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果兒回到屋內,關上推拉門,拉上厚厚的窗簾,然后開始清理那些被風吹過的痕跡,也不復雜,物品擺正,歸于原位就好,不知怎么多出來的東西就重新給它找個位置,少了不知去哪兒的東西也不多找,不重要,反正早晚有一天它會再次出現。
邊收拾屋子他邊想,屋子都吹得這么亂了,自己怎么就一點兒都沒察覺到?忽然,他又想起剛才那句話“不斷重復的身后永遠是黑暗,深不見底得像是可以吞噬整個世界。”
他似乎有點兒想明白了這句話的意思,或者說是明白了其中一部分。身后雖然不至于吞噬整個世界,但起碼有一半的世界時時刻刻都在身后,看不到,聽不到,也感受不到。根據經驗和想象判斷出來的身后或許根本就不是那樣,或者看到身后時和沒看到身后時,它展現出來的畫面不一樣,看到一半的世界和看到全部的世界畫面也不一樣。總之,這個世界就不是他眼睛看到的那個樣子。
他撿起地上的一張明信片,正面是彩色的兒童畫,稚拙得讓人不自覺地翹起嘴角。畫面中間有一個大蛋糕,占據了明信片的三分之一,蛋糕上點著很多蠟燭,一個小人站在蛋糕前雙手合十許愿,周圍是六個小人,他們手拉著手圍成一圈,把蛋糕和許愿的小人圍在中間。每一個人的旁邊都寫了名字,中間寫的是舅舅,周圍一圈寫的是我、爸爸、媽媽、姥姥、姥爺、張明新。
轉過明信片,背面是同樣稚拙的筆跡。
舅舅:
祝你生日快樂。這是我在手工課上做的明信片,媽媽讓我給你做一張當生日禮物,希望你喜歡。我畫的你在許愿,我們大家在給你唱生日歌,我還把我最好的朋友張明新畫在上面一起給你唱歌,他是我們班里唱歌最好聽的。
??????????????????????????? 孫尉博????
????????????????????????? 2015年6月18日????????????????????????
木果兒一直笑著看完明信片,心里有種說不出來的幸福感。家人的關懷總是那么叫人難以招架,無論你在哪里,正在做什么,一個電話,幾句閑聊就能把你從生活的沼澤中解救出來。他們永遠都是那個最不計代價的存在,沒有原因,沒有道理可講,這或許就是我們把親情排在友情和愛情前面的原因吧。
家人無需選擇,真叫人省心。
他突然想起來再過幾天就是外甥的生日。屋內此時已經收拾得差不多了,剛才一打眼看著雜亂,可真正需要收拾的地方并不多,其實就算不收拾也無妨,幾天之后隨著使用,它們也會自行變得整齊。他把明信片放到桌子上,重新坐回電腦前前點開網頁,之前幾天他一直在網上找禮物,收藏夾里已經收藏了很多,輪滑鞋、電子琴、遙控飛機、兒童手表,可沒有一樣是真正合他心意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送禮物現在已經成了他最頭疼的一件事,要送禮物的基本都是家人和最好的朋友,朋友還好,大多是同齡人,也彼此了解,禮物需要承載的只是心意,送的人和收的人不管怎樣都會開心。可家人不一樣,禮物需要承載和考慮的東西太多,你的心意家人未必能理解,家人能理解的你或許又覺得不夠表達心意,總之,都是因為陌生。一整年一整年的只見一兩面,匆匆地回,匆匆地走,除了心,其他所有的一切都越來越陌生。這也就讓一兩次的見面和禮物變得格外重要,可是他已經把能想到的禮物都送遍了,心里再也沒有一點兒想法,只能把希望交給面前滾動的頁面。
試著輸入幾個搜索詞,看著屏幕上如此多稱不上選擇的選擇,他心里越發感覺希望渺茫,自己原本就想不到要送什么,看完之后更是連之前預留的僥幸都給弄沒了。其實,也不是完全沒有心動的禮物,還是因為不足夠了解,更不足夠有錢,但凡有一樣足夠,起碼對于他自己都是個心安。不至于像現在這樣以增加煩惱為代價,在了解和錢之間努力地尋找平衡,最可氣的是煩惱是增加了,可心儀的那個平衡仍然沒有找到。他嘆了口氣,抽出一根煙點上,隨著吐出的煙霧他的目光掃過桌面的那張明信片,他眼睛一亮,腦中有了一個想法——給他寫一封信。
今年十一回家時,他發現外甥明顯長大了,雖然偶爾也會耍脾氣、不講理,但多數時候都能正常交流,能聽得進去話,商量得通,和以前大不一樣。他當時沒有太多感覺,但在回北京的車上細細回想外甥從小到大的點滴變化時,他才意識到外甥已經不是那個整天哭哭啼啼,什么都不懂,只會胡攪蠻纏的小屁孩兒了,再想想自己從他這個年紀一步步走到現在,感覺更是不可思議。過去的每分每秒,每一件小事他都能清楚記得,記憶整整齊齊地羅列在那里,隨便抽出一張都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字,畫滿了畫。可他總感覺這一切都不是真的,而是時間在以某種他看不透的方式跟他開玩笑,等玩笑結束后,他就又能回到小時候。
