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老媽的身體接觸到了骨盆。
老媽近兩年身體老化的厲害,形容是腳踩棉花,頭暈眼花,邁不開步。開頭還能柱著拐棍走,才一年多時間,走路就的靠摔不倒的哪種架子,醫院里說壓迫神經了,但不夠做手術的條件,年齡也大了些,只能回家煅煉慢慢養。所以一直再尋找一種能減輕老人癥狀的自然療法。通過網上搜尋,電話聯系到了北京劉冠辰的美式整脊。
劉老師的治療方案是從調骨盆開始往上用手法調脊椎,無需吃藥打針做手術,是一種自然療法。骨盆是脊柱的"地基",骨盆的正與歪直接影響人們的體形,如高低肩,長短腿等,還會產生各種疼痛。骨盆在中醫里屬于微動關節,是不能大動的,都覺的哪個地方都是一塊,沒法動,動了也沒多大用。骨盆的成員髖骨在16歲以前是由三塊骨頭組成的,分別是髂(qia)骨在上,恥骨在前下,坐骨在后。成年后軟骨骨化,三骨在髖臼外相互愈合,成為髖骨,一左一右由骶骨相連組成骨盆,而骶骨與髖骨之間是有縫隙的,長時間的勞累與不恰當的資式、運動都會導致髖骨的前傾與后仰,而滋生出各種疼痛。脊柱的底坐就是骶骨,就是骶骨與髖骨相連的骨盆,如果基礎出現偏差上面脊柱就會側彎、高低肩、椎間盤等出現各種癥狀。
調骨盆就是把前傾或后仰的髖骨整回到原來的位置。比如調長短腿,髖骨前傾的那一條腿是長腿,只需將髖骨往后推長腿就會變短,逐步調整成正確的角度,反之也可以調短腿。骨盆不正即影響美觀長短腿,也會對骨盆內的各種神經形成壓迫,導致下肢麻木,影響行走。骶骨也是會翹的,需要把它壓回去,恢復它原來的位置。
組成骨盆的髖骨和骶骨是可以動的,我們平常就應該有意識的注意它們的轉動,去調整它朝自己需要的方向去動而達成自己的身體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