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筆正文之前先說說這個標題,構思這篇文章很久,自然想到這個文題也很久,直到今天把它打出來,我才發現有點怪怪的,這也是我在后面注釋了一下的意義所在,這里的 將 是將要的意思,不與之前的 少 共同構成一個名詞,盡管出生在一個將軍的故鄉,終究是與少將這個詞差了十萬八千里的。
成都之行從計劃到規劃到實施歷時半年之久,從隨口提提到擱淺到重新提出到決定也是充滿了各種機緣巧合。
最初意識到成都是一個此時不去以后可能再沒有那種興致提起去的城市要追溯到去年薄少爺找工作之時,隨口提提的初初準備,等他口中的葉黃一直從10月等到12月,其實也一直覺得是自己的原因,一直拿不定主意,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時間,糾結陷入兩難。直至寒假吃飯慶祝建行offer之時,我發現原來那時的我不去還是有一些道理的,薄少爺在剛聽到我的不情之請時本來就只是將就答應,再于找工作的艱辛與壓力之下,葉子黃了落了,然后計劃也就黃了。
重新提出是哪時的一次偶然的聊天我忘了,反正是他給我提的。主要原因嘛,我也大概的總結了一下。一是寒假的常聚增進了情感,二是解決了兩大實事,人到也輕松。輕松之余也打起了lol,偶爾也有亮眼的表現。當然這是題外話。
3月份的這次重啟計劃,我也經過了很慎重的考慮,找到了兩位人生中很重要的伙伴進行了引入式的談話,終于還是以各種理由婉拒了我。于是又是一個人又是陷入反復的糾結與兩難,一是薄少爺馬上畢業,再不入成都,以后很難再有這么鐵的關系這么好的美食家這么牛的人生導師帶我去成都到處游蕩到處賞美食到處心靈旅行。二是自己一個人終究是有些不那么。放下一切雜念的決定下來是那天早上起來刷到薄少爺的微博。
你有多久單身一人不再去旅行,習慣下班回到家里冷冰冰的空氣。-一個人的北京
于是匆匆定了機票,于是晚上不出意外的得到了康不去的消息。
再之后的幾天收到薄少爺的計劃書,這半年的對成都的期待都一起迸發,恨不得即日啟程。回頭想想這段經歷,的確是有點意思。
4月初的入蜀不由得將我回家的日子提前到今天,也是很多機緣巧合 吧,但的確是有些思戀與擔心外婆,剛從外婆家回,看到最親的人還是依舊能在沙發上織毛衣,把家到處打掃得一塵不染也是一種心安。
唯一在家散心的日子不踏實的地方就在沒能陪她去參加答應陪她的考試。
再又結合今天去了以前去過很多次唯一印象就是魚腥味的遺愛湖,今日卻大有所不同所感的經歷。不由得想起與此異曲同工之妙的聽 飛到城市另一邊 薄少爺的所感,原來重要的不是去哪個地方,而是陪你去那里的人,以及經歷的事。不由得讓我更加期待這次的旅行。
看了下時間,還有20分鐘簡書網將要維護,真是不湊巧,剛好喝了點小酒的興致一下索然不知所蹤。其中遺漏了兩件小事,一件關于冒菜,一件與薄少爺賺外快有關。一件大事,就是此次小范圍近距離與她的出游。
待續 。
2014/3/22 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