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維修”植入了互聯網基因,竟然也能獲得風險投資的青睞。其實,和以往的手機工程師相比,只是搭建了專門的網站,理順了個體維修人員的利益,制定了新的規則,把服務做得更精致而已?,F在大家習慣有事先上網搜搜看,搬家、運輸、維修這些粗活,原來靠民工聚集點、小區門店或報紙分類廣告的渠道來接觸消費者,以后也將逐漸互聯網化,更加注重用戶體驗吧。
-------------------------------------------------------
《家電管家:輕模式解決維修難題》
來源:動點科技 ?朱桂林
鏈接:http://cn.technode.com/post/2015-01-03/jdguanjia/
一杯水倒在了電腦鍵盤上,顯示屏瞬間黑屏。我緊急重啟、拆機、風干,顯示屏依然不為所動。一位曾在神州數碼工作過的男同事充滿悲情的宣告:它報廢了。
作為一家在 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的科技博客的工作者,這臺售價 2000 多元的華碩超極本是我唯一的寫稿神器。
我迅速將它送到華碩電腦指定維修點,被告知需要兩到三天才能給出檢測結果,檢測結果出來后還要再花時間維修,當然如果還能修得好的話。
只能如此。過了兩天,官方維修點給我來電,說不能修理,要換主板,2000 元。這款新機在亞馬遜賣 1800 元。我朋友說,要不你用 2000 元的價格把舊電腦賣給維修點,花 1800 元去亞馬遜買一個新機,還能賺 200 元的差價。
真是著急上火。熟識的手機修理師傅建議讓我拿給他認識的電腦維修店,說是主板的連接線壞了,一晚修好,不換主板,收價 400 元。
估計不少人跟我一樣有這樣糟心的經歷。
家電管家的兩位創始人馮帆和趙金峰在三星電子售后服務公司工作很多年,深諳這中間的癥結:都是由利益訴求不一樣導致的。
官方維修點主要是由當地個人維修點加盟。對于在保修期內的產品,品牌廠商會免費提供零部件供維修點更換,并根據維修內容向維修點支付服務費。為了獲得更大利潤,把小問題說成大問題,讓維修成本上升,這樣就能獲得更多維修費?;蛘哒{換原件,以次充好。官方售后服務公司做的工作,就是去調查維修點為顧客提供的服務是否達標。
這是一個貓捉老鼠的游戲,難免滋生出一些灰色地帶。某著名的國產互聯網手機品牌,給予維修點的利潤低于市場價,因此他們的手機一旦出故障,就越修越糟。
但這些普通用戶并不明白,也沒辦法辨別維修人員的水準。
看到這個行業的混亂現狀,2013 年 5 月,馮帆和趙金峰兩人準備做一個手機、家電維修的報價平臺。到 8 月份的時候,家電管家已經進駐了不少的維修師傅。不過,在運行過程中他們逐漸發現只是作為一個報價平臺,雖然能一定程度解決虛報價格問題,還是不能解決用戶辨別維修人員質量的問題。
2013 年 12 月,他們決定轉型,向用戶提供上門維修服務,由他們來審核維修人員技術水平、把控服務水準。在家電管家 APP 上,用戶在選擇手機型號、提交問題后,家電管家會派最近的維修人員上門維修。
2014 年 1 月底,他們的手機維修服務上線。接著 iPad2 維修服務上線,隨后又上線手機回收。目前家電管家已有 31 名兼職的維修人員,全職維修人員 5 人。每人每天平均能接八單,加上回收業務,總共有一萬多訂單,在北京、上海、天津開展業務。
為保證服務質量,他們開發了一套考核標準,通過考核的維修人員經過禮儀培訓才能上崗,比如上門維修時需要佩戴工作牌,維修全程需要用手機錄像。同時無論問題大小,每單都向維修人員提供一筆固定的服務費,以保證維修人員愿意接單。
今年初專門維修 iPhone 和 iPad 的硅谷初創公司 iCracked 獲得 5000 萬美元 A 輪融資。盡管沒有第三方數據支持,但據馮帆估計,國內手機維修市場規模有 100 億。
國內目前的維修方式分為三種:上門維修、到店維修和郵寄維修。到店維修與郵寄維修對于用戶來說體驗都不好,因為手機具有私密性,郵寄維修時需要寄出去,用戶很不放心;到店維修有一段距離,非常麻煩。
到明年,家電管家將產品線擴展到電腦、冰箱等大家電。馮帆說,之所以一開始選擇從手機維修切入,除了手機具有私密性外,比電腦容易維修也是一個原因。而且,北京地區使用 MAC 機的人很多,并不容易壞,一些電腦公司還提供上門維修,比如聯想、戴爾。
2013 年 8 月,家電管家獲得 PreAngel 顧浩、天使投資人王利杰的 170 萬人民幣天使輪投資。2014 年 9 月家電管家已獲得華創資本近千萬元 preA 輪融資?,F在正在 A 輪融資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