
河岸看不到清楚的埂了,全是雜草雜樹丫兒。河壩的水稀稀拉拉的從壩上滴落壩下,居然聽不到聲響。河道變得極窄,這哪是河分明就是一條溝。
河岸兩邊的田里雜草叢生。
我深深地吸口氣,飼料豬的糞臭味隨機肆虐我的鼻,肺,心臟……
我環(huán)抱雙臂,慢慢的蹲下。記憶如小河,我眼淚汪汪地在河的這邊,看著美麗的河的那邊……
夏天到了,天井傳來“噹噹噹”的鐵錘敲擊鐵塊的下課鈴聲。
天井周圍是教室,所謂教室也就是幾張破破的桌椅,整齊擺放在祠堂屋里,木棍做的三腳架支起一塊上了黑色油漆的木板子就是黑板了。我的小學課程就是在這個祠堂完成的,老師只有兩個,一個是校長一個是教導(dǎo)員。
鈴聲一響,鐵皮文具盒的咔噠聲,書本的呼啦聲,椅子的翻倒聲……像一首歡快的歌。
有打赤腳的,有穿著透明塑料鞋的。統(tǒng)一都是藍布褲子,男孩短褲女孩長褲。軍用的帆布書包,有洗的泛白的,有的是軍綠色的,有的看不出顏色,都有些破爛了。
歌聲飄向祠堂外,然后停留在田野間那條彎彎小河的河堤上。
男孩子不怕羞,邊丟書包邊脫衣服,直接從河堤往下跳。噗通噗通的落水聲,驚了安靜河面的水鴨,嚇到清澈河水里的小魚兒。他們才不管,鬧著笑著拍打水漂……他們最愛的就是在河床底下的石頭縫里抓魚了。抓到魚兒回家就可以打牙祭了。
我們女孩子當然不能脫光了往河里跳。最多也就是把褲管兒擼起,在河邊上趟個水。撿拾著河里的卵石。
清清的河水里,河底躺著的那些形狀各異的石頭是女孩子的最愛了。那時候我們帆布書包的重量一半來自這些石頭。
下課十分鐘,把書包里的小石頭倒出來,挑5 個或者10個塊頭一樣大的(一般最大的也不會超過大拇指頭),擺開在課桌上,拿起其中一顆拋起來,高度不過眼睛,手去掃起課桌上的兩個,然后接住空中的那個,再然后拋起三個,空手去掃桌上剩下的,最后接住空中的三個。
這個游戲你想孤獨就一個人玩,你想熱鬧就可以一群人玩。接不住空中落下的石頭的算輸。
那條河是童年的樂園。吃的玩的幾乎都能在那找到。(當然那時玩具都沒得,除了石頭。)
渴了就直接雙手掌合起當瓢,碗河水喝。(那時真的沒有衛(wèi)生知識。)
河岸上有很多野果兒,基本四季都能找到吃的。帶刺的棘子兒,甜甜酸酸的,是女孩子的最愛。
狗尾草是女孩子做帽環(huán)的最佳選擇。永遠的藍褲子,永遠的一字領(lǐng)外衣,而且還是暗沉的。這一抹綠是女孩兒童年對美的向往……
記憶之河這邊的我,看著河的那邊。
藍藍的天空,陽光下,河水清澈,河壩上的小女孩正拿石頭片兒,側(cè)著身子,把手甩起,隨著手往前一送,石頭片兒在河面跳躍起來,一個水圈兒,兩個水圈兒,三個水圈兒……直到石頭撲通一聲跌落在河中央的水里。
小女孩跳起來,咯咯的笑聲一直傳到河這邊我的耳朵里,眼淚一滴一滴的滑落。
這河水還能喝嗎?污濁不堪。河里的魚兒都跑哪去了?水里沒有了健康的養(yǎng)分。那些可愛的石頭再無蹤跡,只剩黑乎乎的淤泥。
眼前的這條小河,我的媽媽,您的兒女怎可以把你糟蹋成這樣呢?您一定很疼,很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