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微信公眾號的現(xiàn)在,和隨時棄更的未來
我得承認曾經(jīng)好幾次動過重寫公眾號的念頭,可最后都懶/爛在肚子里。提交完瑞典大學所有的申請文件一瞬間,我想著要開始寫北歐的日記(并且邊寫邊養(yǎng)成勤喝酒的習慣);車子開在廣西一山繞過一山的路上,我思索把蛙人冒死來這里尋找桃花水母的故事寫出來也不錯;回北京開始人生第一份工作,我覺得“北漂故事”這塊海綿被蹂躪了幾十年依然能擠出一盆子水。
但我都懶得動筆。
我再也不想碰廉航的題材,再也不想特意談旅途的見聞,“第一年無年假、第二年5天年假”這種日子暫時打消了我遠走的沖動。
今天回到家,鞋子也不脫就拿出電腦重拾公眾號,起因只是領(lǐng)導早上通知我被調(diào)入傳播組當微信編輯。我曾在校招時斬釘截鐵地對面試官說,絕對不寫微博微信。今天卻當場一聲不吭地服了軟。
私心。以后要寫公司微信公眾號,那我先花精力拾掇好自個兒的號。
空虛。單身了這么久,稍微動了想安定的心,又被現(xiàn)實打了臉。每天單方面說晚安還不如單方面和你們說說話。
排泄。不免俗地把文字帶來的自我傳播當做壞情緒的出口。又因為不能單純傳播負能量,字敲了又刪,像一場自我審訊,一遍遍的delete居然洗白了很多原本的臟話。
起初我顧慮,這樣一個更私人的定位需不需要開立個新賬號。結(jié)果所有注冊郵件的驗證碼都不能正常顯示,妥協(xié)之下就沿用這個賬號吧。青澀的歷史文章也不刪了,被折扣票吸引來的老朋友要覺得能圖個窺探感就別走了,留下來說說話。
新頭像照片攝于亞茲德某個社區(qū)的夜間舞臺。我不懂阿拉伯語,但愿背景的文字沒忤逆社義價值觀。
微信號從cheapfly改成了state-of-grace-,照搬自Taylor Swift的一首非主打,被嚴重低估和埋沒。
This is a state of grace
This is the worthwhile fight
Love is a ruthless game
Unless you play it good and right
中文名稱改成了“隨時停更”(過兩天審核通過就能顯示),顧名思義就是指不定哪天就撂筆不寫了,也不強求更新的頻率。但我爭取這半年用心“說說話”。我還沒想好賬號的主題,近期大抵就是漫談(文縐縐的流水賬)。這類賬號實在太浩瀚了,是公眾號集群里長尾的長尾。同事說,東三環(huán)官舍樓下有家非常不錯的花店,老板也不缺財力,但就是不開分店,打理精致這獨一家。我覺得撰寫/閱讀公眾號也是一樣,有一方自留地就知足。
沒有海的城市
總結(jié)我為數(shù)不多旅行的地方,大多有個共性是臨海。我選擇一個啟程的目的地,先看海,再看機緣(時間、機票、銀行賬戶)。海和雪是大自然中兩種能輕易讓我失控的元素。我總覺得有海的城市更能紓困,厭了倦了就去海邊,撲騰一通吼一通,或者什么都不動什么都不說,光是盯著海就好。海延展、開闊、低平、善變,是個消食的機器,能把秘密和不痛快都包容進去。
畢業(yè)我選擇回到北京工作(甚至是故意遠離上海)。在這座城市我學習了四年,東五環(huán)外的煎餅我沒吃出生活的不愉快。
但和讀書時比,自己一定是變了的。工作圈落定在心心念念的國貿(mào),我卻持久而強烈地感到不痛快。我不想在這個辦公室都能看到遠山的城市呆了,我要去有海的地方。
生活現(xiàn)在出了很多差錯。怪罪這個城市沒有海,算是逃避問題的捷徑。我的問題,以后的文章慢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