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記憶- -愛的味道


? ? ? ? 關于童年的記憶,似乎都是被食物的香氣包裹,滿滿的都是幸福的回味,媽媽的愛一直貫穿始終。

? ? ? ? 現在經常和同齡人談到童年時期,似乎都能感覺到那個貧困年代對孩童的影響。而我似乎一直被各種愛包圍,老師的、同學的、源自血緣的弟弟的以及父母的,尤其是父母對我的愛,那是讓我安心且充滿了安全感的愛。我能夠成長為陽光且豁達的女孩及女子,我的原生家庭功不可沒。

? ? ? 媽媽沒有什么文化,但對于我和弟弟充滿了天然的母愛。除了上班,她做得最多的就是操持家務和變著花樣的為正在長身體的弟弟和我做各種好吃的美食?,F在回頭再評估我的母親,心里真的充滿了愛慕和驚嘆,當然,更多的是感恩之情,因為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媽媽用她靈巧的心靈和雙手為我和弟弟打造了富足的生活。

? ? ? 小時候生活在高原小縣城,最不缺的就是野味,當然,這些都是爸爸的學生家長或同學打獵得來,不要錢就能夠吃到的。熊肉、鹿子肉、麂子肉、野兔野豬野雞那是家常便飯。我知道麝香是獐子肚臍上長的,知道酥油是用牛奶提煉的,糌粑放白糖特別香……蟲草燉鴨子,蟲草不是數根而是論把;天麻燉雞偶爾也能吃到;青稞酒里加酥油白糖,爐子上一溫,口感別提有多好。

? ? ? ? 每周末爸爸就去雅礱江邊撒網釣魚,記得最多的一次居然網了52條石爬魚,媽媽全部做成家常味一家人一頓就一掃而光了。每年7、8月份的雨季就是我們孩童的節日,背個背簍,大大小小的孩子就徒步去森林里撿蘑菇,什么青杠菌、雞蛋菌、刷把菌、獐子菌等林林總總,回家洗干凈用兩個紅燒豬肉罐頭加上大量的蒜一起清燒,那滋味、那鮮香,現在最高檔的酒樓應該都做不出來那樣的味道了吧。那時候除了供應經濟,很多時候這樣的自給自足就能讓家庭改善伙食了。

? ? ? ? 媽媽特別會安排生活及家庭吃穿用度。小縣城里豬肉供應少,媽媽會找跑貨運的駕駛員在內地買豬肉,一買就是半頭(現在想來都覺得奇怪,父母工資都不高,怎么可以這樣大手筆呢?),做成腌肉或醬肉,就掛在整個二樓的樓梯間,因為高原天涼,就是天然冰箱,所以一年四季上下樓梯總能夠看到媽媽的戰利品。我和弟弟最拿手的就是把醬肉煮熟切成丁,土豆切成丁,加上蔥花炒熟做餡包包子,喝的是加了鹽的藏茶或酥油茶,6、7個包子下肚常常把我搞得消化不良;媽媽也會買很多雞蛋鴨蛋。我初三下半期正值弟弟小學六年級下半期,我們的早餐都是媽媽一大早就起來炒的香噴噴的蛋炒飯,至今似乎我都還能聞到那蔥花的味道;媽媽泡的鹽蛋是一絕,她會去收集雪水,用棒子骨熬湯后加鹽和香料,用很大的壇子將洗好晾干的鴨蛋放進去,煮熟的鹽蛋咸淡適中,一咬,滿口都是油油的沙沙的,那感覺,嘖嘖嘖,現在想著都忍不住垂涎三尺;媽媽也會買整腿的牛肉掛在廚房里,那時正值冬天,我和弟弟最樂此不疲的事就是每晚睡前偷偷的割兩小塊牛肉,抹上鹽和花椒面,趁著漸滅的炭火用火鉗架著烤,早上醒來睜開眼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消滅這干酥酥的麻麻的牛肉片干。

? ? ? 媽媽做菜的手藝相當高超,全是無師自通。茄子用刀切,不離斷,油鍋里一跑油,加上泡姜泡辣椒,各種這樣那樣的調料,一小會兒,香噴噴紅亮亮的魚香茄子就出鍋了;回鍋肉不放豆瓣,而是用青椒,出鍋的盤子里白的白、綠的綠,顏色煞是清爽,肉的香糯和青椒的微辣成為絕配,香氣一直穿過幾十年的光陰深深的烙在我的靈魂深處;媽媽會泡黃豆,磨豆子,熬豆漿,點豆花,用香菜蔥花以及各種香香辣辣的調料做蘸碟,花錢不多,給予家人的總是極致的味蕾的盛宴。

? ? ? 因為媽媽的用心和能干,更多的應該是她對家庭和孩子們的責任感,讓她能夠超水平發揮,把每一分錢的功效都放大到了極致。她是中國千百年來吃苦耐勞的女性的典范。

? ? ? ? 十六歲不到就離家求學,媽媽做的飯菜只能在寒暑假才能享受到了;而慢慢的獨自在大城市里開始打拼、生根,媽媽的菜就只能在偶爾回家時才能吃到了;隨著媽媽的老去,她越來越不想再去花那么多心思做菜,可能也因為子女不在身邊,做出來的飯菜僅有父親享用而缺乏動力了吧。

? ? ? 記憶中童年時的美味已不復存在。但媽媽的愛,媽媽所有的付出,以及媽媽所給予我的溫暖,一直都在,如烙印一般。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