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序:這篇文章完成于去年,文中所記則已經是前年的事情了。留下記錄,就是為了翻看回味。現在和茶的關系還在愈加密切中,翻出來看,別有滋味。
? ?把遠方留在文字里,回憶是否會保留那抹簡單的色彩?
? 今年春節過完后,出去走走的念頭甚為強烈。心里想,此時游人少,機票便宜,出行最佳!但時間仍然是個問題。我喜歡行走,只是日常生活繁雜,通常只能掐滅那些任性游走的小心思,遠方,似乎永遠那么遙遠。可這次我決定把可能的假期盡量撐大,把自己的期望盡量縮小,對折成一個現實的遠方。
? 也許,明確堅定的愿望,會更容易實現吧。
? 去年年底,朋友M結束了在貴州某個偏僻山區醫院的對口支援,回來后邀請朋友們赴家宴,做了一道酸湯魚,令眾人食指大動,之后連著好幾天我一想起酸湯,口腔里的唾液就汩汩而出。也是去年年底前,朋友Y送給我幾款茶樣試飲,其中有貴定云霧茶試制紅茶。喝茶時,我端詳著小牛皮紙袋上書寫的“貴定”字樣,覺得貴州,貴陽,貴定,都離我太遙遠!
? 很巧的,當我決定出行,又躊躇著往哪里走怎么走的時候,有次和Y聊起茶,他說貴陽朋友家有幾千畝的有機茶園,還在山上養了羊,他把朋友發給他的茶園照片發給我,只見大片茶園籠罩在云霧間,甚為奇妙。我順口就說,這么美,去那里看看吧。不料Y說,好啊!朋友正邀請他去呢,馬上就是明前茶采摘時候了!茶和遠方的完美結合!頓時有豁然開朗的喜悅!奔赴貴陽的行程就這樣大致定了下來。真是因緣際會,遠和近,原來只是一步之遙。
? 計劃很順利,兩周后,我和Y、J三人行,從溫州飛貴陽。當我坐在飛機上,望著舷窗外被夕陽鑲上金邊的云層時,突然覺得有些不太真實,腦海里不禁又浮現出一句話:人就像鳥一樣,今天在這里,明天就飛到別處去了。這是我年少時,我媽常對我說的一句話。那時候交通遠沒現在便利,我在外地求學,盡管只是乘汽車來回,但異地的距離感遠比現在強,大概是覺得我在她身邊時間比較少吧,總是不停的離開,我媽才有如此感嘆。這句話一直印在我心里,遠行時常會想起,仿佛有錘子不停敲打著那些字的痕跡,時間越久越深刻清晰。
? 同行的朋友J也和我有同樣感受,第二天,她站在云霧鎮的高山茶園眺望遠處,由衷感嘆著:貴州,貴陽,原來都覺得和自己沒什么關系,很遠的呀,怎么現在就站在了這里!我不禁莞爾。此行貴陽,Y是組織聯絡者,我和J跟著來的,三人從未搭伴同行,一路走來卻像是老伙計,大家都愛茶,又都是吃貨,性情隨意,步調很是和諧一致。
? Y貴陽朋友單名一個鳳字,我們就昵稱她為“鳳兒”。鳳兒熱情好客,晚上和老公一起來接機。因為Y曾透露我們愛吃酸湯魚,鳳兒就直接帶我們去吃正宗凱里酸湯魚。哈!不得了,一走進店門,酸湯味撲頭蓋臉,嘴巴里的口水差點滿出來。原來,貴州人吃酸湯魚是火鍋的吃法,魚料可以多選,鯰魚為主,輔以江團和黃辣丁等,另外按自己喜好配些蔬菜,最絕的是,每人還會配一碗蘸醬。主人家先幫我們配了一種,看我們辣的下不了嘴,便又趕忙給我們另配了一種,結果更辣!算是領教了貴州人“怕不辣”的勁頭!當晚,鳳兒一家人太客氣,點了滿滿一桌貴州特色小菜,有豆腐丸子、臘肉排骨、紅糖糍粑、涼拌澤爾根、米豆腐等等,對我們仨來說,沒有一樣不新鮮沒有一樣不美味,盡管肚子早飽了,嘴巴卻一直停不下來,結果吃的太撐,簡直要走不動路了。
