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遺傳學的興起
醫學遺傳學 Medical Genetics是臨床醫學與遺傳學相互滲透的邊緣學科。
一 生物化學實驗技術的發展
- 1901年,Garrod推測尿黑酸是酪氨酸的降解產物。1958年,La Du在肝活檢組織中發現缺乏尿黑酸氧化酶。隨著實驗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遺傳性酶缺乏導致的代謝病被發現。
- 理論研究最經典的是血紅蛋白的研究。1949年,Pauling研究鐮形紅細胞貧血時,發現患者有一種異常的血紅蛋白分子HbS,電泳時不同于HbA,提出了分子病 molecular disease 的概念。1954年,Ingram查明HbSβ鏈第6位的谷氨酸變為纈氨酸。
- 實際應用最經典是苯酮酸尿癥。1953年,Bickel提出,控制新生兒的苯丙氨酸攝入量,可以防止苯丙酸尿癥的發展。
- 20世紀50年代,發現某些藥物反應受遺傳控制。1959年,Vogel提出藥物遺傳學 Pharmacogenetics 的概念。
- 20世紀70年代,科學家發現,人體對一切環境因子的反應都受到遺傳的影響。1971年,Brewer提出生態遺傳學 Ecogenetics 的概念。
這些概念的提出、更新,更改了從科學家到普通人對遺傳的觀念。這些影響延續至今到普通人每個細小的生活方面。當我們回頭看,忽視人體遺傳背景不同的中醫學理論,特別是在“網絡養生”的一些觀念,十分偏頗。在去年諾貝爾獲獎的典禮上,西方特別強調,這次頒獎是獎勵從傳統藥物中發現新藥,而不是獎勵傳統中國醫學理論。因此,我們需要以進步的眼光發展傳統醫學,否則。。。
二 染色體研究的發展
對細胞染色體的研究推動了遺傳學的發展。
- 1952年,TC Hsu 徐道覺 發現,分裂中的細胞經低滲處理,可以使細胞膨脹,染色體分離,更易于觀察。
- 1956年,JH Tjio 蔣有興 使用 秋水仙堿 Colchicine 組織細胞進入分裂后期,是分裂中期細胞增加,便于觀察。
- 1960年,Nowell 應用 植物凝集素 Phytohaeagglutinin;PHA 加速體外培養的人淋巴細胞母細胞進入分裂。同年,Moorhead 等 建立了人外周血體外培養和染色體制片等一整套技術。
- 1956年,JH Tjio 和 Levan 對人胎肺細胞的研究,鑒定人類染色體數目為46條。同年,Ford 和 Hamerton 對人精原分裂中期的細胞的觀察確認了該結論。
- 20世紀60年代,Caspersson等發現,用熒光染料氮芥喹吖因 Quinacrine Mustard 處理染色體,染色體不同區域顯示不同的熒光。不同染色體也有各自獨特的帶型。
在臨床上,對染色體的研究揭示了人類與染色體改變有關的疾病。
- 1959年,Lejeune發現 Down 綜合征有47條染色體,多了21號染色體;Ford發現Turner綜合征僅有1條X染色體;Jacobs和Strong發現Klinefelter綜合征男性病人的性染色體是XXY型。
- 1960年,美國費城研究組在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 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 患者的細胞內發現了特殊的染色體畸變,稱為 費城染色體/Ph1
這些研究結果集中于1960年前后,是生物學、遺傳學大進步的年代。建國后,我們與西方的差距也是從這個年代開始的。
三 免疫學研究技術的發展
遺傳病也有以免疫異常為表現的疾病。
- 1900年,Landsteiner 發現了ABO血型。此后,利用紅細胞凝集素發現了十幾種血型系統。
- 1941年,Levine提出,胎兒 紅細胞增多癥/新生兒溶血癥 是由胎母紅細胞抗原不相容引起 同種免疫 Alloimmunization 所致。
- 1952年,Dausset 和 Nenna在多次輸血患者體內發現白細胞凝集素。1958年,發現了第一個白細胞抗原Mac/HLA-A2+A28。
- 后續的許多發現揭示了多種免疫缺陷,免疫異常為主的遺傳病。
血型的發現救了很多人的性命,也打破了“滴血認親”的蒙昧觀念。白細胞抗原的發現,則使得器官移植成為可能。
四 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
20世紀70年代,分子生物學技術的進步使得對遺傳學的研究進入了DNA的階段。
- 70年代,YW Kan 簡悅威 通過利用DNA限制性內切酶切割位點不變的特性,對胎兒羊水細胞DNA進行檢測,從而能夠做出是否罹患 α地中海貧血/鐮形紅細胞貧血 的診斷。這些疾病還包括 苯酮酸尿癥、血友病等。
- 90年代,基因治療進入了臨床。特別是近年腫瘤領域的Cart療法,為腫瘤病人帶來了希望。
- 反求遺傳學 reverse genetics出現。這種從基因型到表現型的研究方法,與傳統的思路不同。遺傳學家對不明的遺傳病進行了DNA標記連鎖分析,找到致病原因。例子略。
- 1986年,諾獎得主 Dulbecco 提出,我們必須對細胞的基因組全面了解,才能了解腫瘤。1990年,美國國會批準了15年的30億美金的人類基因組計劃 Human Genome Project;HGP,從連鎖圖/遺傳圖、物理圖、基因組測序,揭示人類30億堿基對的全序列。2004年,Nature公布了人類基因組的完成序列(常染色質)。
目前醫學遺傳學的分支學科如下:
- 細胞遺傳學 Cytogenetics
- 生化遺傳學 Biochemical Genetics
- 分子遺傳學 Molecular G
- 藥物遺傳學 Pharmacogenetics
- 免疫遺傳學 Immunogenetics
- 行為遺傳學 Behavioral G
- 生態遺傳學 Ecogenetics
- 輻射遺傳學 Radiation G
- 體細胞遺傳學 Somatic Cell G
- 癌遺傳學 Cancer G
- 群體遺傳學 Population G
- 臨床遺傳學 Clinical G
- 基因組學 Genomics
- 藥物基因組學 Pharmacogenomics
確切的講,20世紀70年代分子生物學的大進步,極大地推動了遺傳學的進展。從技術層面上講,不存在隔絕的領域。第二代測序技術的發展,使得個人測序成為可能。很可能,10年后孩子們戀愛前都要去測測DNA序列,看感情合不合適。:)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