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遭遇性別歧視,可以追溯到小學時代。
那是三年級的一次數學考試,考試進行中,我發現我的同桌總是有意無意地瞅著我的試卷,我用手臂擋住試卷。她就急了,用手拍打著我的手臂,想讓我挪開。
一次,兩次……我忍無可忍,用筆尾戳了下她的胳膊,沒想到她竟然叫出了聲,這一聲不大不小,把數學老師引了過來。
數學老師氣勢洶洶地來到我面前,把我拎起來,問:“你在干什么?在抄XX的答案么?”(XX就是我的同桌)
沒容我解釋,她從我手里抽出了試卷,然后和同桌攤在桌子上的試卷一道道校對著,接著狠狠地把我的試卷摔回了桌子上。
“你一直在抄XX的答案對吧?”
我搖了搖頭,數學老師轉向我的同桌,“那是你抄了他的答案么?你們兩個肯定有一個人作弊?!?/p>
一汪清冽在同桌的眼中泛起,無辜的馬尾辮在空中左右搖擺。
時間仿佛靜止了幾秒。
“你還不承認!”老師迅速扭頭沖著我,惡狠狠說道,“你是不是作弊了。”
我拼命地搖頭,然后數學老師說了一句至今都讓我難以忘懷的話。
“XX是女生,一定不會撒謊。 ”
她說完這句話,就繼續逼我認錯,我委屈地哭了,卻打死不認。于是我被她拽著拖出了教室 。
我不知道在外面罰站了多久,到最后連眼淚都哭干了,數學老師才出來冷冰冰地問我
是你干的么。
我愣愣地點了頭,才被允許回了教室。
后來我的數學成績逐漸有了進步,也拿了三好學生,老師對我體貼了很多。 可我一點也不能原諒她。
直到現在,我到了可以理解老師的地步:那時的我只是一個學習一般,而且并不被她了解的小男孩,相較而言,同桌的確比我乖巧,可信度更高 。
可我依然沒有辦法接受的是那一句“XX是女生,她不會撒謊?!?/p>
我至今也無法理解,憑什么性別可以成為一個人相信另一個人的理由。
現在看來,這就是性別歧視吧。
長大后因為性格比較獨特,被人說過“娘”,我內心一點也不贊同,卻不知道如何反駁。我比那些滿口臟話,不學無術的男生更上進,努力,更有責任心。卻因為和他們性格不一樣,戴上了這頂不喜歡的帽子。
如果時光可以穿梭,現在這個更強大的我想要安慰一下當年那個躲在陰影、默默哭泣的小男孩
不是你娘,是他們猥瑣的三觀無法包容你偉大的不同。
性別不應該決定性格,反之亦然。所以一個女生可以自嘲自己是“女漢子”,但如果你要說她是個“女漢子”,請注意你的語氣以及她在不在意。
更多時候,性別歧視不僅傷害了你的心情,甚至還會和利益掛鉤。
前不久微博熱門有這么一條新聞:
企業逐漸偏向招聘男生,即使女生能力優于男生,也會偏向招收男生。
有些奇葩公司甚至會規定“只招男生,如果你可以證明自己是女漢子也可以?!?/p>
于是乎,有人憤憤不平:這不就是性別歧視么。
這不禁使我想到身邊的一個例子。
鄰居家的姐姐是獨生女,大學985畢業。成績,能力都不是一般的好。
后來她進了一所蠻不錯的外企,在里面兢兢業業地干了好幾年,受到了同事和上司的贊賞。
可后來,上面要提拔干部,卻不是能力最強的她。而是一個能力和業績都遠不如她的男生。
她帶著疑問去詢問上司,上司的回答是:你是一個女生,有的時候出差什么的不太方便,僅此而已。
姐姐非常不滿這個回復,于是她選擇跳槽到原公司的競爭公司,同時帶走了相當一部分的客服資源。
很快她就成為了新公司的骨干成員。
但故事遠沒有結束,成為頭兒之后,她有了新的煩惱,因為之前受到了性別歧視,所以她更看重女性手下一點。
但新招的實習生,有的是嬌滴滴的小公主,什么也不愿意做。有的貌似經驗豐富,結果沒來上班幾天就懷了孕,修完產假不久就離職了。
當然也有付責任的人,她很看好的一個姑娘,這里化名小芳。像極了她曾經,有一股拼勁,什么都能完成。
有一次晚上七點,她收到緊急信息要指派一個人去上海出差。
姐姐一下子就想到了小芳,小芳也自然答應了。
當時也沒覺得什么,但現在姐姐回想起來,通話時小芳的語氣有些不自然,好像哭過。
小芳出差返回之后,姐姐才從同事口中了解到:當時小芳正和相識7年的男友冷戰,原因就是她只注重工作,卻很少關心身邊的人。
小芳出差回來,男友就和她分了手。
因為這件事,小芳有好幾天郁郁不振,眼睛也是紅腫的。
雖然小芳沒有責怪她,但姐姐心里卻充滿了愧疚之心。
她不得不承認:不是每個女生都是女強人,她們不能像男人一樣罔顧家庭。這是女人的偉大,也是女人的不幸。
這樣的性別歧視,聽得我好不解氣,卻又不得不服氣。
但是這并不會成為我們接受性別歧視的理由,所以屏幕對面的男同胞,請不要因為自己的性別而洋洋得意,如果你作為男性而無法承擔更多,是否就失去了這貌似的“優勢”帶來的優勢呢?
我們會反對所有建立在只是以性別為優勢的事物上,對吧?
評論,和我分享一下你身邊性別歧視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