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6天使3.0班級晨會文字分享
1.范婷 (鄭浩組)
參加天使班踐行,養成了早睡早起,晨間日記,運動的習慣,通過運動減重15斤,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現在3.0緊跟大家步伐,稍微有點吃力,通過改變思維方式,已經開始閱讀,這半年讀的書比過去五年讀的書都多,檢視和反思也讓我在親子關系和親密關系中受益很多,目標越來越清晰,不再那么焦慮,現在要做的是每天進步一點,活在當下,過好每一天。感恩遇到大家!
2.田蕾(環遠組)
學習改變圈子,獲得更多正能量;學習改變命運,目標更加明確;學習讓自己更加了解自己,發現嶄新的自己。通過分享影響他人。早睡早起,晨間日記,夢想版,運動,閱讀,分享……都會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3.李昂(龍翔組)
很高興有機會和大家分享反思這個話題,大家都是反思的高手,我就現身說法說說我自己的認識。
一、就我而言反思的重要性主要有二:
1.不管是每年,每月還是怎樣一個周期,我們的狀態都有波峰波谷,就像一條正弦曲線,波峰時候我們容易盲目驕傲,過分夸大自己的作用;在波谷時候又容易自我否定,自暴自棄直到最后不再有波峰,變成了一路向下直線。總結能讓我不忘初心,就像易效能從1.0-3.0,我有過幾次放棄的念頭,但是一次次的總結,反思,我到底看重什么,到底什么讓我會讓我快樂等等,就讓這個曲線繼續震蕩下去,繼續痛并快樂著。咬咬牙就會覺得一點點成功的喜悅,遠超過堅持的痛苦。
2.讓曲線震蕩向上:上面說了周期性,但是我們肯定希望我們的生活能震蕩上行,就算做不到每天增長1%,一年增長37倍,起碼一年下來也要增長個3.7%吧,反思能夠讓我的這個曲線大方向是向上的。保持綠燈思維,人就容易釋然。
二、總結的方式
我主要是通過在印象筆記做總結,總結內容包括以下兩點:
1. 每天早晨設定今天的三只青蛙,晚上睡覺前總結一下這三只青蛙是否完成,今天完成了是因為真的做的好,還是目標定得低?今天沒完成是因為效率低,被意外事情打斷?亦或是低估了某事情的難度?
2. 分版塊總結,比如大類上有生活經驗、工作經驗、今日人脈等等,這些版塊不一定每天都發生,出現時把一些亮點記錄下來。
4許明明(晶晶組)
通過看電視劇學習到新東西,帶著問題去思考,反思加體驗,很不一樣!想起孫路弘《看電影學經商》也是一樣的思路。昨天的太陽曬不干今天晾的衣服!
5.黃帥(魏君組)
天使班的同學們大家早上好,我是黃帥,來自魏君組,說到易效能,能主動去學習時間管理的人,在我看來都是對自己有高要求,高標準的人。結緣易效能是在2016年9月初,那個時候我是第一次聽到葉老師講時間管理一百講,跟打了雞血一樣,每天早上五點起床,簡單洗漱,就出門聽100講、晨跑,而且一跑就是十公里,從最開始的一個小時15分,到慢慢的一小時,55,52,50,48,巔峰42min十公里,整整持續了兩個半月,這兩個半月里我挑戰了5次半馬挑戰一次全馬,曾經在我眼中不可能完成的馬拉松,但是通過有效訓練,以及科學的方法,竟然輕而易舉就做到了,現在想來當時那個狀態,真的是我時時刻刻特別特別想要的,那段自我察覺的時間里陪伴我的,就是葉老師的時間管理100講,我從一個對自己有想法到去實現想法的路上開始走遠了,持續踐行著時間管理直到現在,我學習了很多次線上課,喜馬拉雅時間管理十節精品課也是在反復不停的聽,我還走過天使1.0天,2.0,現在處于天使3.0階段,我收獲到了一大堆志同道合朋友,加入了一個又一個不同能量的圈子,這個能量都是特別高層次的能量。他們所從事的很多很多不同行業,身在每個行業的他們對自己都有一個共同性就是自身的高要求,他們不甘于現狀,對現在的生活狀態,希望有所改變,從而能夠更高效。 而天使3.0我發現了特別有意思的地方,不再基于最初的早起,有很多自己可以發揮的舞臺,我期待繼續踐行下去。
嘉賓分享:湯曉春
大家好,非常感恩遇見各位,已經和大家共同成長接近一年了。我是大家的伙伴,湯曉春,我一直覺得我的名字很普通,甚至有點女性化,但前幾天看到一位教練的自我介紹,聽完我就很開心,發現我名字非常好,好在哪里呢?曉春,春天的早晨,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年之計在于晨,講的就是我們的時間管理,把握最好的時光,成為更好的自己,名字很睿智嘛,所以我很開心,大家覺得呢?
