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五維話術在任何場景好好說話
(權力游戲)
說話之傷都是暗傷
道理很簡單:能意識到你問題所在的,通常都不會告訴你。
說話的底氣來自實力
被看出來“巧言令色”,只能說明我們“巧言令色”的水平還不夠罷了。
子曰:“剛毅木訥近仁。”又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這句話有兩層意思:
第一,跟你說了一整天,你沒什么語言來回應我,這讓你看起來很蠢;
第二,你私底下其實能把我的意思講得很清楚,還能做很好的發揮,這說明你不蠢。
現代社會的四個特點
第一、從你的言論來判定你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
第二、大家能干的活越來越趨同的時候,說話變得更加重要。
第三、大多數人在鸚鵡學舌的一波波狂歡中淪為新時代的“失語者”。
第四、網絡在使說話收益大增的同時,其放大和固定效應也使說話的風險越來越大。
邱晨的3個nice
“耐思”(進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的智慧)、
“耐撕”(處理觀點交鋒和利益沖突的能力)、
“nice”(與人為善追求達成共識)。
每句話,都是權利的游戲
(權力關系:保持溝通順暢)
1.演講→權利的形成 (吸引、聚焦、引導)
典型錯誤1:演講時,上臺伊始就急著煽情或者下結論 (根本沒人在乎你說什么)
經典的演講視頻,最開始都會有一個成功的破冰, 三言兩語間拉近與聽眾的距離—— 先獲得觀眾的心理認可,再來傳達真正重要的信息。
“權力的形成”, 重在對聽眾的吸引、聚焦和引導,才能在這個場景里掌握主動。
2.溝通→權利的流動 (避免沖撞、協調轉向)
典型錯誤2:溝通時,喜歡強行推進自己的結論 (變成對方停止溝通,甚至吵架)
溝通是“權力的流動”,重在拉平二者的關系,讓雙方都能講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所以我們需要的不但不是刨根問底,反而是要像激流中的劃艇者那樣, 在容易觸礁的地方不斷協調轉向,避免沖撞。
任何一方凌駕于另一方之上,甚至只是暗示出地位的區別,都是溝通的大忌。
3.說服→權利在對方 (無權的要改變有權的)
典型錯誤3:說服時,以為只要能辯倒對方就可以“以理服人” (說不過你,照樣可以不按你說的做,白說或者吵架)
說服的關鍵,就是要尊重并且利用對方的自主性, 使其從自身角度出發,心悅誠服地接受我們所希望其接受的觀點。 我們要卸下對方的心理防御機制,訴諸對方自身的心理需求, 讓“我說服了你”變成“你說服了自己”, 讓“我的觀念打敗了你的觀念”變成“你的觀念升級了”。
4.談判→權利在雙方 (雙方要合作,才能解決問題)
典型錯誤4:談判時,以為只要真誠溝通就一定能攜手共贏 (得不到結果,或者得到了不愉快的結果)
此時我們需要的是把各自的目的、訴求、損益擺到臺面上來談, 通過討價還價的利益交換,盡快確定一個雙方都可以接受的版本。
5.辯論→權利在他方 (通常由中立的第三方裁決)
典型錯誤5:辯論時,以為只要壓倒對手就是自己的勝利 (壓倒了,但也進行不下去了)
辯論是一種“權力在他方”的話語體系。 形象地說,是彼此都盯著對手,但是心里都在想著怎樣得到旁觀者的認同。 對手其實并不重要,他們只是我們向第三方證明自己正確的一個工具。 這是辯論的基本策略,也是辯論講究風度的根本原因。
PS:
1.分享這個筆記主要是摘抄,只抓主要部分,多余的話一點沒有,
這本《好好說話》內容真心不錯,不像國外的書可以刪掉很多部分,
開篇這里比較簡單,后面的內容會充實很多。
2.因為主要是摘抄,所以自己原創寫的地方并不多,
主要是理清脈絡,把書里面一些沒說清楚的關系都理出來,
把書里面一些知識點邏輯再細分。
3.之前幾個朋友看完書說就是音頻的底稿拿出來拼的,
其實這本書并不是,編輯的部分還是很用心的。
我會把這本書極度的濃縮,白話的地方能少就少,
但是主要內容(干貨)會完整呈現。
4.真沒時間編輯太好看的格式,大家將就看吧。
5.大家有什么意見盡量提,我都會參考。留言也會回復。
(也許看的人并不多吧╮(╯_╰)╭,但是看到就是賺到!!!)
C4
2017/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