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學,是需要高中的刻苦努力加上大學獨有的方法,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學霸。
在我個人觀念里,學霸就是有方法去學習的人,既能搞好成績,也能過好生活,在大學中可以自由地享受屬于自己的時間。
寫在前面的話
寫這篇文章的原因是,今天原先專業一個大一的學妹加我微信,咨詢轉專業、專業課考試以及保研考研的經驗,考慮到當時自己咨詢學長學姐時候也是這樣小心翼翼的,挺不容易的,就和她聊了很久。
她問的問題很多,多到我感覺她馬上要大二了,也是經歷過一次考試周的人了,竟然還有這么多事情沒搞清楚,不過說實話,我當時大一的時候,比她更懵。
下面寫的方法是從我們宿舍五個人的成長軌跡總結出來的,正好大學對應的出國、保研、考研和就業這四條出路,我們五個人也占全了,所以可以對比是否適合自己。
我們的開始(大一結束時):
小音:專業排名7/35,學分績85.1;
小夕:專業排名20/35,學分績82.2;
小漁,專業排名28/35,學分績78.6(掛科了);
我,原專業排名8/35,學分績84.4;新專業排名37/51,學分績83.7(轉專業后一些課的學分需要重修);
小芯(我的新室友),原專業排名30/87,學分績86.8;新專業排名33/51,學分績85.3;
我們的結束(大四):
小音,專業第一保研清華直博;
小夕,專業第六拿到哈佛、斯坦福、ucla的offer;
小漁,考研考清華沒考上,其實她的成績考其他學校都是可以的,現簽約互聯網公司準備就業;
我,專業第五保研985;
小芯,專業二十六,考研高出復旦管理學院劃線20多分。
下面是我自己總結的方法:
01.人力資源---老師
這部分我本來計劃放在最后寫的,但是想想最重要的還是放在第一位吧,印象也可以更深刻。
禮貌
其實很多人到了大學的一個想法是,上一節大課100多人,老師也記不住我,即便是禮貌也沒用。但換個角度想,如果你在這100多人里是唯有的幾個,給老師問好的人,是不是老師就能直接記住你了。
是。而且不要小看一時對老師的禮貌問題,它的影響是很深遠的。
我大三下學期保研需要簽推薦信,給一個不是我們專業但水平很高的老師發了郵件,當時考慮是如果萬一老師真的同意給我簽就好了,不同意自己也沒有損失。意外的是老師真的給我回復了,讓拿著資料去辦公室找她,她看一下。
我敲門進去后,老師看了我一眼就說,是你呀,學生太多,我名字和臉對不上。其實我當時挺不好意思的,給老師說明我只在公選課上上過她的課,她說,我記得你,當時你和一個個子低低的女生一起做的影子銀行的展示。
說實話,對于這種水平特別高的老師,我不太會交流,因為總感覺自己什么都不會,沒底氣,所以只是干巴巴的說了句,老師記性真好。老師說,你們那個課上學生,就你們幾個知道給老師問個好,我都記得。
后來,老師親自幫我改了推薦信,還是親筆手寫的。在推薦信里,除了學術方面的描述外,老師關于品質部分描述里還加上了一句學生尊敬師長。
所以,不要小看了一時的禮貌問題,和老師面對面碰上,簡單大方的問聲好,并不困難。不過可能有種想法是,大家都沒打招呼,就我一個人說聲老師好,是不是太出眾了,似乎對比的其他同學沒禮貌一樣。關于這個問題,我也碰到過,但是第一自己做的是對的,第二后來我的室友也會和我一起給老師問聲好,第三如果大家都這樣,老師對這個班或這個專業的同學印象也就更好,成績高也是自然的。
請教
這個請教其實很簡單,就是平時下課了去問問老師問題,有習題課也積極去聽,自己寫的論文也可以拿去請老師指點一下。
說的很簡單,但真的做到的沒幾個人。很多人下課了,直接一趴睡覺,或者憋了一節課拿手機出來刷手機,其實真的錯過了重要的機會。在大學里,至少是我的大學里,任課老師是沒有固定辦公室的,就是上課了從家過來,下課了回家。所以除了下課的十分鐘, 其他時候在學校里是沒有機會見到老師的。
我一開始不知道,而且也不好意思問老師問題,總感覺已經大學了還去找老師問問題,像小學生一樣,有時候也真的沒問題,總不能為了問而故意裝著去問。就是這種想法,我被拉下了。
我轉專業后的第一門課是公共管理學,內容就是純文字性的,和原來數理化生完全不一樣,所以我看到下課還有一個男生和倆女生在老師旁邊問問題時候,感覺特別沒意思,當時就感覺即便我沒去問老師問題,但是只要我該背的都背了,對就是對,老師也不會扣我分的。
