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 書摘

平等并不意味著完全相同,四個25美分的硬幣跟一張一美元的紙幣完全不一樣,但卻等值。孩子顯然不能擁有那些基于更豐富的經驗、更熟練的技能和更充分的成熟之上的全部權利。成年人對孩子的引領和指導是很重要的,但是,孩子應該得到同等的尊嚴和尊重。他們應該在和善而堅定(而不是責難、羞辱)的氛圍中發展自己所需的生活技能。

控制過多 或 太過嬌縱,孩子都難以培養出責任感。孩子的責任感只有在和善而堅定、有尊嚴、受尊重的氛圍中,才有機會去學習具備良好品質所需要的生活技能,才能培養出來。

如果孩子把自己的聰明才智全都用在了操控別人、反叛和逃避上,他們怎么可能培養出成為有能力的人所必需具備的洞察力和技能呢?

正面管教:我們一起來制定對雙方有利的規則,我們還要共同決定在遇到問題時對大家都有益的解決方案。當我必需獨自做出決斷時,我會堅定而和善,維護你的尊嚴、給予你尊重。

當一個孩子體驗到自己的操縱策略不起作用的時候,他可能會再次試探,只是為了確定一下是否真的不管用了。當我們注意維護孩子尊嚴、尊重孩子并且態度堅定時,孩子很快就會明白,他們的不良行為不會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這會激勵他們在保持自尊的情況下改變自己的行為。

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可以用冷靜期的方法來處理。如果孩子的年齡足夠大,兩個人可以一起為問題找一個解決的方法;對于年齡較小的孩子,只需要使其感覺好起來,或者轉移一下注意力,就足以改變孩子的行為了。

懲罰可能導致的負面效果:
憤恨(Resentment):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
報復(Revenge):這回他們贏了,但是我會扳回來的
反叛(Rebellion):我偏要對著干,保證我不是按照他們要求做的。
退縮(Retreat):偷偷摸摸(我下次決不能讓他抓到);自卑(我是個壞孩子)

我們究竟從那里得到了這么一個荒誕的觀念,認定若要讓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讓他感覺更糟?

當大人們用過度控制的方式來管教孩子的時候,孩子們依靠的是“外在的控制”;那么,當大人們不在場的時候,又會怎樣呢?孩子沒法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對于正面管教而言,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就是孩子們更愿意遵守他們自己參與制定的規則。

值得強調的是,大多數父母認為在生氣的時候就要解決問題,其實,這是最不適合解決問題的時候。在生氣的時候,人們接通的是“原始腦”——其選擇只有“戰”或者“逃”。

很多家長或者老師對一些基本的概念并不理解,這導致他們曲解了很多方法,并用這些方法“贏了”孩子,而不是“贏得”孩子。所謂“贏了”孩子,是指大人們用控制、懲罰的手段戰勝了孩子;而“贏得”孩子則是指大人維護孩子的尊嚴,以尊重孩子的態度對待孩子。“贏了”孩子,使孩子成為失敗者;“贏得”孩子,則意味著獲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