成年人的想象都是瞬間的,瞬間入迷又瞬間清醒。
外甥現在的樣子和他小時候簡直是一模一樣,從外貌到性格,從言語到動作,所有見過他倆小時候的人都說像得不得了。他也常常因為這種過于相像的經歷而陷入到一種錯覺之中——外甥的現在就是他的過去。
他一直隱隱有個心愿,就是想把現在自己對人生的感悟告訴過去的自己,讓他在成長的過程中替自己多些快樂和自在,少些遺憾和煩惱。可他一直都沒想好該在什么時候和他說,怕太早告訴他他不明白,或者明白得太早更不快樂。他想過放棄,不去打擾他的成長,但想想那些自己經歷了很多才明白的道理和來不及做的事情,又有些不忍心,還是要告訴他的,要從他能理解的地方開始,一點點地告訴他。
他找出紙和筆,點上一支煙,慢慢回想著自己從小到大的種種經歷,從中挑選和總結那些自己覺得重要的事情和道理,而且既要適合說給一個小孩子聽還要積極向上。他邊想邊寫,想那些遺憾和悔恨的錯過,想那些反復平淡后的深刻,想那些穿過無數嘈雜才看清的自我。寫完又劃掉,因為不夠深刻和自我,又或是太深刻和自我,劃掉又重新寫,從理想到生活,從過去到未來,從已經確定的到愿意相信的。最后他劃掉所有的字在最下面的空白處寫下四行字:
1.多經歷事情。
2.做最難的事情。
3.勇敢表達自己。
4.堅持夢想。
定下這四條感悟的同時,他對這封信最終的樣子也已經胸有成竹,撕下四條感悟放在一旁作為提醒,重起一頁紙,調整好身體的姿勢和距離后,筆尖重重地落在紙上。
孫尉博:
生日快樂。
剛才特意算了一下,再過四天你就已經八周歲了。真好,這是個多么讓人羨慕的年紀啊,身體充滿活力,腦袋天馬行空,快樂隨手可得,也沒有太多的是非對錯,內心干凈,眼睛里的世界也干凈。
你應該也有煩惱吧,因為學習,因為長輩的管教,這些是我能想到的,或許還有些是我想不到的。我已經忘了八歲時的自己都在為什么煩惱,而且曾經的那些煩惱對于現在的我來說早已不再是煩惱,全是美好的回憶。
原想著你生日時送你個什么禮物,但我實在不知道你現在喜歡什么,前幾天打電話問你,你說考試沒考好就不要禮物了。其實沒關系的,人生有太多次考試,幾次失利并不能代表什么,我也有很多次考試沒有考好,希望你不要失去信心。信心比考試重要,而且考試成績與我送你禮物也沒有關系,我的禮物只是對你成長的祝福,也是紀念,就像朋友間互贈禮物一樣,你不也送給過我你畫的畫嗎?所以如果你有想要的禮物盡管告訴我,如果實在沒有就算了。
前幾個月見你,明顯感覺到你長大了,不僅可以聽得進去道理,還能說出一些我覺得是超出你年齡的話,讓我既驚又喜。作為你的長輩(我更希望是你的朋友),今天我想把我對人生的一些感悟當作禮物送給你,希望能對你以后的道路有一些幫助,如果你以后的人生能因為這些感悟有一點點好的改變,那我會非常高興的。有些道理對于現在的你來說可能有些太早,也聽不明白,但我還是想告訴你,就算是留下一個印象也好,隨著你慢慢長大,經歷的事情越來越多或許哪天就突然明白了。雖然明白了也不完全就是好事,但至少可以讓你少走些沒有必要的彎路,這也是我寫這封信的初衷。
第一個感悟是要盡量早、盡量多地經歷事情。我就是經歷的事情太少,也太晚,特別是在上學的時候,我只知道學習,除學習以外所有的事情都不關心,也沒興趣,這導致我在多事情和道理上都明白得比較晚,自己的性格也不怎么好,雖然這和成長環境有關,但經歷確實對現在的我影響很大。
多經歷事情會增加你對這個世界的判斷,凡事都有好有壞,沒有純粹的好也沒有純粹的壞,只有自己親身經歷了才會明白它到底是怎樣的,而不是別人告訴你它是怎樣的,因為就算是同樣一件事情,每個人對它的感受也都不一樣。還有不要害怕犯錯,犯錯是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經歷,千萬不要因為害怕犯錯就不去經歷事情,那些壞的和錯的事情,你要盡早地經歷。因為你還小,犯錯的成本很低,收獲卻很大,無論是社會還是家長,都有足夠的耐心和包容幫你改正錯誤,你自己也更容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改正。相反,如果你現在假裝很乖,等到長大后再去犯錯,一是你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二是那個時候可能沒人能幫得到你了。所以經歷事情要趁早,犯錯更要趁早,早早地經歷,早早地明白。只是在這個過程中有一條紅線你需要謹記,那就是安全,你自己的安全和別人的安全,沒有了安全,所有的一切都失去了存在的意義。謹記安全!