這門課也是期末第一門考試,第一門出成績的,我考了90,當時特別激動,這是自從大一以來,我第一門專業課上90,感覺文科和理科就是不一樣,結果后來才知道,90分以上27個人,有十幾個都是94/95的。因為學校允許對成績有異議的學生找老師查閱考卷,我也確實想弄清楚自己錯在哪里,就去了。看卷子時候,發現前面的客觀題,差不多大家做的都對,分數差距在后面主觀題上,但是主觀題就是老師主觀給分了,最后一道15分的題老師給了我8分,我問老師是有哪些地方沒答上來嗎,老師說如果加上一些實例分析會更好,然后我看了看95分同學的卷子,確實是加了。不好意思問老師,我去問了那位同學,他說是下課后問老師,和老師聊天老師講的,他就記下來了。
在大學就是這樣,因為自學的成分多,老師面向的學生動輒幾百人,不可能方方面面都講到,那能學到多少東西就自己去爭取,去問,去尊敬的請老師指點,這也是對老師學術能力的一種認可。
真誠
一般在高校當老師的要求,都是博士畢業,有些還需要海歸經歷,所以其實老師比學生沒有大很多,一些教授級別的高水平老師可能是上歲數的,但更多還是年輕一些的。這時候和老師交往,就是尊敬加上真誠,一些聊得來的老師,甚至可以當朋友去溝通,當然也不能太隨便。而且想想有些老師也剛脫離學生身份參加工作沒幾年,都從內心理解現在學生的感受,舉手之勞能幫也都幫了。
大二暑假時候,我參加學校的交流項目,在英國呆了一個月的時間,但是因為課是自己選的,當時我們專業就我一個人去了,我也沒有和別人溝通,導致最后半個月時間是我一個人在一個學校里學習,其他人都去了另外一個學校,這其實也是信息不對稱的后果。
我們出去,學校是有兩個帶隊老師,因為我的原因,其中一個英語老師也留在了這個城市。當時感覺特別不好意思,有種拖累老師的感覺,但是老師人很好,遇到沒課的時候帶著我去周邊景點參觀,還幫我借了她在英國留學朋友的證件,坐火車買門票都能打折,甚至出門吃飯,都是老師一直請我吃的,想回請老師一次,老師也不讓。
從英國回來以后,回家給我爸媽說起來這個事情,我媽專門給我錢讓我回學校請老師吃頓飯,很感謝老師在英國照顧我,結果說好我請老師吃飯,結賬時老師堅持她來,說等我工作了能自己掙錢了再說。后來在大三時候,拿了獎學金,終于可以好好請老師吃頓飯了,老師只點了兩個菜兩份米,最后結賬時花了45塊錢。
說實話,很感動可以在大學遇上一個這么好的老師,雖然尊稱是老師,但是老師也只比我大了不到10歲,相處時是完全當朋友相處的。即便不是我的專業課老師,但是她會告訴我公選課里哪些老師脾氣好給分高,會告訴我學校附近有什么好吃的,會教導我怎么學英語寫論文。
過年的時候,給老師發祝福信息,編了很長的一段話,感謝老師在大學對我的幫助和指導。后來老師給我回復說,在大學里,尊重老師又踏實學習的學生不多,也祝我以后研究生學業順利,還說有問題可以隨時聯系她。
在大學,師生關系是很重要的,也反映了自己為人處世的方法。我想說的也不是教大家要溜須拍馬,虛偽的奉承老師,有時候一個人是否真誠,言語舉止之間是很明顯的,老師也不是傻子。所以,真誠對待老師,收獲成績的同時,也是一次成長。
02.人力資源---學姐
這里應該是學長學姐,但是我個人只和學姐交流過,對老師也更偏向和同性老師交流,所以在這里用學姐。
上大學以后,一個很好的資源就是學長學姐。因為同一屆的學生,多多少少都有競爭的成分,像我轉專業后上大一的課,才知道他們大一上課時,老師就說有一批人要轉過來和你們競爭,這批人能力還比較強,所以你們要努力的學習,因為你們考進來時候分是最高的。
其實平時同學們相處起來挺好的,但是一到期末時候,自己找來的習題或者重點,一般基本上是宿舍內部分享甚至是自己獨享,所以這個時候向學長學姐請教就是一件很有利的事情。
對我來說,我只和一個學姐聯系,因為感覺這個學姐人很好,講的很簡單。老師講課的重點、論文的方向、考試的側重點,學姐都是毫不保留的傳授,最后連保研面試的流程和具體問題,我也是請教的這個學姐。
對小芯來說,她考研時遇到一個二戰的學姐,給她傳授了很多考研的經驗,甚至每天都會給她講高數題,學姐說這也便于自己理解。
對小夕來說,一般老師不招本科生進實驗室,但是她想出國,后來認識了一個研究生學姐,通過學姐的介紹,進了老師的實驗室,參與了一項實驗的全過程,這對于她后來申請到國外的名校幫助特別大。