? 第二天,我們直奔茶山而去。天公作美,天氣晴好。鳳兒家的茶山在貴定縣云霧鎮,是貴定云霧貢茶的核心產區。云霧鎮距離貴陽大約一個半小時車程,大部分是高速,下了高速就是鎮子。鎮里剛好是集市,不太寬闊的街道兩旁密密擺著攤,人來人往煞是熱鬧。貴定隸屬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布依族和苗族等少數民族人口占一半以上,街上所見果然大多是包著民族特色頭巾,背著背簍的少數民族同胞。經過鎮中心后,就是彎彎的山路了,山色越來越朗潤清新,茶園原來越近了,我仿佛已經聞到了云霧茶鮮爽清新的香味。
? 同來茶山的還有鳳兒一群貴陽的朋友,其中一個也是Y的朋友,我們喚她“俊”,真是人如其名,俊長的可俊了,皮膚白皙,笑起來眉眼彎彎的,聽說,她還是茶道高手,經常在各種茶活動中擔綱茶藝表演。我和J忍不住打趣Y,朋友中多美女,艷福不淺哪!Y忙不迭說是托了“茶”的福,原來他們都是在評茶師資格考試培訓時的同學。
? 午飯后,大家隨著鳳兒說說笑笑往茶山上走,我心里還真有點興奮激動,雖然喝茶已經好幾年了,可采茶,還是人生中頭一次。鳳兒給我們每人一個可以斜跨的小竹簍,用來裝采摘下來的鮮葉。鳳兒家在云霧鎮的茶園有兩大片,她帶我們來的這片茶園樹齡偏大,近幾年比較野放。果然,往茶園的路上長了不少雜草,有些都被遮蔽的看不見了,但一直往高處走,依然可以感受到茶園曾經的繁盛,路旁間或種植著高大的四季桂,散發著甜蜜的芳香。一開始,大家都覺得新鮮好奇,在茶園里走走看看,不時選個角度拍拍照,更像是來觀光的。鳳兒見狀忍不住提醒我們:四兩鮮葉做不了一兩茶,而我們這群“生手”,恐怕一個下午每人都未必能采到四兩哦!她這么一說,頓時把我們拉回到“采茶工”角色。
? 貴定云霧茶是中國歷史上的綠茶名茶,有2000多年的歷史,作為朝廷貢茶也有600多年了,是貴州省唯一、全國罕見的、既有史志記載又有碑文記載的貢茶。云霧茶制作通常經三炒三揉,搓團提毫,文火慢烘進行加工,成茶外觀形如魚鉤,勻稱美觀,色澤嫩綠,背附一層細軟白毛,氣味芳香醇厚。因其茶芽渾身披毫的特征,也被稱為雪芽。云霧茶茶青采摘大多選新生的一片嫩芽,或一芽一葉未展制成。對我這個純粹的生手來說,啥叫嫩芽,啥叫一芽一葉都得從頭學起。經過Y的指點,我才知道了大概。采茶時,我先找到茶芽,再小心翼翼捏著茶芽往上輕輕提起來,絕對不敢粗魯的折斷。Y說,如果將茶芽折下來,不但損傷了茶芽,還會給茶樹留下傷痕,明年就長不出好芽了。一開始,我連找到茶芽都很費力。密密匝匝的茶樹就在眼皮底下,但要辨別鮮嫩的芽葉,是講究“眼力”的,我總是被披著高高的鮮綠葉子的茶樹吸引,其實它們往往都是芽葉已經長開了的,沒法采了。過了好一會,我總算學會找嫩芽了,但是因為心里急切,定不下神,一顆茶樹采幾片又移到另一顆茶樹,典型的這樹望著那樹好,本來手就慢,結果就可想而知了,采了半天,小竹簍的底都還沒有鋪滿,不禁有點沮喪,我原以為采個小半簍沒問題呢。
? 環顧四周,大家都埋頭認真采摘,似乎是要比一比誰采的最多。此時,整座茶山沐浴著春日的陽光,茶園里安安靜靜,偶爾有幾聲鳥鳴唱和,成片的茶芽透著碧綠的光亮,山頂高大樹木投射下來的暗影隨風不斷變幻,每個人臉上隱約含著笑容,這一切,在那一瞬間仿佛定格成了一幅畫,印刻進了我的腦海。但時光在指間飛逝,西邊的太陽已經慢慢斜落,山上特有的涼意開始襲來,我把脫下來的外套重新穿上,猛然覺得腰背已經酸脹不堪了,采茶可真是不容易啊!
