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的拆書第四篇——用筆記把讀過的書變成財富
1.為什么說讀書不做筆記,如買櫝還珠?
能安心留在簡書的你們,一定讀過很多書吧。
但是我問,給你印象最深的那本書,到底在哪些地方打動你?說出三到五個理由。你能快速的講出來嗎?
如果不能,你可能是忽略了重要的一環——做筆記。
讀書重要的是內化并應用。相信大家對這一點都毫無疑義。
但是怎么能很好的幫助我們理解然后內化并應用呢?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做筆記的方法,引導我們輸出自己的閱讀體驗。
讀過錢鐘書文章的人都會驚嘆他知識的廣博,古今中外,引經據典信手拈來。但是他夫人楊絳在回憶時卻說:“他只是好讀書,肯下功夫,不僅讀,還做筆記。他做筆記的時間常常是讀這本書的兩倍。原著也不僅讀一遍兩遍,還會讀三遍四遍,筆記上也不斷添補。”
所以我們說讀書不去做筆記,不去寫下自己的閱讀體驗和感悟,就是在舍本逐末,買櫝還珠。讀書是輸入,一昧的輸入沒有輸出,總會歸于平庸,也無法做到長時間的輸入。筆記是你輸出的第一步。
2.筆記首先要解決有沒有的問題,再去解決好不好的問題
很多人說做讀書筆記太麻煩了,我懶得去做;
還有的人說讀書筆記要求太高了,我水平有限啊,堅持不下來。
其實,有些困難在腦子里越久會越難。
你完全不必想太多,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里,作者奧野宣之告訴我們可以先從摘抄你喜歡的一句話開始。慢慢的再開始寫上自己對這句話的感想。
想要形成好習慣,先從簡單可行的方向嘗試。讀書筆記也是這樣——先去解決有沒有的問題,再去解決好不好的問題。循序漸進,才是事物發展的規律。
養成習慣以后,一旦當你體會到讀書筆記好處,你可能會忍不住想寫一篇讀后感,甚至書評和講書稿。
要知道一篇高質量的講書稿至少3000元以上。
沒有過此類經驗的可能會有疑問:為什么會忍不住呢?
因為你做筆記時積累的閱讀體驗會讓你有輸出的沖動。閱讀時的感想正是你將來創作的源泉。
3.做筆記的幾種形式
在本書里,作者奧野宣之給我們提出了兩種比較有效的做筆記的方法。
1.剪報式讀書筆記法
著名作家李敖先生曾在他的自傳式訪談節目里不止一次提到過他做筆記的方法:
眼到手到,重點部分立即用色筆勾出,剪刀剪下或刀片割下。隨看隨動手,再把“分尸”下來的知識,分門別類的粘貼到他自己的筆記本上。所以他的筆記有好幾麻袋。而他一生的著作有一百多本。
他曾說過,像他這樣讀過如此大量的書的人,如果不會對知識分類記錄,到后來不是瘋了就是傻了。
2.“蔥鮪”(wei三聲)式火鍋筆記法
蔥鮪火鍋是日本一種常見的火鍋樣式。魚肉在中間,大蔥等輔料在周圍。作者據此想出了“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法。簡單來講就是將“摘抄”比作魚肉,將“評價”比作蔥段,作為同樣重要的“材料”進行融合的一種讀書筆記法,可以幫助你對讀過的好書感受加深。
其實,做讀書筆記的方法樣式很多。每個人可能都有自己獨特的做筆記方法。
比如我讀書時喜歡拿一張A4紙在身邊,感觸小的,寫在書上;感觸深的,寫在紙上。讀完之后再有選擇的謄抄在筆記本上。第二次謄抄也是筆記的重讀和整理。
讀書筆記方法只是一個工具,它沒有優劣之分,適合你的才是好的。自己獨特的方法反而能促進閱讀的樂趣。
如果你還不習慣做讀書筆記,我建議你可以嘗試上面介紹的幾種方法。
4.追讀書評,加深理解
過一段時間以后,重新去閱讀自己的書評,你會有不一樣的收獲。
比如我當時在看完《月亮與六便士》之后,就寫了一篇讀后感。過了好幾個月重讀自己筆記時看到了這篇讀后感。原來讀到的書中內容立刻涌現在我頭腦里。于是按耐不住,當即依此讀后感寫了一篇《月亮與六便士》的書評。
通過重讀筆記,你能加深對原著的理解,也能加深對你筆記的理解。
在閱讀時,你把你的感悟記了下來。一段時間以后,重讀這段筆記又會有另外一種感受。然后在此基礎上再去添加和修改筆記。這樣得來的感悟肯定比第一遍要深很多。
5.筆記塑造生活
有一些書中有很深的思想和方法論,讀完之后會對你思想的提高大有裨益。而為這些書做的筆記,就能塑造并改變你的生活。
比如當我讀完《遙遠的救世主》時,我才知道原來思想也是有高下之分。
書里其實一直在探尋強勢文化內在原因與弱勢文化的救贖之道。
那么強弱之分體現在什么地方?
體現在是否符合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上。
這個放到我們自己的思想體系上來,就是高層次的思想強調自我救贖,多靠自己。而低層次的思想則依附在別人身上,總想著靠別人。
在這個世上,你無法主宰你之外的任何事。你只能主宰你自己。甚至有些人連自己都不是自己的。
當我讀完這本書時,我迫不及待的把自己的筆記又重新審視了一遍。又得到了更新的收獲。
至此,我們可以總結如下:
1.讀書筆記的重要性,甚至不亞于這本書本身。因為讀書體驗比書本身更重要;
2.從現在開始學著去做筆記,你將收獲不一樣的讀書生活。因為當你以思想輸出為目的的讀書,思想輸入也會因此而受影響。
3.通過重讀筆記,你的感悟將更深刻。因為閱讀自己讀書筆記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反思。
看到這里,你還不抓緊時間拿上你最喜歡的書嘗試一下嗎?
你好,我是楠小魚兒(簡書知乎同號,號),陪你一起成長。我正在學習拆書稿。在如今讀書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你還不讀書就真的落人后了。抓住這個風口,拆書應運而生。將一本書拆為己用,不但可以內化知識,提升學習力,還能賺取稿費。何樂不為?提升學習力,從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開始。關注我,我們一起成長,學習力將成為你一輩子受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