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其實在三月份的時候,我就想寫這樣一篇文字,但是那時候思緒太多,想說的話也很多,覺得應該放一放,沉淀一下,于是就擱下了。我就是這樣一個人,慢熱且后動。四月份的時候,有一次整理書籍,把工作后的榮譽證書都扒拉到一塊兒了,翻開每一本,都回憶起一些事情,動筆寫了一點,因有事出門被打斷,便又擱下了。今夜,聽著窗外嘩嘩的雨聲,我的思緒也如雨水般流淌,想續寫前文,又覺得前文太臭長,索性重開一篇,拎出幾個關鍵詞,簡敘之。
01 喜歡還是擅長
找一份喜歡的工作,還是一件擅長的工作,是海投簡歷的畢業生們常常會叩問自己的一個問題。我的答案是:如果你清楚自己喜歡做什么,就堅定地去選擇,并把它變成擅長的;如果你清楚自己擅長做什么,也堅定地去選擇,并把它變成喜歡的;如果既不清楚喜歡做什么,也不清楚擅長做什么,需要先認清自己;如果你既清楚喜歡做什么,也清楚擅長做什么,愛咋咋地吧,我沒有經驗。
其實大多數人并不太清楚自己擅長什么,往往將擅長降格為適合去量體裁衣,這也無可厚非,但其實適不適合也難以估量,有時候我們以為的適合并不是真的適合,需要仔細地去判斷。
但我過往所有重要的選擇中,既不是喜歡,也不是擅長,而是自認為的合適或合理,甚至偏偏去選擇不喜歡或不擅長的事,用裝X的話來說,這叫挑戰自我,現實點來講,這就是太作。
02 核心競爭力
你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是很多公司HR面試時候會問到的一個問題,我們的回答無外乎專業、溝通、組織、學習等等,但其實真正思考自我的時候,你是迷茫的,你也不確定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賴以在社會立足的核心價值是很么,我當年就不清楚。
實際上,你身上必有某種獨特的能力,讓你擅長做一件事情,或者讓你做一件事情比別人做得好,這便是你的核心競爭力。你對于工作的選擇,必須首先遵循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再考慮其他的要素。當你發掘不了這種核心競爭力的時候,就去塑造它。
我的核心競爭力,是不斷去突破自己的邊界。堅定選擇,保持韌性,不斷學習,不給自己設限,讓圓圈不斷變大。
03 職業和事業
職業是你安身立命的根本,事業是你夙興夜寐的追求。年輕人一定是先談職業再談事業,脫離職業談事業是不現實的,最靠譜的路子便是以職業成就事業。只要向著你所追求的方向,科學地進行職業規劃,并堅定不移地踏實工作,終會成就一番事業。
談事業離不開職業,談職業離不開工作,歸根結底要好好工作。通過每一天、每一點的努力工作,你會獲得職業發展的原始積累,可能是經濟層面的,也可能是精神層面的。而通過職業發展,你將獲得事業上的積累,可能是有形的,也可能是無形的。
建設者,是為建筑事業奮斗的人。投資人、開發商、施工員、農民工等都是建設者,卻在各自從事著不同的職業。我是一名中建三局施工技術人員,也是一名追求建筑事業的建設者。
04 快和慢的錯覺
職業發展速度,是我們找工作時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但其實誰也無法說清楚,因人而異,要辯證地看這個問題。我老家有句很有意思的老話:快車是個慢車,非常有意思,很符合職業發展。不能刻意求快,不要拿別人3年當項目經理的尺度衡量自己。
你要做的,就是不斷地去超越自己,每天都有一點點進步。在提高能力水平的路上,你可以快馬加鞭一往無前,而在職位晉升的路上,要適當地駐足思考,必須要有足夠的積累和沉淀,你才能嫻熟駕馭高一職位的工作。大多數人,都適合水到渠成的路子。
