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50歲的女人走進診所,一屁股坐在醫(yī)生對面。沒有說話,只是喘著粗氣。
醫(yī)生寫完上一個病人的病歷本,放在一旁,抬頭問她“哪里不舒服?”
她拿出一張紙條,那是門口護士寫好讓她帶進來的。上面寫著“低壓115,高壓210”。她說,她需要盡快恢復健康,家里有兩個孩子和一個患有阿爾茲海默癥的母親等著她照顧,她還要上班掙錢。在過去的3年里,她先后失去了5個親人,剩下的都得靠著她來照拂。
醫(yī)生給她開了一些對癥的藥物。想了想,又認真地寫下一張?zhí)幏剑f給她,真誠地說了一句“請按劑量使用。”
女人看到處方上的字,先是大笑,然后就哭了出來。
處方上寫著“請你允許將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每天至少30分鐘”。
以上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在2017年的《美國醫(yī)學會雜志》上,加拿大醫(yī)生諾拉·奈倫分享他遇到的這個患者的故事。
“請你允許將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每天至少30分鐘”,這句話戳中無數(shù)中國式父母的心,尤其對于那些把孩子、家庭永遠放在第一位的女性來說。
我常常聽到那些全職媽媽抱怨,一天24小時,沒有一點屬于自己的時間。而這些抱怨,并沒有得到家中另一位的理解。
以下,是一位最普通的全職媽媽的真實日常,有些繁瑣,希望耐心看完,并真正地理解她們。
被早上的鬧鐘叫起,剛起床,這位全職媽媽就開始想著,孩子和老公早上起來吃什么,他們今天想吃什么?然后就開始在廚房忙活一清早,做好豐盛的早餐,擺好在桌上。
看看時間,正好到了上二年級的大兒子起床的時間。走到臥室,用沒來得及擦干的手,輕輕地拍兒子的背,喚他起床。
趁兒子起床刷牙的功夫,趕緊看一下今天的天氣,然后給他準備好衣服。
兒子去客廳吃早飯的時候,她抓緊時間洗了把臉,并沒有擦護膚品和防曬霜的時間。但是她似乎并不擔心,因為她知道,一會兒出門可以帶口罩,就當防曬了。
然后她把剛上幼兒園的二寶弄醒,幫他穿好衣服,洗漱完。這時候大兒子也吃好早飯了。她拿上小兒子的書包,領著兩個孩子出門。先把大兒子送到學校,然后轉了個彎,再送小兒子進幼兒園。
她站在幼兒園的門口,滿眼慈愛地跟小兒子擺手說再見,腦子里卻想著中午給大兒子做什么吃。
她騎著電動車,一路往菜場趕去,路上還在想,一會兒買什么菜。她知道,必須這個時候想,這樣等到菜場的時候,就可以直奔目的地,買好菜回家。如果等到了菜場再想,會耽誤至少20分鐘的時間。
拎著菜,她一路緊趕慢趕往家走。到家放下菜,馬不停蹄地開始收拾桌上大兒子剛才吃完飯留下的碗筷。這時候她聽見老公已經(jīng)起床在衛(wèi)生間洗漱,她趕緊去廚房,盛好老公的早飯,放在桌上。
然后就開始收拾屋子,掃地,最后把地板擦一遍,今天的日常打掃任務就算完成了。
這時候,已經(jīng)上午9點了。收拾完屋子,回到客廳,知道桌上又會有幾只等著收拾的碗筷。她拿起老公的碗筷,走到廚房,三兩口把剩下來的早飯打掃了,順便把廚房又拾掇了一遍。
然后就開始準備午飯,該泡的泡上,該切的切好。要提前燉的得先燉上。
終于暫時忙完,于是她擦擦手,坐到沙發(fā)上,拿起手機,打開微信,在兩個兒子所在班級的各種群里爬一遍樓,看看自己有沒有落下老師發(fā)的什么重要的信息。遇到一些重要的信息,她需要馬上把它們記到筆記本上。就像一個勤快的秘書,給領導安排著一切事物。