? 又一個周末和大家來到我們的能量加油站,周檢視會,今天的話題,我分享的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
? 那我先說說,在我們這個讓我們成為更好的平臺之前的我的事吧。
? 我是一個一直希望找到快速成為更好自己的人的方法,面對現實的無奈,常常也希望有一天,我能被自己的努力感動,能夠真正高效成長,享受生命。比如,我高中時全身心的備考,晚上復習到流鼻血,大學時無周末的學習雙學位,長時段的泡在圖書館,多時段的參與打工,工作后努力成為公司最專業的人等等。但我發現,工作生活,真的沒有太大改善,有階段在證券公司,感覺都幾乎要失業了,一個月800的工資,對比我的學校,我都很是慚愧。有階段,我甚至在問,人到底活著是為了什么,這個深邃的問題,每個人終點都是一樣,那這個過程,究竟在追求什么。后來,我就開始嘗試研究西方哲學,發現很多理論感覺很好,但就是不能指導生活工作,后來轉而研究國學,發現了王陽明的心學,他的部分經歷和我很相似,就是不斷尋找最好的方法,指導自己生活工作,他的知行合一,致良知,讓我收獲很多。結合其他書籍的觀點,我終于發現,人活著原來不為其他,就是為了快樂,而幸福就是持久的快樂,這個就是我們人活著的意義,享受生命,持續幸福。
? 有了這個觀念我發現還是不能很大程度改善我工作和生活,直到去年喜馬拉雅知識節,讓我接觸了葉老師的時間管理100講,十堂課,認識了天哥,加入易效能天使班,認識了大家,真正的開始高效成長。
? 在整個天使班,我閱讀了100本左右的書籍,完成了4個主題閱讀,從讀書小白,成為一個在別人眼里閱讀的高手,不僅增加了閱讀的廣度,同時提高了閱讀的深度。在這里, 在我身體有點小問題的狀態,我找到了更好的方法,從來不跑步到2個月就完成了半馬。在這里,我冥想練習8200多分鐘,很多時候我都可以不聽音樂進行冥想,精力恢復很高效。
? 在來到我們這個平臺,我也在一直尋找如何擁有更好的方法能夠提升自己。
? 我想再講講之前的案例。
? 有一階段,我在一個小組當教練做支持,大家都有一個比較共性的問題,就是“為什么知道這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我當時的建議是減少目標,集中力量做一個事情。后來我在想這里面是否有更底層的規律,能夠解釋知道道理,卻不能帶來好結果原因是什么。
? 有不少伙伴走進了線下班,線下班的福利就是每周有更多資深教練會分享給大家,其中立偉教練有個分享,說的是認知行為學的理論,即認知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結果。怎么說法呢?就是當你真正感受到了,體驗到了結果帶來的變化。你的認知改變會影響你的行為改變,進而導致你的結果也會改變。
? 比如說,之前我們和幾個客戶吃飯,中間我們大談運動帶來的好處,缺乏運動帶來的壞處,后面聊到其中一個朋友指標超標,聽到他說最近晚上還在吃粽子,我們連連搖頭,又講了一堆大道理,可他完全沒有感覺。但令人驚奇的是,當談到我三個星期前去看望糖尿病患者的親戚,看到臨床的病友截肢的場面,就這個案例卻對他有很大的觸動,他開始關心其中的細節了。我們看到有效果,就建議他可以去糖尿病的病區當一天志愿者,說完之后,他也深以為然,感覺運動很有幫助,馬上要行動起來了一樣。
? 在這個案例中,為什么?他知道了那么多運動的道理,卻不愿意去試試呢?用之前的理論,就是他還沒有真正達到認知這個地步,沒有感受,沒有體驗到這一個道理,后面通過糖尿病病區截肢的案例,讓他真實的感受到,認知到了,也就開始有行動,相信也會有結果。
