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孩子這件事,越早越好。
舍得讓孩子做家務
有一些家長,特別是爺爺奶奶,舍不得孩子做家務,怕孩子受傷,總覺得孩子需要做什么家務,放開玩或者搞好學習就可以了。很多孩子,學習成績特別好,但自理能力特別差,以前看過新聞,大學新生因為不會洗襪子,報到時帶了上百雙襪子。
在我們身邊也有這樣的孩子,家里人什么都不舍得讓他干,孩子上學臟衣服按周累積,寄回家給父母洗.....
我們似乎忽略了,父母不可能一輩子都幫孩子干著干那,真正能跟隨孩子一生的,是孩子自己的心理素質和生活習慣。
在我們大人看來習以為常的家務,孩子們卻能學到很多,動手實踐的能力、獨立性、責任感,自信等等,都藏在像家務這樣的小事里面。
父母總覺得孩子學習和成才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其實我們都忽略了:無論一個人獲得多大的成功,最終都將需要回歸家庭。放下身段,和家人做美食,一起打掃,這些點點滴滴的家庭瑣事,構建起來的就是對生活的熱愛、對家庭的責任感。
舍得放手
以前去朋友家做客,一下車就看到爺爺追著孩子喂飯,朋友的孩子已經7歲,每天為了孩子吃飯這事,一家人都很頭疼。
很多父母都是這樣,擔心孩子吃不好飯,要親手喂,擔心孩子不能自己寫作業,要陪著寫,不僅如此,有的父母的手越伸越長,孩子交什么樣的朋友,報什么樣的興趣班、將來要干什么,每一步,由父母掌舵引航。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但這種愛不是事無巨細的大包小攬,而是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去嘗試,相信孩子的能力。
不要因為難,就替孩子把事情都做了。哪個孩子學會走路之前不會摔幾跤;哪個孩子學會吃飯之前,不會弄臟幾身衣服。
家長們該放手時就放手,孩子自己的事情,盡量鼓勵他自己去做,有些事,也請試著讓他自己做決定。
從呱呱墜地到斷奶,從第一次上幼兒園到第一次出遠門,從遇到喜歡的人到組建自己的家庭,孩子人生的每一步,其實都是和父母的分離
孩子注定要成長,而父母,也注定將退居幕后。舍得放手,孩子才會有更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