第二個感悟是不要害怕困難,要做一個迎難而上的人。人的成長就是一個不斷遇到困難、克服困難的過程。雖然人生有捷徑可以走,但困難永遠都是最應該走的那條路,它讓人成長、成熟、充滿自信,讓一個小男孩變成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你還記得動畫片和電影里面的超級英雄嗎?他們之所以能成為超級英雄,就是因為他們從不走捷徑,從不逃避,而是勇敢地面對困難,努力地克服困難,從困難中一路走出來,最后蛻變成英雄。
所有的人都一樣,在遇到困難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逃避,但其實大多數能擺在我們面前的困難并沒有我們想象得那么難,只要我們自己不灰心喪氣,多數時候都能找到解決的辦法。想想你以前經歷的那些困難,不會的數學題、亂晃的自行車、記不住的和弦,當初你覺得它們是多么地難啊,現在想想是不是也很簡單?所以,以后的生活中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首先不要害怕,不要急著說我不行,我做不到,而是要面對它,給自己打氣“我可以”或者“我可以試一試”。然后去了解它,嘗試找出解決的辦法,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慢慢你會發現,當你盡最大努力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結果往往都還不錯,就算失敗了也沒關系,因為在這個努力的過程中你已經收獲了很多,人要能接受成功,也要能接受失敗,它們對于你同樣重要。
第三個感悟是要勇敢地表達自己。表達自己分兩方面,一方面是要明確地告訴別人你想要什么,如果你有自己的想法,那就大膽地說出來,不要在意別人的想法和看法,因為慢慢你會發現別人的想法和看法沒那么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你自己的想法,你要學會去捍衛自己的想法,做一個有主見的人。有主見,或許你現在還做不到,甚至還不能完全理解它的意思,沒關系,那就先做一個努力爭取的人吧。
你應該有過這樣的經歷吧,你很想要一樣東西,但卻不敢開口說。你心想,反正他們也不會同意的,說與不說沒什么區別,所以你就選擇了不說。錯!說與不說有著本質的區別。不說,你一點兒機會也沒有,說了,你就已經成功了一半。因為只有說出來別人才有可能會同意,你永遠猜不到別人此時此刻的想法。請你相信我,我經歷過很多這樣的事情,看上去機會渺茫,卻被別人很痛快地答應了。或許只是因為他今天心情好,就這么簡單,就算他不同意,一般也會給你一個理由,你也就能明白為什么他不同意,不會再耿耿于懷。
表達自己的另一方面是,當你想拒絕別人的時候一定要正面告訴他,最好說明你拒絕的理由。不要因為不好意思拒絕而給別人模棱兩可的說法,或者勉強答應了,最后卻做不到,這樣會給你和他人造成更大的麻煩。總之,你要把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勇敢地說出來,不要讓它只停留在心里。
第四個感悟是慢慢尋找、建立并堅持自己的夢想。現在的你或許能大概知道“夢想”這兩個字的含義,但你可能還不知道堅持夢想有多難。你是不是在想既然這么難為什么還要堅持?因為夢想值得堅持。我記得你和我說過,你的夢想是將來當一個考古學家,要尋寶、探險、挖恐龍化石,不知道現在有沒有改變。我像你這么大的時候是夢想著長大能當一個足球運動員,雖然沒能實現,但直到現在我還踢球、看球,它已經成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我僅剩的幾件有興趣去做的事情。你現在還小,無從知道夢想和現實之間的關系,也無法想象夢想對于一個成年人來說有多珍貴,哪怕僅僅是停留在頭腦中的夢想。所以希望你能從現在開始就尋找自己的夢想,在生活完全到來之前找到并堅持住它,用你自己的方式去實現它,或者接近它。我現在還不能和你說太多關于生活的事情,它需要你自己去經歷,但我可以告訴你生活會讓人變得越來越一樣,只有夢想能讓你與眾不同,它會像燈塔一樣指引著你向前看,向遠行,向著希望尋找。
今天就寫到這兒吧,有點兒累了,其實還有幾條感悟想和你分享,比如享受孤獨、接受平凡、不要從眾等。但又覺得現在和你說這些有點兒太早,也太消極,等你長大一些再和你說吧。我說的這些都是我自己覺得很重要的東西,所以想告訴你,至于能不能幫到你,能幫到多少我也不得而知。你的路還得你自己去走,希望我說的這些不會打擾到你快樂的童年,希望你能成為一個永遠佩服自己的人。
你有時間可以給我寫信或者打電話。忘了和你說了,我現在的夢想是當一個作家,雖然常常感覺希望渺茫,但平時我也一直都有堅持寫東西,我們一起加油吧。
??????? ???????????????????木果兒????
