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食物,可能來自遙遠的高山和大海。”
在東北,3月的夜晚,零下15攝氏度。這是制作凍豆腐最適宜的溫度,低溫讓豆腐中的蛋白質與水分子繼續分離,冰凍后的水,把豆腐均勻的質地變得像海綿一樣。
向南2000多公里,天目山,春雷過后的第一撥筍子被喚醒了,當地人稱之為雷筍。雷筍10天之內可以食用,10天之后就會長成竹子。保鮮時間極短,一早一晚,味道便大打折扣,過夜再吃,已有隔世之感。
燕山余脈,本該谷雨生發的香椿,臨近立夏還未發芽。香椿芽長成只需要兩三天,多一天便老。一個星期,兩茬香椿,葉子還在生長,卻不再適合食用。
這都是大自然給我們的賞味時限,若食材在其最美味的時候沒有被及時獲取,便要錯過了大自然的賞賜。中國人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大自然的賞賜決定了人們的餐桌構成要素。不同地域的中國人,運用各自智慧,適度、巧妙的利用自然,獲得質樸美味的食物。這是一種順應自然的中國式生存之道。
然而時代變了,工業革命帶來了發達的交通運輸,人們不再守著家門口的那一畝三分地,吃慣了水稻的人想試試小麥,吃慣了米飯的人也想試試米粉,人們的胃口開始多樣化,需要形形色色的食物來滿足,當地的食材已經很難填滿需求的坑。
中國,地大而物博。從舟山到上海的鮑魚,珠海到成都的石斑,廣西到北京的蔬菜,昆明到新疆的菌類,物流和人的胃口,大大加快了食材遷徙的速度。路途之上,行色匆匆的已經不止是人,食物也在傳播流轉。
物流成了聯接各地的一個核心。這個以倉儲為中心,促進生產與市場保持同步的過程,在生鮮領域顯得尤為重要。
“納米比亞海岸外45海里的地方,‘諾拉’號漁船拖起了當天的最后一網魚。像其他來往這些水域的漁船一樣,‘諾拉’來是因為這片海域有一種稀有獨特的自然現象。在非洲西南海岸外,黑暗冰冷的海水從大西洋深處翻涌上來,營養物質、浮游生物和其他海洋生物所形成的生態系統帶來豐富的魚群,讓西班牙人最喜愛的白質鱈魚和美味的竹莢魚在這里茁壯生長。世界上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地方出產這些海洋魚類,這里是其中之一,也就使得納米比亞地廣人稀的綿延1500公里長的海岸線成為了富饒的漁場。
把大自然的饋贈推向市場的,是像‘諾拉’這樣的漁船,它們從納米比亞的鯨灣港和非洲其他港口駛出。自‘諾拉’從海洋里拉網這一刻開始,Caladero(西班牙最大的鮮魚處理和分銷商)的‘鮮度鐘’就開始了毫不妥協的倒計時。因為按人均消費量來算,西班牙是世界上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魚類消費國,Caladero知道它必須取悅那些非常挑剔的客戶們。即使有最好的制冷技術,Caladero也必須讓魚兒們在兩三天之內游入消費者的廚房,以確保‘海味’的新鮮度。”
“時間是食物的摯友,時間也是食物的死敵。”對于生鮮來說,時間決定了它們的美味程度,也決定了它們所帶來的收益大小。而能夠左右時間的,就是物流。單一的物流不能滿足短時間內長途的運輸,需要一個更為龐大的集群,協同完成這項任務。就像一條大河被分割成許多小溪,經過處理但新鮮依舊的魚兒們,隨著Caladero的運輸車從薩拉戈薩(物流中心)分頭開出,流向全國各地的超市和批發市場。憑借高效、及時的物流,消費者知道,當他們把Caladero提供的魚放進鍋里或放上烤架的時候,他們將享受到地地道道的“海味”。
物流集群就是這樣一個存在,在某一地理位置上集中、集聚,整合利用當地資源,以其低成本、高效率的綜合競爭優勢,為物流提供必要的生命活力。供應鏈管理領域的國際專家,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尤西教授·謝菲教授在《物流集群》一書中從歷史、地理、人文等各個方面,為我們系統的闡述了物流集群這一概念,以及物流集群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知識。這是物流學界的一部重要學術專著,更可貴的是這本書并沒有專著的嚴肅與晦澀,尤西·謝菲教授用生動活潑的案例和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物流集群的藍圖。
當代中國杰出經濟學家【吳敬璉】親筆作序推薦!
麻省理工學院供應鏈管理精髓!
對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融入國際物流體系的最佳實踐指南!
《物流集群》
作者:[美]尤西?謝菲(Yossi Sheffi)
譯者:岑雪品 ?王微
ISBN:978-7-111-50059-9
定價:59.90元
出版時間:2015.9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