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本質(zhì)就是一個人活著,內(nèi)求而不外求。
有位朋友跟我說,在法國的生活快要熬不住了,好想回國,因為感覺特別孤獨。
二十多歲的人生,往往充滿焦慮和自我懷疑,有一本書也許能幫助我們排解憂慮。
李誕說,人間不值得;而中村恒子,卻用一生的智慧寫下《人間值得》。
這位從醫(yī)70年的老奶奶,在90歲寫下這本書。她認(rèn)為,人的一生基本上是一個人在生活。她處理人際關(guān)系的方式,也在于保持距離感。
恒子老師有兩個孩子,還有好幾個孫子,但她只會在每周末與孩子共度晚餐,平日也不會打電話。她始終認(rèn)為,自己是“一個人”的狀態(tài),也有一顆不懼孤獨的心。
建立了這種“一個人”的心理立場,使她對別人便不會抱有強烈的愿望或期待,別人的親疏遠(yuǎn)近,她既不在意,也不生氣。
孤獨是人生常態(tài),但卻并不是一件壞事。
如果過于害怕孤獨,就會迎合別人,或者對別人妥協(xié),從而使自己痛苦不已。
不要把擺脫孤獨寄希望于伴侶、孩子、家人、朋友,與他人的相伴,都是人生中的一段時光。我們終究要學(xué)著消化掉那些難捱的情緒,或許,成年人的孤獨就是悲喜自渡,而這也正是我們難得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