??????????????????????? ?2015年11月19日
木果兒放下筆,抖掉長長的煙灰,緊著抽了最后一口,把煙頭插進煙灰缸,起身撐開雙臂,身體呈耶穌釘十字架的姿勢緊繃抖動。抖動產生的快感向內滲透、匯聚,身體瞬間變成一片歡樂的海洋,所有的歡樂乘著呼吸快速向上,最后化成一個又長又大的哈欠,帶著困倦和眼淚全部呼出體外。哈欠還沒完全結束,他整個人就一屁股坐回床上,目光呆滯地望著桌面的信,被哈欠帶出的眼淚流干在臉頰他也不去擦,似乎這聲哈欠耗去了他所有的能量和快樂,順便也帶走了他的靈魂。他現在只剩一副軀殼,什么也不能做,也不知道要做什么,只能靜靜等著,等什么他也不知道。
“精神高級,但脫離不了身體,身體低級,卻是萬物的根源。”不知道等了多久,他意識到了自己的思考,他知道自己的身體正在慢慢恢復,從困倦的虛無中恢復過來。
還是不該寫這封信。他看著桌面上的信若有所思:為什么要寫這封信呢?為什么要去打擾他的生活呢?他現在這樣快快樂樂地成長不好嗎?說是分享人生感悟,還不是因為你覺得自己過得不好。你都過不好的人生有什么資格去指點別人?你的出發點是為了他還是為了你自己?要是為了他,可他并不需要你啊。他有自己的路和成長方式,要是為了你自己,那這封信的意義在你寫完的時候就已經結束了,所以無論你是為了誰這封信都不該寄出去。
他被自己說得啞口無言,想反駁一時又找不到有力的說辭,可無論如何他都不能接受自己的良苦用心被詆毀,更接受不了自己的驕傲被嚼碎和唾棄,只能不停地安慰和說服自己“我的出發點是為了他,真的是為了他,不為他我還能為誰呢?是為他,是為他……”
他越是這么想心底越是感覺無力,那些他不愿意接受的想法正在從他察覺不到的邊緣一點點暈染開,從無到有,由遠而近。他又羞又惱,恨自己不夠善辯,其實只需要一個出口,一個能勉強說服自己的出口就好,先把它們趕回去,至于這封信到底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外甥?究竟該不該寄出去自己會再仔細想想,但現在絕不能認輸。
他閉著眼睛捏搓額頭,集中所有精力尋找那個能給他帶來安慰的出口。他慢慢調整呼吸,深吸一口氣,又深吸一口氣,在第三次深吸開始的同時,一個哈欠趁機溜進他的嘴里。他舒服地抻拉著肌肉,身體和精神再次陷入安靜,剛才還不可調和的抉擇此刻也跟著安靜下來,甚至有那么一會兒,他都忘了這件事。
還沒等他調整好情緒重新開始思考,又一個哈欠讓他完全陷入到身體的困倦和短暫的舒緩之中,他再也抽不出一點兒精力去想那些可有可無的假想。他來回撓著頭,喉嚨里連連發出悶哼,眼睛盡力睜到最大,意識里還想再努力堅持一下,可越是想堅持,哈欠聲越是不停地響起。
算了吧。他徹底放棄了掙扎,把信紙一合扣在一旁的書上,拿過手機摁亮屏幕,現在是23:36分。
他被眼前的時間意外得倒吸一口涼氣,困意去了大半,他不相信這是真的,又轉頭去看電腦屏幕,還是23:36分。他無奈地嘆了口氣,再沒一點兒睡意,不僅沒了睡意,頭腦還異常活躍,一件接著一件該在今天完成卻還沒完成的事全被想了起來。衣服沒洗,床單、被罩沒換,琴沒練,書也沒看,一會兒還要洗澡……
