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誰是一座孤島——《島上書店》”
在亞馬遜的推薦書中,本書高居榜首,于是買來讀讀。沒有波瀾壯闊的情節,甚至主人公的性格都不那么討喜,但確是一本好書,以下是摘錄自書中的一些好句子。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無比艱難的那一年,將人生變得美好而遼闊。
獨自生活的難處,在于不管弄出什么樣的爛攤子,都不得不自己清理。不,獨自生活的真正難處在于沒人在乎你是否心煩意亂。
不過我覺得我后來的反應也說明了讀小說需要在適合它的人生階段去讀。記住,瑪雅:我們在二十歲有共鳴的東西到了四十歲的時候不一定能產生共鳴,反之亦然。書本如此,生活亦如此。
失竊是種可被接受并能促進社交的損失,而死亡卻會讓人們被孤立。
顯然,這不是個被疏于照顧或者受虐待的幼兒。她對人友好,穿得漂亮,期待——不,是要求——關愛。
A.J.出于禮貌點了點頭,但他不相信有什么無緣無故的行為。
如果第一幕中出現了一把槍,那把槍最好在第三幕中開火。
我不相信命運。可是我的確覺得對她有種責任感。
我們處得挺好、挺愉快,至少對我來說,是難忘的七十二小時,但是有些人注定不會永遠留在你的生命中。”
你至少應該辦一次派對,把她介紹給大家。
A.J.看著穿粉紅色禮服的瑪雅,心里隱約沸騰著一種熟悉的、略微有點讓他難以忍受的歡欣感。他想大笑,想一拳砸在墻上。他覺得自己醉了,或者至少是喝了太多汽水。精神失常了。一開始他覺得這是快樂,而后才知道這就是愛。要命的愛,他想。真是煩人。這完全毀了他打算把自己喝死、把生意做垮的計劃。這其中最令人惱火的是,一旦一個人在乎一件事,就發現不得不開始在乎一切事。
盡管事實上A.J.不信上帝,他卻閉上眼睛,全心全意地感謝起所有人,那種更強的力量。
瑪雅知道她的媽媽把她留在小島書店,但是也許每個小孩在某個歲數都會遇到這種事。有些孩子被留在鞋店,有些被留在玩具店,還有些被留在三明治店。你的整個人生都取決于你被留在什么店里。
關于政治、上帝和愛,人們都講些無聊的謊話。想要了解一個人,你只需問一個問題:“你最喜歡哪本書?”
在談到他很喜歡的什么時,他有種赤身裸體的感覺。
“有時書本也要到適當的時候才會引起我們共鳴。”
“我只是喜歡在到這里之前,考慮考慮要吃什么。我喜歡——”她拖長了那個詞——“有——所——期——待。”
弗里德曼把失去一個人的那種獨特感覺寫出來了,寫出了為什么那并非只是一件事。他寫到你怎樣失去,失去,再失去。
“嗨,A.J.,”她喊道,“開書店有幾分英雄氣概,收養一個孩子也有幾分英雄氣概。”“我只是做了自己能做的。”他鞠了一躬。
“你難道沒有別的出版社的書要讀嗎?”阿米莉婭給他發短信。A.J.想了很久該怎樣回復。第一稿寫的是“我不像喜歡你那樣喜歡別的銷售代表”,但是他認為在一個有位美國英雄式的未婚夫的女孩眼里,這樣說太放肆了。他重寫:“我想是因為這份奈特利出版社的書目很引人入勝。”
他不相信有什么“命中唯一”,世界上有千千萬萬的人,沒有誰那么特別。
生活中每一樁糟糕事,幾乎都是時機不當的結果,每件好事,都是時機恰到好處的結果。——這話好像把事情徹底簡單化了。
“可是聽著,知道你的心還管用,這就挺好,對吧?想讓我幫你跟誰撮合一下嗎?”
伊斯梅說:“可是她似乎只要你的陪伴,別的人都不要,甚至同齡的小伙伴也不要。這或許不太健康。”。“為什么不健康?”這時,A.J.的脊骨有種不舒服的刺痛感。“她到頭來會跟你一模一樣。”伊斯梅說。“那又有什么問題?”伊斯梅擺出一副這個問題的答案顯而易見的表情。“你看,A.J.,你們自己的小小世界里只有你們兩個人。你從來不跟人約會——”
“你覺得有孩子就夠了,可孩子會長大。你覺得有工作就夠了,可工作并不像溫暖的身體。”
“但問題是,有時候別人跟你說你踏上一種旅程,結果卻成了另外一種旅程。你懂我的意思嗎?我只是想知道我要踏上的是什么樣的旅程。我們是要去看園藝造型動物呢,還是要去看別的什么?比如說也許去看你的那位女性朋友?”
“你是怎么選的?”瑪雅問。“有時候我問自己是何感覺,”阿米莉婭說,“有時候我問自己想要什么感覺。”
她現在禁不住想當時自己是多么年輕氣盛,標準是高得多么離譜。
“沒有人會漫無目的地旅行,那些迷路者是希望迷路。”
我會保守這個秘密,因為我愛你。就像利昂?弗里德曼曾寫過的:“好的婚姻,至少有一部分是陰謀。”
“因為從心底害怕自己不值得被愛,我們獨來獨往。然而就是因為獨來獨往,才讓我們以為自己不值得被愛。有一天,你不知道是什么時候,你會驅車上路。有一天,你不知道是什么時候,你會遇到他(她)。你會被愛,因為你今生第一次真正不再孤單。你會選擇不再孤單下去。”
有一天,你也許會想到婚姻。要是有誰覺得你在一屋子人中是獨一無二的,就選那個人吧。
“刪掉第二句。讀者會知道的。表現出來,別講出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她進了自己的房間,“砰”的一聲關上了門。“我應該跟過去嗎?”A.J.悄聲說。“不,她需要空間。她到了青春期了,讓她去生會兒悶氣吧。”
它體現出了移情作用。為什么人們會做他們所做的事?這是杰出作品的標志。
有個問題我考慮了很多,那就是為什么我們寫我們不喜歡、不喜歡、討厭、承認有缺點的事物,要比寫我們喜愛的事物容易得多。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短篇,瑪雅,然而我還無法講出原因何在。
長篇小說當然有迷人之處,但是在非詩體文字世界中,最雅致的當屬短篇小說。掌握了怎樣寫短篇小說,你就掌握了整個世界。
我們讀書而后知道自己并不孤單。我們讀書,因為我們孤單;我們讀書,然后就不孤單,我們并不孤單。
“我們不是我們所收集的、得到的、所讀的東西,只要我們還活著,我們就是愛,我們所愛的事物,我們所愛的人。所有這些,我認為真的會存活下去。”
我全心全意地愛著小島書店。我不相信有上帝,我沒有宗教信仰,但這家書店對我來說,是最接近我這輩子所知道的教堂的地方。
我們不全是長篇小說,也不全是短篇故事。最后的最后,我們成為一部人生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