? 眼看暮色四起,鳳兒喊我們下山。看著剛鋪滿簍底的茶葉我心里有些慚愧,但一想到這是第一次親手采摘的鮮葉,又覺得歡欣滿足。我們隨鳳兒一起去了她們家的收茶站。收茶站設在她家另一片茶園的山腰。好多采茶工正排隊等著稱茶青,看裝束她們大部分是當地少數民族婦女,有幾個中學生模樣的女孩子,是乘周末隨母親來賺點零花錢的,別看她們年齡小,可完全算的上是“熟練工”了,腰上的竹簍已經裝滿了勻整的茶芽。聽鳳兒介紹,茶工中也有部分是從外地招來的,一天工錢100塊,包吃住。她說,現在熟練采茶工越來越不好找了。因鳳兒還要忙著招呼其它事情,鳳兒老公便熱情邀請我們去山上茶園轉轉。這片茶園非常齊整,茶樹也有些年份了,差不多到我脖子高。一行行青翠的茶樹環繞著山,一直綿延到山頂看不見的地方。往山頂去的主干路兩旁種了高大喬木樹,像是兩邊茶樹的首領。我一口氣攀到高處,J則直呼走不動了,只停在山腰飽覽美景,不停拍照。俯瞰山下,只見暮色蒼茫中湖山相映,遠處峰巒逶迤綿延。凡是種出好茶的地方,風景總是不錯,做茶之人雖然辛苦,時常身處如此美景中,是否也覺得很幸福呢?
? 晚餐后,鳳兒貴陽的朋友都回去了,我們仨堅持留下來參觀制茶,最重要的是,我們還要親手制作我們下午親手采摘的茶葉哦!一想到等會還能親手炒茶,我的心里又開始有些小激動。
? 夜晚的茶山非常安靜,微有寒意。鳳兒帶我們到了她稱為“老廠”的地方。這個地方我們白天來過,但只是坐在前面一排的房間喝茶,想不到制茶廠就在后院。院子里燈光昏暗,一走進去,立即感到一種古老滄桑,似曾相識,好像是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鄉鎮公社的況味,是我小時候常常玩鬧的地方。院子里高大的樹木顯現著漆黑的輪廓,往臺階上走,感受到腳下厚重的落葉,不禁后悔白天沒有轉過來看看。臺階上去,就到了制茶車間,燈光也并不太亮堂,仿佛籠罩著一層年代久遠的氤氳。車間分成里外兩間,殺青在里面,干燥定形在外面,比我想象的簡單許多。鳳兒告訴我們,這個“老廠”已經好久沒有用了,但是前幾天在“新廠”做出來的茶都不是很好,因為那里的殺青機不行,今天是特意改到這里來試試。看來,我們的運氣還真是不錯,不然,就見識不到這么有歷史感的地方嘍。
? 殺青車間里茶工們正在緊張的忙碌著。殺青是綠茶制作的最關鍵工序,也最講究技藝。看著這樣的殺青場景,才發現我剛才的想像又過于簡單了。聽Y的介紹,這里所用的殺青機是80滾筒殺青機,另外配備了一臺風篩機。只見嵌在墻里的滾筒正在不停轉動,茶葉不停從筒口甩出來,緊挨著筒口的地上,疊放著幾個圓簸箕,上面已經鋪滿了茶葉。三四個茶工正在緊張工作,一個負責迅速將簸箕上的茶葉撩起來,放進邊上的風篩機機斗里;一個負責管理風篩機,風篩機的作用是風涼茶葉并對茶葉進行篩選;還有兩個負責迅速將篩出來的好茶葉挪到邊上進一步攤涼回軟。