我總有一種無力感,工作這三年其實很累,因為每件事情來臨對我來說,都是新的,要先學再做。甚至很多時候,哪怕你在書本上或者別人的經驗里已經了解了的事情,你依然不會做。過程很重要,大家深諳結果導向的職場思維,殊不知經歷才能成長。
05 要不要跳槽
有的人頻繁跳槽,去尋找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用一種試錯的方式,每撞南墻便回頭,并不利于職業發展。開車的時候,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在堵車的情況下,按理說3個直行車道的前進速度是一樣的,但你經常會發現旁邊車道和你并行的車子,突然就領先你幾個身位,當你費盡地變道過去,又發現走不動了,原來的車道跟在你后面的車,卻領先了你幾個身位,讓人后悔郁悶。
我把這種現象稱作平行車道誤區,在職業發展中,我們很容易陷入這樣的誤區。你要充分認識自己的職業道路,有清晰且明確的職業規劃,當你決定改變的時候,不要去做這種無謂的變道,如果陷入平行車道誤區,就很難走出來。我不反對跳槽,前提是你充分認清自己的現狀,決定改變,要改變就拐彎,不要變道直行。
我也有過換崗位甚至換工作的想法,但在面臨實際問題的考量中,到目前為止我還未選擇去拐彎。了解我現狀的朋友,都覺得我還算是不錯,和我交流多的朋友,可能也會了解一點我內心深處的焦慮,但無論錯還是不錯,都是我的選擇,并沒有對錯。
06 深和廣的問題
職業發展初期,在某一條業務線上往深入發展,還是經歷多崗位歷練,往綜合性發展,是兩個看似矛盾的方向。前者是譬如我司這樣的公司,新招員工以即用型為主,往往定崗之后,很少有換崗位的機會;后者是現在很多企業所為管培生的路子,前期用幾年時間經歷多崗位輪崗鍛煉,再以此走上管理崗位,綜合發展。
殊途同歸,其實兩種路子相比沒有孰優孰劣,因為我們的職業目標一定是又深又廣,糾結走哪條路并沒有意義。如果是前者,崗位提供給你的機會是不斷往深入發展,但在工作過程中,你得自己去拓寬廣度,提升競爭。如果是后者,崗位提供給你的機會是廣泛鍛煉,但往往深入不夠,你得自己去拓展深度,夯實基礎。
相比較而言,前者可能前期會晉升快一點,要做好中期晉升慢下來的準備,往更高層次發展的話,需要進行一段時間的調整和蓄力;而后者可能前期晉升慢一點,但經歷了足夠的積累和鍛煉,中期晉升會比較快。道路千萬條,條條是大道,努力吧。
后記
低頭看看字數,已經敲了不少了,雖然想說的還有很多,但總要有言盡時,便適可而止吧,反正說再多也是胡謅。
工作三年,一定會有很多成長和收獲,但回頭看時,也有很多遺憾和不足。在兩年前那篇文章里,我寫了多維人生的四個維度:寬度、深度、厚度和高度,我說“在一定程度上,高度和前三個維度是正相關的,給前三個維度分別賦予系數,高度便是他們所組成的函數,而這個系數取決于堅持和奮斗。”我依然堅持這樣的看法。每個人的人生模型,一定是“多維空間內的生長螺線”,在每一個維度都是越走越遠,而所有維度的合力,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畢業半年,我的關鍵詞是轉變;畢業一年,我的關鍵詞是成長。而如今工作三年,我更多想說的是堅持。這時候,對于工作完全能夠駕馭,挑的擔子負荷已經適應,那種前一兩年快速學習成長的激情和收益都已放緩,甚至變得平淡,要適應這種平淡。
混凝土有一種叫做徐變的特性,它是指混凝土構件在荷載作用下,隨時間增長而增加的變形,與荷載的大小關系不大。這種應力保持不變的情況下應變隨時間增長的現象,就是時間的力量。這個階段的我們,需要依靠時間的力量去徐變,徐徐成長。
愿你,愿我,愿所有人,被這生活溫柔以待。
陳敏敏
二〇一九年九月十六日夜于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