? 后來立偉教練又分享了一個“成為做擁有”的一個心法。他說這是一個無敵的心法。無敵在哪里呢?他認為這是一個高效的成為更好的自己一個方法。這個理論是什么呢?想做成什么事情,我們先假設我們已經做成了這個目標,或者完成了這個目標,或者成為了想成為的人。這時候,會帶給我們巨大的能量,同時心中會出現,自己應該有的表現是什么,道理似乎都成了本來就該做的事情,類似“本自具足”。這時,任何事情我們都是在驗證,如果做成了,就說心中出來的認知是正確的,如果沒有做成,就分析一下,沒有做成這個事情的認知障礙到底在哪邊?把這個認知障礙去除,我們就能化為行動,行動就能導致我們想要的結果。我隱約覺得非常有道理,但依然不能說服自己。
? 當我遇到這個疑惑的時候,我在想是否有一個理論,真的能夠大道至簡,解釋這個問題的同同時,可以應用到其他所學的知識。這時我想到了歸納法,可以嘗試總結每一個道理背后的原理,然后把它合在一起,結果也許自然會出現。
? 一直聽教練說,“關注點在哪里,收獲就在哪里”,“關注就是能量 ”,說多了,以至于我也經常說,可背后道理一直沒明白。按這個邏輯,我們是否可以繼續往前聯想,“關注就是能量”也就說關注越多,能量越多。是不是因為關注多了,事情的道理,規律更清晰所以能量來了,還是說期望的結果被更好的體驗到了,所以能量來了。我更傾向于第二種,能量來自被體驗到的結果。
? 明朝心學大師陽明先生一直說知行合一,理由是“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我們體驗到臭味的那個剎那,我們馬上就行動逃離了,我們體驗到人美的那個剎那,我們馬上就心生喜歡。也就說知和行是本一的,是一個事情。什么事情呢,就是心動,“心之所發便是意,意之本體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這里的物可以理解為事情,事物,行為。我們可以看到,知和行都是心動的結果。心動我們可以認為是感受到,也可以說是體驗到。這個理論和認知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結果是高度吻合的。
? 前三個案例都指向了體驗,結果被體驗,被感受到,將對結果有著重要的影響,甚至可以說,體驗決定結果。那這個規律可以放在“成為做擁有”這個心法上嗎?當我們成了結果,特別是獲得了夢寐以求的夢想時,你的感受是什么,是不是一種強烈的結果體驗。這樣的體驗,會不會激發我們按著夢想中的自己去行動,擁有夢想中的結果呢。
? 1、我們經常聽到,目標越清晰,越容易實現。是不是也在說,對目標結果的體驗越深刻,越容易實現結果。
? 2、吸引力法則,關注什么,獲得什么,是不是對關注結果體驗越多,越容易獲得結果呢。
? 3、教會別人是最好的學習,是不是也是類似一種“成為做擁有”的形式呢,在教的過程中,一種心理暗示就是你已經完全掌握了該理論,這就是在體驗“成為”完全掌握理論。體驗越深刻,學習越快速。
? 似乎我能想到的理論,都是符合這個理論的,對結果的體驗程度,決定了結果的發生,簡單而深刻。
? 以上是體驗決定結果,快速成長的理論成型的過程。
? 如果大家認可體驗決定結果,我們做事的很多重點要改變了。比如講課的時候,需要關注聽眾的實際的情況,不在以內容為主,而要以聽眾的體驗為主,案例,道理,都要盡可能能對聽眾有觸動,對聽眾的觸動越深刻,越能獲得好的效果。再比如,我們決定做某事,最重要的不是找方法做成這個事情,而變成如何才能對做成這個結果的體驗更深刻,因為體驗決定結果。
? 下面我們來分析,如何才能提高對結果的體驗,促成結果的落地,成為更好的自己呢?
