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蒲松齡(清)
? ? ? ? 每想到“破釜沉舟”這個詞,就不得不想起那些初出茅廬的日子。六年前的日子,不如現在來的快,連4G網絡都還不太能被大家熟知,更沒有二維碼的存在,也沒有這么多的微信群,當然更沒有浩瀚龐雜的微營銷,連手機都還是按鍵式的諾基亞...然而,那些日子,是美好單純的。
? ? ? ? 大學剛畢業的時候,就選擇了培訓機構這條不歸路,沒有絲毫猶豫,只覺親身經歷了傳統應試教育的束縛,熬過了3年暗無天日的高中時期,擠過了高考那座獨木橋,拿到了那一紙文憑,一身輕松的同時,也覺得是否要做些什么,或者為將來的孩子做些什么,來緩和一下應試教育的奴役性質。
? ? ? ? 那時候最羨慕的是猶太人的孩子,作為這是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猶太人有著自己獨特的教育方式。他們從不逼迫孩子去做任何事,而是不斷地引導,引導孩子走向正確的方向,引導孩子鍛煉獨立思考及生活的能力。那時看的一本書叫《猶太人是這樣教育孩子的》,深受啟發,也反思了一下是否可以做那么一點點事情,來幫助孩子們從應試教育中找到一絲絲的樂趣來。
? ? ? ? 這個想法一做就是六年,最難的時候也反問過自己:你是否在螳臂當車不自量力?消極的時候,會喜歡讀魯迅,讀他的《孔乙己》,讀他的《少年閏土》,想象自己也曾有和他一樣的情懷,雖不是棄醫從文,但也頗有“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
? ? ? ? 一直到今天上午是寫作2年級班,這群還沒被傳統教育束縛太多的孩子,給了我莫大的激勵。一個“為什么”的游戲,全班10個孩子竟提出了一百多種不同的問題,平均每個孩子可以提問10幾個問題。這些問題是沒有經過加工的,是自發的,是由眼到心感覺出來的,這是最本能的潛意識狀態。
? ? ? ? 這節課上我是興奮的,激動的,看著這些奇思妙想真的像當初希望的那樣,如泉水般源源不斷地涌現,清澈純凈,如初生嬰兒般美好,便忍不住生發一種想要保護的心來。保護孩子的想象,最一個忠實的欣賞家,無論他們創造出來的是什么,只要看著聽著相信著...
? ? ? ? 這是我們的希冀,是當初給這個班取名“思泉”的希冀。無論前方有多少阻礙,無論面對多少質疑,都只會成為更加讓自己堅定向前的力量,在傳統教育中開出那一朵獨樹一幟的教育之花。或秦關屬楚,或越甲吞吳,從古至今,這個世界就是用來改變和創造的,我們要帶領孩子去發現這個世界更多的未知,感受生命因為創造而變得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