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想對于這樣一個問題的回答,該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 ? 有的人覺得無結果的事情沒有必要做,浪費光陰;有的人覺得,結果帶有諸多不確定性,太在意了,反而會失去過程參與的斗志和樂趣;又或者,還有的人會覺得,過程要得,結果也要得。
? ? 別人的想法怎么樣,我沒有寄居于其腸肚,無法揣度。
? ? 我自己的想法——享受過程,重視當下,結果聽其自然。
? ? 用最笨的理由來證明之,就是生命是一個過程,但所有生命的結果都只有一個,死亡。
? ? 如果看重死亡這個結果,會覺生也無任何意義,反正早晚都是死;
? ? 如果享受生命過程本身,那就會讓你我在活著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思考,都戰斗,都快樂,都無懼。
? ? 嚴歌苓是我特別喜歡的作家,喜歡她筆下靈動鮮活的人物,喜歡她每字每句包裹的真情,喜歡她看透人性筆鋒流轉出的世態炎涼,喜歡她巧妙設計情節出人意表的超強畫面感。
? ? 她曾經做過演講,訴說她的寫作旅程。
? ? 她在寫《陸犯焉識》的時候,曾經花好大一筆錢去青海體驗生活,請勞教干部喝茶講故事,請既會說日文又得懂英語還得講一口流利中國話的翻譯隨行,屢次去日本了解那里的生活。所有這些功課對她來講,她就用了一個詞輕松帶過,那是她的“使命”。她說由于這部小說帶有一定政治色彩,有很強的敏感性,一般出版社會敬而遠之,她做好了寫完就束之高閣的準備,做好了自己花的所有錢都打水漂的準備。這個過程她是很享受的,也是我所欽佩的。當然最終的結果,是上天眷顧,宇宙法則起作用了,她取得了人們世俗意義上的成功,得到了她本該得到的結果。
? ? 之所以用嚴歌苓這個例子來,一是因為個人偏好,二是因為她聲名遠播,影響力會更強一些。享受過程就會用心投入,不管是時間、精力還是金錢,結果只是一種副產品。有它,會錦上添花;沒有它,過程之中那個真實活著、努力戰斗的自己也是對生命最好的獻禮。
? ? 關于結果和過程我還想用另外一個例子,那就是學生時代很多懵動春心的少男少女,因為一些可知不可知的原因最后分道揚鑣,是不是就該否定當時付出的真心和純性。
? ? 如果看重結果,當事人會認為浪費了青春;如果享受過程,就會把彼此曾經的付出當作青春最美好的記憶。
? ? 梵高的例子想必很多人都了解,那個才華橫溢命運卻多舛的天才畫家,死后留下了千多幅絕世珍品,死前卻潦倒不堪。如果注重結果,就沒有梵高餓著肚皮還視畫畫為生命的無數贊歌,也沒有頂著精神抑郁的極大痛苦卻將生命中最美好的色彩潑灑畫板的后世傳奇。他,生來就是為了享受作為畫者的孤獨旅程。
? ? 為人父母者,將生命帶到人間,真的是為了養兒防老嗎?
? ? 兒要無能,拿什么防老;兒要不孝,遑論防老;兒要能且孝,勢必是作為父母用優秀的基因感染之,父母如此優秀,需要兒來防老嗎?
? ? 既然結果說什么都不重要,那生命過程之中的愛、陪伴、相惜就一定不可少,不然怎能妄自稱為高級動物?
? ? 看重結果的結果就是,結果實現了,虛無和困惑會再次襲擊;漠視結果的結果就是,不管結果怎樣,努力了,無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