等到處理完秘書該做的事,她知道接大兒子放學的時間到了,起身拿上鑰匙、手機,戴上口罩出門。口罩對于她來說,已經(jīng)不是防疫工具,而是防曬工具。
接了大兒子到家。兒子自己玩起來,她趕緊去廚房開始炒菜。她一邊做飯一邊慶幸,大兒子現(xiàn)在二年級了,不需要陪著玩,可以專心地做飯就行。
做好飯、吃完飯、刷完碗筷、收拾好廚房。大兒子去睡午覺了,她終于、終于、終于有時間真正地坐下來休息一下了。
她太累了,躺在沙發(fā)上瞇了半小時。
然后又送大兒子上學,回來的路上想好晚上吃什么,有沒有需要買的菜,走超市買好帶回來。
回到家,是洗衣服的時間。需要把可以洗衣機洗的、需要手洗的區(qū)分開來。今天手洗的衣服沒幾件,她因此心中竊喜了一下。
洗好需要手洗的衣服,她坐上沙發(fā)上休息,再一次檢視微信群。然后她終于有一個小時的休息時間。她什么都不想干,就想躺著。
感覺沒躺一會兒呢,洗衣機響了,衣服洗好了。她起身去晾好衣服。這時候已經(jīng)到了二年級放學的時間。
出門接大兒子放學。回來后安排大兒子吃點水果喝點水,她趕緊去群里看老師布置了什么家庭作業(yè)。有一些作業(yè)需要家長陪同,比如生字聽寫。
一邊陪大兒子寫作業(yè),一邊注意著時間點。因為一會兒還要去接小兒子放學。
她一般先安排大兒子做那些需要家長協(xié)助的作業(yè),這樣等接小兒子放學的時候,大兒子就可以自己在家獨自完成剩下的作業(yè)了。
接了小兒子放學,要陪他在小區(qū)里玩一會兒再回家。她一邊心不在焉地陪小兒子玩,一邊心里想著大兒子的作業(yè),一邊還想著一會兒要做的晚飯。
回到家后,需要做飯、陪小兒子玩、照看大兒子的作業(yè),這三件事同時進行。
吃完晚飯,孩子們?nèi)タ措娨暎ゾo時間洗完碗收拾完廚房。然后安排一家的讀書時間。陪兩個孩子在沙發(fā)上讀書。小兒子自己看繪本不用操心,大兒子卻不行,需要陪他一起讀書,一個故事讀完,還要陪他一起討論故事講的什么內(nèi)容,帶他剖析故事背后的道理,不至于他讀完書什么也記不得。
終于熬到孩子們洗漱睡覺的時間,她帶著孩子們洗漱,上床睡覺。
她太累了,剛躺下就睡著了。
不知道什么時候,老公下班回來,關門的聲音吵醒了她。看到她睡著了,老公說了句:“每天都睡這么早。”
她沒有吱聲,翻了個身當作沒有聽見。
以上,只是一個普通全職媽媽最普通的也是最完美的一天了。為什么說“完美”呢?因為這一天里沒有涉及到孩子生病、孩子間的矛盾處理,以及家庭中其他需要處理的雞飛狗跳的事情。
最害怕的是過周末,不僅需要做一日三餐,還要帶大兒子去趕各種輔導班,還要全天陪小兒子玩......
節(jié)假日么?全職媽媽是沒有節(jié)假日的。
那天,是她全職在家的兩年整。吃飯的時候她隨口感慨了一句。然后她老公說:“你在家浪費了兩年時間,要是兩年前你堅持每天做自媒體,現(xiàn)在早就做起來了。”
她笑了,沒人注意到她笑得眼里帶淚。
“請你將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每天至少30分鐘”。說出這句話的,并不是自己最親近的人,而是一個陌生的醫(yī)生。
請你將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每天至少30分鐘。這是我想對每一位全身心撲在家庭、孩子身上的,沒有自我的中國式媽媽們想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