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時間是生命中最要的資源,我們把一天24小時按小時為單位劃分成若干片,然后從時間片的分配來看到底什么是重要的。
很多人都習慣先列出事件清單和重要度,再來安排每個事件所應當花的時間。我喜歡直觀一點,反過來看這個問題。
我以自己(一個普通的30歲男青年)的工作日和周末生活作息。
工作日:
睡覺:每天至少6小時。(再少會影響第二天的效率)
工作:每天10小時。(不可能再少了。8小時上班+1小時午休+默認至少1小時加班)
吃飯:每天1小時。(早飯+晚飯+用餐準備和收拾等。中飯算在午休時間內(nèi)了)
工作路上:每天3小時。(上班路上1.25小時+下班路上1.25小時+回家路上買菜等0.5小時)
下班后的日常生活:1小時。(洗漱,輕型家務算在里面)
24小時里還剩余:3小時。
也就是說,對于一個像我一樣正常作息每天只加班1小時,到公司1小時多一點距離的普通人來說,再怎么樣擠時間,一天都只有3小時左右的自由時間可以利用,況且,還不能保證這3小時的質(zhì)量,也就是說,在利用這3小時的時候,很可能已經(jīng)身心俱疲了,做事情的效率可能會大打折扣。
不考慮上班打醬油,或者上班時間內(nèi)接私單的情況,我們就先中規(guī)中矩上班干活。那么,到底一天重要的是什么?
排在第一位的:毫無疑問,是你用10小時上班時間換來的:錢也好,成長也好,等等。
然后,第二位:是6小時睡覺時間。這是一天效率的保證,也是健康的保證。
再然后,第三位:工作路上的每天3小時左右。如果你有著較為好的睡眠質(zhì)量,在上下班的路上(尤其是上班路上)還是能夠做些事情的,無論學習(看書,聽語音等),還是思考問題。
再再然后,第四位:下班后的每天3小時左右。我默認了上班勤勤懇懇的情況,到了下班之后按照道理應該是多少會有點疲憊的。所以這個時間段其實效率不高,這是我認為排第四的原因。
最后:吃飯,洗漱等。
有人說下班后的那四小時決定了人和人的差距。
先不說如何提高效率(并行任務,蕃茄時間等等),單看我個人心中的這個排序,我只想說:這對大多數(shù)人勤勤懇懇工作的人來說真的是個善意的謊言。
決定人和人差距的,在我心里,絕對是那白天的10小時。
如果一天10小時的工作都不能讓你出成果,下班后疲憊的你靠那3~4小時如何能夠逆襲?
當然,也不是不可以,只是這么做很辛苦,效率不會太高。
哦,忘了,還有周末呢。但是別忘了,你還得balance呢。結(jié)了婚?總要陪陪父母,陪陪愛人,甚至帶帶小孩吧。沒結(jié)婚?總要和戀人出去逛逛吧。沒對象?總要和朋友聚聚吧。能夠剩下來多少時間?還有運動,保持身體健康總是必須的吧。
真想要逆襲,一邊靠工作來賺錢,一面做出些別的成績來,時間管理很重要。但這不是我在本文想說的重點。
我想說的重點是:正視你上班的10小時,讓它成為你產(chǎn)出最豐厚的一段時間。如果這10小時真的讓你沒法產(chǎn)出,還是果斷換成讓你能有所產(chǎn)出的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