一想到洗澡他就犯愁,他討厭把溫暖的身體暴露在寒冷的空氣之中,總感覺那時候的自己就是一塊帶著溫度的食物,在被寒冷奪食,就算屋子里足夠溫暖也不行,還是冷,這種冷是跨越季節的冷,與溫度無關。洗澡對他來說只分兩個季節:夏天和冬天。夏天,他盼望洗澡,每天都洗,甚至一天要洗幾次,可一旦到了冬天,洗澡就變成了一件令他反感的事情,定的是每周二、四、七洗三次,可二、四中的某天還常會被自己強找的借口給躲掉。
他也知道,當自己下定決心要洗澡時,其實也沒有想象的那么難以接受,屋內暖氣很足,根本沒多冷,浴室里有浴霸,一部分熱水成了水蒸氣充滿整個浴室,另一部分從頭流到腳,溫暖他身體的每一個地方,舒服得動也不動,眼都懶得睜。洗完套上干凈舒爽的衣服,整個人從里到外都是新的,加上戰勝困難后的舒暢心情,不僅不覺得洗澡煩難,反而想的盡是它的好處。可怎么想都沒用,下次洗澡之前,他仍舊是緊緊抱著已有的安逸不愿撒手,就算能想明白也還是不撒手,像是之前的每次經歷都沒有存入記憶中一樣。
他閉著眼躺倒在床上,心里盤算著那些沒干的和要干的事情“衣服明天洗,和床單、被罩一起,還有毛巾,毛巾再不洗就真的沒法用了。琴,也明天練吧,多練一會兒,書,睡前看兩頁,欠的那些也明天再看吧。今天一定要把澡洗了,周四就沒洗,電話套餐還沒有換,下周末一定要換了,下周再去宜家買幾個碗和衣架,還有……”他的思緒趁著思索的間隙悄悄爬出了身體,躺上了床,隨著均勻的呼吸聲躺進了被窩中。
突然,他一個驚醒坐了起來,腦中只有一個想法“去洗澡,趕緊去洗澡”。他的身體像是接到指令的機器一樣沒有絲毫猶豫,起身的同時脫掉秋衣扔向墻角的衣服筐,邊走邊退下秋褲和內褲,雙腳交替獨立,分別拽出,團成一團,扔進衣服筐。他光著身子站在衣柜前找出新的衣褲,回身拿起桌上的手機走進衛生間。整個過程,他絲毫沒有感覺到寒冷和麻煩,不知道是因為困倦麻木了感覺,還是肉體的困難在決心面前不值一提。
關上門,打開浴霸,掛好衣服,手機音樂調成電子,音量放到最大。打開噴淋,水流由冷到暖再到燙,浴霸燥熱的光亮一點點被白霧吞噬,電子樂的動感又穿透白霧,響徹整個衛生間。他站在滾燙的水流下低著頭一動不動,靜靜地享受著被熱烈的溫暖沖刷的感覺,溫暖持續不斷地從天而降,如同圣靈一般沐浴著他身體的每一個毛孔。他動不了,也不想動,閉著眼睛,任憑黑色時空里的他們匆匆而過。
一首歌結束,安靜的空想也一起結束,久違的期待被釋放出來。他睜開眼睛,狹小的衛生間在燈光和白霧的籠罩下迷幻且空靈,熟悉又陌生,他顧不得去猜測,只能下意識認同。他的身體開始復蘇,隨著電子樂的律動慢慢舞蹈,越來越快,越來越夸張,帶著水流,帶著泡沫,帶著一天的快樂和憂愁,留向腳底,流進下水道,流往他的身后。
沒有人不喜歡洗澡,只要他已經站在了噴淋下面。
他邊沖洗著身體邊搓洗干硬的毛巾,一遍,兩遍,當打到第三遍香皂時毛巾才洗出泡沫,這得是什么樣懶惰的身體和將就的心才能撐起的遺忘。難以想象,他竟然能把一條毛巾用成這樣,難以相信,這竟然就發生在他自己身上,發生在一個驕傲、虛偽的年輕人身上。
隨著身體越來越干凈清爽,他的心里又開始害怕回到浴室之外那個寒冷干燥的屋子。他害怕打開門的瞬間,開始和結束同時發生的瞬間,就那一瞬間,他將失去此刻所有的溫暖。身體也好,思想也罷,終究還是喜歡當下的自己。什么冷啊,熱啊,麻煩啊,通通都是借口,都是害怕面對改變的借口,就算那個改變再好,再容易,也還是會害怕,至少也會猶豫,而猶豫的前后都是借口。