幾個人的工作忙而不亂,一氣呵成。我正看的入神,聽見J在喊我,仔細一看,她并沒在房間里,原來她在隔壁,那里是滾筒的另一頭,也是茶葉投入口。我馬上跑過去,見一個茶工正不斷往入口處投茶,我也依樣畫葫蘆捧著茶葉靠近入口,滾筒的吸力強勁,立刻將我手里的茶葉悉數吸進筒里去了,真令人驚嘆。不一會兒,J又在外面發現了“新大陸”,那也是殺青體系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外墻兩個燒的正旺的灶口,正是這兩個灶口提供了殺青滾筒的熱量。有兩個年輕的工人正不停往里添柴禾,火光映照著他們的臉,看見他們臉上不經意涂抹的炭黑,我們不禁啞然失笑。他們說,等下殺青結束,灶里的余火可以用來烤點番薯土豆,聽的我們流口水。但是后來,我們仨急匆匆去了“新廠”,也沒顧得上吃熱騰騰香噴噴的烤土豆,為這個,J回家途中還念叨了好幾次,覺得特別遺憾,真是吃貨本色!
? 殺青之后是攤涼回軟,最后是干燥和做形。因為“老廠”的干燥做形機器出了點故障,我們又移師“新廠”。新廠區的車間寬敞亮堂的多,車間的蔑席上鋪滿了茶青,另外還擺著不少攤滿茶葉的簸箕。聽鳳兒說,這些都是今天采來的鮮葉,今晚都必須要做成茶葉,這個季節,茶廠基本上都是白天黑夜連軸轉不眠不休的。干燥做形機的形狀介于漏斗和鍋之間,通過插電加熱,搓團出毫和干燥定形的工序就是在這個機器上完成的。一個茶工一臺機器,過程中需要不停兩手抓起茶葉揉搓,有經驗的師傅最精當的地方就是手上的勁道要恰到好處,其次就是對溫度的掌控了。我們三個人圍著機器看的起勁,忍不住也照著師傅們的手法學著做,師傅們并不反對,只是笑呵呵的說,等下,你們都會成白毛女的!鳳兒解釋說,茶葉的毫毛在制作過程中會不斷飛出,附著在人的頭發眉毛臉上衣服上,我們沒戴帽子,真的會成“白毛女”哦!還真是有趣咧!可是,不等我們變成“白毛女”,茶工們卻已經一個個都成了“白眉大俠”啦!其中一個最年輕的師傅看上去最可愛,眉毛掛滿毫毛不說,睫毛上也掛滿了,撲閃撲閃的露出細縫里的黑眼睛,我們都看著他笑,笑的他很不好意思,可是因為臉上都是白毫,是否笑紅了臉也看不出來嘍!說笑之間,師傅們手里絲毫不停歇,貴定云霧特有的熟芝麻香飄揚在鼻底,未喝已令人齒頰生津。不多會兒,師傅們的第一鍋茶紛紛出爐,我分別嘗了嘗干茶,味道居然都不一樣呢!或許,手工做茶的趣味正是在此吧!同樣的茶青,不但不同的師傅做出不同味道,同一個師傅在不同時間做出來的味道也不盡相同。當然,通常經驗豐富的師傅做出來的茶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年輕的師傅,如果肯鉆研的,也會做出好茶,但不管是誰,毛毛糙糙是肯定做不出好茶的。我不由感嘆,做茶,實在是不易啊!
