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霓虹收藏家克里斯?布雷西說過:“霓虹燈永不消逝”。大家有留意過王家衛(wèi)《墜落天使》和杜琪峰《暗花》里,在香港和澳門出現(xiàn)的霓虹街道嗎?對《銀翼殺手》、《攻殼機動隊》中的充滿霓虹的賽博世界,翠西·艾敏傳遞愛意的霓虹燈都有印象嗎?
霓虹從法蘭西到美國拉斯維加斯
? ? ? ?當代利用霓虹燈來創(chuàng)作的藝術(shù)家不少,由盧齊歐·封塔納創(chuàng)作出首個霓虹裝置開始,馬歇爾·雷斯將霓虹帶入繪畫中,藝術(shù)家們將霓虹從室外帶入平面,搬進室內(nèi)。但我依舊熱愛著電影和攝影作品里,自由招搖、迷幻奔放的霓虹之美。在香港,霓虹不止是一道道光源,更是一種城市的符號,城市的文化。
? ? ? 霓虹原是一種天然氣體,在1912年由一位法國企業(yè)家率先用它制造了霓虹燈,十年后,有洛杉磯商人將它帶回美國,短短幾年間,巴黎的大街小巷,紐約的時代廣場就充斥著霓虹燈飾。德國默片大師佛列茲?朗更站在時代最前沿,在1927年在電影《大都會》中采用霓虹燈的光效來營造未來都市的氣氛。
? ? ? ?自二十年代起,美國各處開始流行以霓虹燈作裝飾,直到三十年代,荷里活電影將霓虹燈變成象征城市繁華的元素。可惜到了五十年代,社會的動蕩,霓虹燈在美國大部分城市變得沒有任何市場何言,僅僅只有拉斯維加斯這樣燈紅酒綠的賭城保持著對霓虹的癡迷。最后終將敵不過新科技的出現(xiàn),在六十年代被燈箱取代。
在香港,霓虹是城市符號,城市文化
? ? ? ?與此同時,美國興起一片香港熱。在Richard Quine的電影《蘇絲黃的世界》里,真實紀錄了香港當年的景色,里面的灣仔被打造成一個紅燈區(qū)的形象。那時,我們熟悉的彌敦道就是霓虹一條街,老字號“龍鳳大茶樓”、“瓊?cè)A大酒樓”的招牌特別醒目。
? ? ? ?直到七十年代,與在美國城市的衰落情況對比,霓虹燈在香港城市空間的應(yīng)用上逐漸形成熱潮,其中香港劉穩(wěn)師傅更是創(chuàng)造了當時全世界最大的霓虹招牌——《樂聲牌》 。在八十、九十年代,香港的霓虹招牌數(shù)量達到高峰。劉穩(wěn)師傅說,那些年香港流傳的一句話“香港繁榮靠設(shè)計”,指的就是霓虹燈設(shè)計。
? ? ? ?香港霓虹招牌的設(shè)計與國外有所區(qū)別,它結(jié)合了很多的中國傳統(tǒng)和香港特色元素。首先就是中國書法(繁體字),不同的老板會因生意需求找不同的書法家寫大字,鐵打館、臘肉店喜歡樸實又有動感的北魏體,而香港書法家區(qū)建公先生則是北魏體的代表,每逢提字都用北魏楷書。
? ? ? ?另外是招牌的形狀,一種是像當鋪招牌那樣整體打造成金錢或蝙蝠的造型;也有一種像著名利工民金鹿線衫制造會在招牌上貼上金色小鹿;與中國龍相關(guān)的招牌更是每每添上的龍的圖案。
鏡頭中的霓虹在現(xiàn)實里逐漸消失
? ? ? ?經(jīng)典的“金多寶”、“金麗宮”等各有特色的霓虹招牌與雨水、香港擁擠的騎樓群,共同構(gòu)建了王家衛(wèi)與杜可風鏡頭下的霓虹世界。那時的七仔招牌在霓虹燈海中還只是滄海一粟,沒有那么顯眼。
? ? ? ?仿佛這樣璀璨的夜生活不會消失,但人對熟悉事物的消逝總是后知后覺。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如LED燈、廣告噴畫的出現(xiàn);城市的改變,香港拆掉“握手樓”,建起公屋。近似宣告著霓虹招牌在城景中的運用要退出歷史舞臺,從2006年開始,香港多個霓虹招牌慢慢被拆除。
? ? ? ?不過,杜可風在他制作的短片《霓虹光影》上對霓虹招牌的各種表白,卻讓人感受到他對霓虹招牌保持著樂觀的心態(tài)。他說:別擔心,它會回來的,這是它厲害的地方,就像菲林一樣,就像寶麗來相機一樣,大概會進化成新的東西。
? ? ? ?霓虹招牌會演化成怎樣的形式,我們暫時未知。但我認為香港西九文化區(qū)M+在2014年首個以香港霓虹招牌為主題的線上展覽,不妨為一個新的展覽形式,一邊向網(wǎng)友征集回往日霓虹招牌的照片,一邊將具有代表性和重要性的霓虹招牌進行永久的收藏。將霓虹從城市空間中帶進到互聯(lián)網(wǎng)空間,與導(dǎo)演王家衛(wèi)當年將霓虹街景帶入電影里,令更多的人了解霓虹在香港一定的文化語境里產(chǎn)生的特殊意義,如何成為電影制造美感、氣氛,不可缺少的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