走出浴室,那些讓人不安的想象立刻煙消云散。他邊在房間里來回溜達,邊用剛洗干凈的毛巾擦著頭發,頭發應該是要吹的,何況今天的毛巾這么濕,不可能擦干,可他總是嫌吹頭發太麻煩,不愿意用,其實,也不全是因為麻煩。
往常他都是用干毛巾使勁擦,然后再給它足夠的時間自己晾干,今天是不行了,肯定得用吹風機。他已經習慣了洗完澡后用毛巾擦干頭發,盡管頭發已經長到垂肩,可他還是沒能說服自己用慣吹風機,他總覺得這不該是男人用的東西。
屋子里溜達了一圈,把其他不需要的燈都關掉,他重新回到浴室,掛好毛巾,打開柜子,取出吹風機。吹風機的功能沒得說,快速吹干頭發,節約時間,又能吹出造型,可他接受不了的是自己吹頭發時的樣子。或許是因為見過太多女人吹頭發,所以無論他多想把吹頭發這個動作做得自然、硬朗,卻仍能從鏡中人的身上找出令他自己反感的嫵媚。那是一種帶著驕傲和竊喜的嫵媚,掩藏在故作冷靜的虛偽后面,別人看不出來,只有他自己知道,而且也只有在吹頭發的時候才能意識到。
他不反感別人嫵媚,就像他不反感別人同性戀或者嫖娼一樣,但他不允許自己這樣,特別是那種隱藏之下的嫵媚,沒有原因,就是打心底討厭那樣的自己。其實他也知道,這些可有可無的情緒都是微不足道的,根本成不了氣候,就像他看著每次洗完澡后滿地的頭發一樣,雖然看著讓人害怕,但真正離他該為自己脫發而愁煩的日子還遠著呢。
他常常這樣和自己說:“所有吹頭發的男人都一樣,沒什么大不了的,他們大多還不如你真誠呢,一切都是你敏感脆弱的內心在作怪,不要再和自己較勁了。或者,你干脆把頭發剪掉算了,如果你舍得的話。”
沒用的,任憑心里怎么解釋和開脫,他仍舊看不上吹頭發時的自己,而且又不可能真的把頭發剪掉,畢竟伴隨了自己那么長的時間,絕不能隨隨便便就剪掉,除非是為了某個特別的人或者某件特殊的事情才可以。
早已經忘了當初為什么要留長頭發,也不知道最后會怎么收場,可每次洗完澡后的麻煩卻是實實在在地擺在他面前,每當吹頭發的時候,他都會盼望那個人早點出現,或者那件事情早些發生,好讓他能心安理得地結束這一切。長發也并不是一點好處沒有,擁有的滿足感,陌生人眼中的“不普通”以及朋友嘴里的羨慕“哇,頭發都這么長了,我一直也想留長發,可總是留不起來。”只是這些早已得到的好處越來越讓他提不起興致,甚至開始厭煩,心里真正的想法其實還是害怕改變和失去。
為了應對像今天晚上這樣一定要用吹風機的情況,他已經練就了一手閉著眼睛吹頭發的功夫,整個過程全憑手感和本能,視覺的障礙讓思緒無暇他顧,也讓自己對于吹頭發這件事情本身更加投入,頭手配合更默契,效率也更高。雖然,某些時候他仍能想象到鏡子里自己的模樣,但那畢竟不是親眼看到的,可以不把它當真,而且斷斷續續,飄忽不定,最關鍵的是,這種時有時無的印象可比眼見為實的景象容易遺忘得多。
睜開眼睛,眼前所有的一切都和原來一樣,只有剛才濕濕的頭發此刻已經蓬松透亮,和他預想的一樣,不,比預想的還要好,像是剛剪完頭發戴上眼鏡的第一眼,未知的擔心瞬間消失,對著鏡子左看右看,輕輕撥弄頭發,滿意地翹起嘴角,嗯,就是這個樣子。
他知道會是這樣的結果,因為每次都這樣,吹頭發的過程讓他不安,可結果又總是眼前一亮。可能還是不夠成熟,對生活的認知和承受都還遠遠不夠,可他已經27歲了,還要等到什么時候呢?