? 因為一心惦記著自己做茶,午夜時分,我們三人告別還在“奮戰”的“白眉大俠”們,跟隨鳳兒去鎮子里找合適的可以炒茶的茶農家庭。鳳兒說,鎮子里有很多家庭茶作坊,有些規模還不小嘞!但是現在直接用炒鍋炒茶的少了,大多用上了機器,或者像她家這樣半手工做,因為炒鍋炒茶完全靠技藝,不是熟練師傅肯定出不了好茶,而機器操作就簡單多了,茶的品質也有基本保障。我不禁有點擔心找不到可以炒茶的人家。車終于停在了一戶人家門口,戶主是個笑呵呵的大叔,顯然和鳳兒家關系不錯,很熱情招呼我們,聽說我們要炒茶,爽快的說,今天白天他們家炒過茶,有幾口鍋還有余溫,他可以幫我們再生火,我們不禁歡呼,終于可以實現愿望啦!
? 我們跟著大叔到了二樓,穿過一個屋頂,一排齊刷刷的大鐵鍋就呈現在眼前,它們個挨個嵌在長長的水泥灶臺里,似乎一直在等待著我們的到來。就在大叔幫我們生火的時間里,雨點猛然砸了下來,屋頂上一陣噼里啪啦,我們幾個人一時間都沉默了。深夜里,在遠離家鄉的貴定,在一個并不熟識的茶農家里,在雨聲里,我們因為茶聚在一起。人生中有各種值得珍藏的相聚時刻,這一刻,也讓我們共同珍藏吧!或許,茶的另一種意義正在于此吧!沒等我再多瞎想,Y已經在喊我了:快來,一起炒茶啦!好吧,超級菜鳥炒茶工上場了!大叔給我們兩雙白色的棉紗厚手套,嘿嘿!我說呢,剛剛心里就在嘀咕,我的“嫩”手掌怎么受得了燙鐵鍋呢!原來是有裝備的啊!我們三個人里面,我和J都戲稱Y為“師傅”,他是評茶師,跑過不少茶山,炒茶也不是第一次了,自然他先給我們做示范,我和J像兩個小學生似的垂手屏氣在邊上看。只見Y按、提、揚、轉,周而復始,動作甚為流暢。我和J躍躍欲試。終于輪到我了,按捺著一絲忐忑,默念著手法要領,彎腰開始人生中第一次炒茶,可是手卻變得異常生硬,按的時候怕按重了,往上提的時候又怕甩出去了,轉也轉的別扭,沒有一個動作是順心遂意的,極其笨拙的樣子,就那么幾分鐘已經狼狽不堪了,心想,如果這么點茶被我炒壞了就糟糕了,我們可就一點紀念的都留不下來了,于是趕緊收手,還是讓“師傅”來比較靠譜一些!原本就覺得炒茶是一件難度系數極高的技術活,如此體驗一番,就更覺得是如此了。等我們做完茶,再從云霧回到貴陽,已經是第二天凌晨2點多了。回貴陽的路上,我們仨都累的昏昏入睡,鳳兒的精神居然還不錯,雖然她已經連續幾個通宵了,她說,在茶季,他們的常態就是這樣,已經習慣了。我心里不由又一次感嘆,好茶,實在是來之不易啊!
? 第三天,我們在貴陽茶城轉了轉,鳳兒家在茶城也有店鋪,我們又蹭喝了不少好茶。午后,俊和她老公熱情邀請我們去青巖古鎮玩了一趟,晚餐又讓我們大飽口福,狀元蹄,豆腐圓子,米豆腐,糕粑稀飯,玫瑰冰粉,雞辣角……滿滿一桌子都快放不下為止!俊居然還想送給我們每人一大罐雞辣角,被我們死活給勸住了。俊是很有貴陽女人特點的,熱情潑辣,有些不管不顧的灑脫,要說服她還真不容易哈。我們和俊說,貴陽有這么多好吃的,我們一準要常常來,不著急帶回去的。其實,很多地方美食只有在當地才會吃出最地道的感覺。而味覺記憶里所包含的風景和人情記憶,又會使美味變的更加濃郁。我常常感到,在美味入口的那一瞬間,所有曾經的畫面都會一一展開鮮活無比。茶,也是如此吧!而美味如酸湯魚和云霧茶,則是一朝入口,便成終身牽掛。貴州,豈有不再去之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