例子很多,總之學長學姐是一項很好的資源,但是不要一昧的做伸手黨。請教對方,一方面是禮貌的請教,對方又不欠自己的;另一方面,有機會的話,可以反饋,比如周末請學姐吃頓飯,或者學姐需要幫助查文獻的時候,盡自己的能力幫一下。
人,都是相互幫助的,長時間一方的單一付出肯定是維持不了的。而且,雖然叫學長學姐,但其實很多時候就一歲的差距,甚至是一年的,所以都能相互理解的。
03.目標
其實本來這個是想放在第一個來說的,因為先找準自己的地位才是最基礎的。
這里的目標是指,明白自己選擇哪條路,早點認清方向,然后去努力。
我剛大一時候,總感覺大學四年很長,出國保研考研都離我還很遙遠,大二大三再糾結也來得及,現在就先放松一下,享受一下大學的自由。
我們宿舍確實也這樣做了,有一段時間上課都是輪著去,因為即便點名也不會每一個都點,但最后的結果就是除了我和小音高中底子好一點,勉強進入前十,但是和前三的差距很大,小夕成績中等,小漁直接掛科了。
不過,到了大二的時候,大家都漸漸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了。小音想保研,小夕想出國,小漁掛科了只能考研,我是轉專業后排名倒數想保研。
有了目標,大家就有各自努力的方向了,小音更偏向專業課的學習,小夕更偏向去實驗室跟著老師參與實驗流程,小漁擔心考不上,中間參加了兩次實習,我一邊補大一的課一邊跟著上大二的課。
其實,目標就這么簡單,定下來以后,就去實現。在大學已經是成年人了,控制自己也是最基本的事情。
04.過程
其實這里想寫方法,但是感覺一昧的強調學習,容易有一種生活特別枯燥的感覺,所以在此展現一下我們經歷的過程。
學習不一定去圖書館
確實在圖書館或者教學樓自習,氛圍更好,效率更高,但是對我們來說,宿舍和圖書館正好是學校的兩個方向,所以我們宿舍更偏向在寢室里自習,不過這個前提條件是上床下桌,如果連桌子都沒有,還是去圖書館吧。
適合早起的人,早起讀書背英語都是很好的,但是如果真的早起沒精神,就快八點起來,洗漱一下,直接一邊吃面包喝牛奶,一邊攤著書開始學習了。對我們來說,最幸福的時候是午飯和晚飯時間,有時候是輪流去買房,有時候是訂外賣,大家一邊吃飯一邊聊天或者看電影,很放松,也便于交流自己學習的心得。
享受周末時間
一般本科的時候,周末是不排課的,再加上除了一些必修課,選修課都是自選的,所以我們宿舍當時更偏向于把周五或周一空出來,形成一個三天小長假,這樣一方面有屬于自己的整塊時間來學習,另一方面是當時的一個私心,三天時間足夠去周邊城市旅行感受一下了。
這樣一學年學習下來,大三時候,我們宿舍四個人,四個5000的獎學金,就一起去遠一些的地方旅游了。
所以,在大學里,掌握好方法,學的時候專心的學, 玩的時候放松的玩,其實過得很充實,還能有一個很好的出路。
05.學校資源
圖書館
我們學校比較破舊,但是在學習上的資源很好,一是圖書館有很多藏書,只要想看,在圖書館呆四年都行;二是一般高校都會和類似知網或維普這些論文網站合作,可以用學校的賬戶下載論文,查閱論文,都很方便。
講座
除了圖書館資源,學校或者學院一般會不定時的舉辦一些講座,邀請的基本上可能是編寫教材的作者,都是傳說中的大牛。一些知名的教授和學者來學校,搶票激烈程度不亞于一些明星演唱會,甚至一些同學沒有票偷偷溜進去站在后面聽也是愿意的。
運動
最后是身體資源,最悲哀的一件事是在大學呆了四年以后身體垮掉了,所以大學的網球場、羽毛球場、籃球場、游泳館,甚至有些學校還有健身房,都是可以利用起來的。比如在大學學習網球,選公選課甚至蹭課都行,還有專業的場地可以練,等以后步入社會,學習打網球的費用都不一定有。有了好的身體也是為了更好的學習。
最后
可能在文章里,我提到很多次學習和成績,但我看來,學習和成績也是個人能力的一部分,有了這個基礎,自己也能有更多的選擇,畢竟可以忽略以后出路的人還是少數。
其實回憶一下,自己的大學還是很充實很幸福的,也希望大家可以珍惜大學的時光,享受大學的生活。
我后來學的是經濟,如果有這方面的問題,可以給我留言,寫論文寫累了,就想寫文章。
本文持續更新,等論文答辯完也總結出來。
圖片---花瓣網和自己拍攝
文章---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