吹風機放回柜子,關掉浴室燈,他走回臥室,坐在電腦前。現在是第二天的0點17分,他已經收拾完了屬于昨天的一切,也準備好了要成為下一個自己。
看著安靜的房間,他突然很想抽根煙,這樣孤獨安靜的時刻應該抽根煙,把煙霧吐向房間里的每個角落,去結束這份安靜,像離別前的那聲再見。可他又想起自己已經刷了牙和不早了的時間,算了,還是上床睡覺吧,安靜對睡眠來說更重要。他起身關掉與睡眠無關的一切上了床,整個房間只留著一盞床頭燈,燈光不明不暗,剛好夠用,他蓋著被子靠在床頭翻看手機。
他習慣每天睡前看看足球新聞和賽程安排,雖然現在很少踢球,但對足球的熱愛依然不減,只是換了一種方式,從實戰走向圍觀,心態也更加平和,對于勝負也不再像以前那么看重。贏了更好,輸了也沒關系,這種心態倒讓他越來越能體會到一些人所說的享受比賽,畢竟熬夜看球本身已經成了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今天凌晨有皇馬的比賽,可惜他看不了,只能明天早晨起來看比分和集錦,但愿能贏,但愿c羅能進球。多數有球賽的晚上,他都是這樣帶著遺憾和盼望睡去的,在還未來得及清醒的第二天早晨,費力地翻看昨晚比賽的報道和視頻。通常他是越看越清醒,直到起床,也有幾次是越看越困乏,看著看著再次睡了過去,醒來時早已不知何時。
明天周一,又是一個連續煎熬的開始,不是工作煎熬,是早起太煎熬,在身體和精神還在糾纏不清的時候就要去面對寒冷和困倦,再也沒有比這更讓人絕望的事情了。平凡的一天里做著平凡的工作,又不是有什么非起不可的理由在等著自己,為什么每一天的開始都要像嬰兒誕生一樣那么隆重?難倒就不能輕松愉快一些嗎?還是說上帝要從人們一睜眼就提醒他們,存在于這個世界上是多么的艱難?
還是睡吧,想再多也沒用,該面對的還是要面對,好在每個人都要面對,起碼是公平的。而且,這畢竟是一個開始,無論這一天多么平凡都是一個開始,是開始就注定要經歷痛苦。痛苦不僅是為了讓平凡背負更大的代價,更是一個提醒,提醒著懶床的人,每個平凡的早晨都來之不易。
哈欠聲再次響起,他撓著頭皮一臉不情愿地嘆著氣,看了一眼時間,0:43分。
真的該睡覺了,今天的經歷已經占用了明天的時間,沒有分寸的自由常常讓他感覺生活盲目且慌亂,總是陷入到不知不覺的緊迫之中。他討厭卻無法改變,不斷把希望寄托給明天,確信那個有所改變的明天總會到來,在這之前,他只能把所有的自責都推給平淡無奇的生活和還不成熟的心智,不然還能怎樣呢?
又一聲哈欠,他放下手機,雙手交叉在胸前,閉著眼仰面靠在床頭,似睡似冥想,眼前不斷有黑色的剪影出現,各式各樣的四邊形,一個壓著一個,重疊著散向遠處。他的身體此刻僅剩一副表皮,內外都是黑暗,呼吸時,手臂對胸腔的壓迫感成了唯一能感覺到的存在,不過這種存在感也在慢慢消失,他整個人從肉體到靈魂都正在快速消散。窗外被層層阻隔的寒風,發出沉悶的嘶吼,不知疲憊地一直重復,最后變成了他的呼吸和吞咽。不知過了多久,他緩緩睜開眼睛,一臉平靜地看著眼前的房間,像是在猜測什么,又像是在等待什么。
每天睡前他都要用這種方式向今天告別,它起源于一個朋友的建議——睡前冥想。本該是端端正正地打坐,無奈,心往而身疲,慢慢被他偷工減料成這般模樣,其實也不打緊,放空的目的終究是達到了。這個習慣之所以能堅持下來,是因為他發現只有在這段時間里,無法停止的思緒和這個喧囂的世界才能同時安靜下來,他自己也能真正得以喘息。他也把這段空白當作是每天之間的分隔,既是告別,也是迎接,不然一天天都粘在一起,沒有區別地越來越快,越來越迷茫。
他把手機充上電扣在桌面上,扭動著身子鉆進溫暖的被窩中,手腳配合著把兩側的被子壓到身下,下巴緊緊夾著被沿兒。溫暖的身體抖動著又打了一個哈欠,滿足地吞咽之后,他抽出一只手關掉了床頭燈,頓時,房間徹底黑暗。
“又忘了看書!”關上燈的同時,他想起剛才和自己的約定。“為什么總是這樣,該做的事情轉眼就忘得干干凈凈,而且每次都是事后立刻就想起來,像是故意似的。好在是忘了自己的事情,要是別人的事,誰會相信總是這么巧呢。”
書上的帳越欠越多,今天是看不成了,他告訴自己明天一定要看,絕對不能再忘了。他也想過,為什么自己總是忘記看書,可能是自己內心根本就不想看書。他能通過別人的描述和自己的想象知道看書有多好,但他一直沒能養成愛看書的習慣,既不感興趣,也沒有感覺到看書給自己帶來多大的改變。最大的感覺是自己在做一件對的事情,戰勝了自己的懶惰,時間沒有被浪費,從中有所收獲,內心安慰且充實。可能還是因為看得不夠多吧!