? 可能的方法有以下幾個:
一,信心 。信心最大的好處就是加深對結果的體驗,沒信心就是削弱對結果的體驗。由此我們可以看到,信心并不是說你真正能做到,而變成了一個技術性的一個方法,不論做不做得到,對自己有信心,都會出促成對結果的體驗,體驗越深刻,結果越容易發生。
二,構建出獲得結果時的體驗。越能做到這一點,越能促進結果的發生。比如說我自己走進下課,就覺得受益非常多,那為什么葉老師的反響這么好,原因在于他提供了一種完成結果的深刻體驗,他講的環球旅行,深情并茂,PPT給我們看到的是完全不一樣的世界,讓我們切實體驗到按照易效能方法實現夢想的可能,這也促進了線下班很多學員的能力,比如我們同班的同學上完線下班獲得3倍收入的提高等等。
三,用完成細分小目標的體驗促進對大目標的體驗,幫助完成大目標。這一點非常重要,是我以前做的非常不到位的地方,就是易效能中將項目分解落地成具體的行為。這一點重要的原因在于,之前想象的畢竟是短期的,僅存在于腦海中。而大目標相關的小目標的完成,只能深刻的體驗到大目標完成的體驗,同時因為是真實的,他還能持續不斷的產生這種體驗。這對大目標的落地尤為重要。這也可能是線下班學習of 日歷等工具后,很多人能夠出成果的原因。
四,以教促學,更好的體驗成功后的感覺。遇到一個剛學的知識,如果大家有機會,可以用這種知識介紹給周邊的人。那你用教的心態和別人溝通的時候,能夠快速獲得激勵,更系統的看問題,加深體驗,快速學會一個知識。
五,反思,強化體驗。我們的日檢視,周檢視,月檢視。關于沒做成的,我原先認為怎樣做可以做成這件事,實際發生了,為什么會有誤差,原因在哪里,我下次如何規避這個缺陷,這其實對問題事件的體驗,更好的成長。
六,付出。當我們付出越多,體驗越深刻。為什么免費的東西大家都不珍惜,因為免費,會讓人不重視,越是不重視對結果的體驗越差。為什么天哥愿意付8800學習吳棟老師的跑步,為什么加入到線下班的學員,容易出成果,原因可能也在這。
七,輸出。平時多分享,多分享就是在強化體驗。今年,我從原來完全不跑步,到兩個月完成半馬,其中分享付出,功勞功不可沒,極大的促進了我對正確跑步的體驗,讓我實現了快速提升。
? 以上就是我想到的關于如何通過加深體驗,成為更好的自己的方法介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感恩遇見。
莉娜:上線下班的感受
帶隊伍的不同感受:早起打卡,自覺的就很自覺,不用管,不自覺的需要各種催,占用很多精力。想到了契約精神,既然我選擇當組長,我要負責任,不可以輕易放棄!別人不守契約是他的事,我要遵守契約!
契約精神貫穿人的一生,不可以隨便承諾,做承諾是很鄭重的事!如果做不到就不要答應!自己要有包容的心態,幫助組員克服阻抗!我每次回來來3.0給自己充電增強能量,感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