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同學約我去市圖書館自習,emmmm,想著在家也是學習,去圖書館也是學習,我便答應了。
我一直有著邊聽音樂邊看書學習的習慣,雖然從初中開始就一直有老師說這樣不好,但是我覺得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方式吧,我覺得我聽著音樂學習的效率反而能更高一些。
音樂,對,今天要說的就是音樂。
去年這個時候,我第一次感受到了《青花瓷》的美,想到大一時,方文山來到我們學校講座,當時我便去聽了,那次他有說到這首歌,有說到那句廣為流傳的“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但是去年的某一個清晨,再一次觸碰我的是另一句“聯外芭蕉惹驟雨門環惹銅綠,而我路過那江南小鎮惹了你。”那一個芭蕉驟雨門環透綠的糾纏讓我感覺到了浪漫和美。
今天,又是一首老歌,又是一首周杰倫的老歌——《七里香》
“雨下整夜我的愛溢出就像雨水,窗臺蝴蝶詩里紛飛的美麗章節。”
“我接著寫”
“把永遠愛你寫進詩的結尾,你是我唯一想要的了解。”
這一次,讓我感動的是這一句“我接著寫。”那一刻我仿佛想想到了一個下雨的夜晚,一個男孩,想著他深愛的女孩,看著窗臺上的蝴蝶,他的靈感和愛一樣泉涌,奮筆疾書地將自己的愛刻在紙上,寫完一段看后都來不及看就趕著想把下一段寫完。一章又一章,一節又一節。那時年輕人的瘋狂,那是愛的狂熱,那時青春的悸動。甚至我想象到他寫完之后看著自己的杰作洋洋得意的表情。
不知道為什么,小時候聽這些歌只能感受到好聽的旋律,雖然那時也認字,也會學唱,會記歌詞,但從未被感動。曾經的我,在被音樂感動時我將其歸功于音樂對于記憶的承載性,因為特定的音樂會把人帶入特定的時期,比如現在我想起周杰倫的《花海》便想到小學時的周末和同學晚上玩電腦時的場景。但漸漸地,音樂對于我的那一份感動已不再僅僅是對于記憶的承載與喚醒。還有歌詞的觸動。我聽著《水星記》跟著唱哭過,那時我第一次唱著一首歌流淚,我自己都有點被自己嚇到了。我也被《雪落下的聲音》中的那句“你沒辦法靠近絕不是太薄情,只是貪戀窗外好風景。”觸動過,感受那種離別的痛苦。每次聽這首歌,我都很想站在雪地里,好好地,認真地聽聽雪落下的聲音。
我相信音樂是人性與神性之間的紐帶,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我對音樂也有了不同的理解,我很慶幸自己愚木的靈魂也能有被觸動的瞬間。
大家好,我是渡己,一個相信能完成自我救贖的擺渡人。-7600,2019.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