“明天應該不用加班吧?”他腦中盤算著自己明天的時間。“明天去公司得先把之前出差的發票給報了,上午找模型素材,下午完善模型,下班前要把模型搞定。后天、大后天畫分析圖、做效果圖、排冊子,再留一天的調整時間,應該差不多。明天晚上回來先洗衣服,再練琴,練完琴看書,把之前欠的賬都還清,一定不能忘了,不行,得想個辦法提醒自己,不然肯定又忘了。手機提醒,或者把書放在桌子最中間的位置,回來就能看到。不行,看到是能看到,但要是因為別的事情又給耽擱了呢,或者犯懶想休息會兒再看呢?嗯……還是給自己寫個便簽貼電腦上吧,話說得狠一點兒,要那種一看到就讓自己羞愧的話。對!可寫什么呢?嗯……”此時的睡意已經占據了他脖子以下的全部身體,而露在被子外面的腦袋靠著微涼的空氣還在勉強支撐,不過他也知道自己的頭腦清醒不了多久,沉睡很快就會到來,他不太可能在沉睡前再想出什么來。“明天再想吧,早起或者上班的路上,上網查查,回家就貼上,能記得的,絕對能記得的……”
“鬧鐘定好了嗎?”一個聲音在黑暗中響起,他緊皺眉頭,內心的不安讓剛要沉睡的頭腦又清醒了幾分。
“應該定好了,工作日起床的鬧鐘一直開著。”他回憶著慢慢平靜下來。
“那音量呢?確定沒調成靜音?”
“應該沒有吧。”雖然不確定手機現在是個什么狀態,但此刻舒服的身體極不情愿起身去查看。他想敷衍著推脫掉這個麻煩,可頭腦清楚地知道,如果沒有鬧鐘,自己是無論如何都無法按時起床的,與晚睡和忘記看書不一樣,這件事情關系到別人。他嘆了口氣,想埋冤又不知道該埋冤誰,只能摸索著打開床頭燈,撐著身體拿過手機,現在的時間剛好是1點,他迷迷糊糊地檢查好了鬧鐘,又一臉怒氣地把手機音量調到最大。
再次關燈躺下,他盡量讓自己不再去想任何事情,工作和生活,虧欠和記恨,過去和未來,通通都忘掉,他不想再因為自己無端的假想而離開這個溫暖的被窩。此刻,這張床就是天堂,而他需要做的就是在天堂里舒舒服服地打個盹,其他的事情醒了以后再說。
在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比一個人順從本能更容易的事情了,幾乎是閉上眼的同時,他就已經感覺不到任何的存在了。
那些可以被分開和錯過的大多都無關緊要,真正能理解和陪伴自己的只有自己。人和世界之間就像黑夜和白天一樣各自獨立著,或許會有短暫的融合,但那也是為了讓白天更白,黑夜更黑。
從人生各個階段結識又分開的人身上他深刻地明白這個道理,這個道理對他來說適用于安慰所有的有緣由的難過,只要能夠及時想起。其實想不起來也沒關系,不就是難過嗎?平淡生活的一味藥而已,想開了還覺得人生有些意思。
越活他越覺得自己像一個佛教徒,而不是基督徒,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他變得討厭追隨和崇拜,討厭和很多人呆在一起,討厭熱熱鬧鬧的快樂。做事情越來越隨緣,觀點不再非黑即白,就算遇到再壞的人和事都能看到和想到好的一面,追求內心的安穩,不執著于眼前的得失,起碼多數時候是這樣的。
前幾天,他剛看了一本關于佛教的書,一位上師說:“如果一個人接受‘諸行無常、諸漏皆苦、諸法無我、涅槃寂靜’這四條標準,那他就是佛教徒。”他著實被這個觀點嚇了一跳,因為除了不能完全理解的“涅槃寂靜”外,他對自己和這個世界的認識與這四條標準完全一致。
如果這位上師所說的標準確有其實的話,那就意味著他已經徹底背叛了上帝,從一個基督徒變成了佛教徒。
其實,這輩子是哪個徒倒無所謂,合得來就合,合不來就散,反正信什么這一輩子都不會好過到哪去,只是,能上天堂的只有基督徒!
雖然,他已經不信基督,也不參加教會了,但他還保留著圣經和贊美詩,他想的是等自己老了,或者快要死的時候,再耍個詭計重信基督教,拿著那一塊錢的憑證進天國的窄門。
萬一天堂真的存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