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地鐵早高峰,想必大家都是有所耳聞的。
行人或是面帶倦容哈氣連天,或是西裝筆挺表情嚴肅,
但都是步履匆匆。
我也總是那匆匆里的一員。
每天上班坐地鐵的時候我都和很多上班族一樣,雖然是坐電梯,但是在電梯上面是沿左邊“噠噠噠”地跑下電梯的。
今天剛上電梯要按照慣例往地下跑時,發現前面有兩個拿著很多行李的女生站在了電梯的左邊,擋了我奔跑的去路。
我是覺得有些不方便而心中略有不快。
索性站在那里開始想這個問題——
很多人都覺得,坐電梯站在左側擋了后面人的快速通過是沒有素質的表現。
她們的確是擋了我的去路給我造成了不便,可是我真的可以說她們“沒有素質”嗎?
在我還沒有來北京之前,在我的家鄉,那個小城市。
人并不多,電梯也從來不會很長,行人的步履也很少那么匆匆。
很多年前我就聽說過坐電梯要站在右側這個規定,當時還小,并不理解。
后來長大了,也并不覺得這規定有什么用。
原因很簡單——這個規定對我們那個小城市來說,根本沒有必要。
很多人,也根本不知道會有這種規定。
后來我來到北京,我也不知道是聽地鐵里的協管員重復太多次,還是誰明確告訴我應該這樣做,在北京待了四年后,我已經養成了坐電梯站在右側的習慣。
我的家人來京時,我會和我的家人講坐電梯要怎樣怎樣,
因為在這里是有這樣的規定的,或者,在這里應該是這樣做的。
這樣做是對的,但我并不認為,不這樣做,就是錯的。
雖然現在我坐電梯已經養成右側站立的習慣而不需要思考,但我依舊不認為不這樣做就是不文明,沒素質的體現。
就像我不會認同喝咖啡比吃大蒜高雅一樣。
用別人所不知道的東西踐踏別人的自尊,以『文明人』和『素質』用來標榜自己身份或檔次的行徑,在我看來是最下等的素質。
在我看來,“坐電梯站右側”,充其量只能被稱作一個城市的規則。
甚至,不能稱之為是可以被強制執行的規定。
因為這是人為創造出來的東西,而不是電梯被生產出來就附加的使用說明。
沒有一個電梯說是非得站在右側才可以使用。
你用幾個人制定出的適合一個城市的規則去規定所有人(其中有的甚至之前對此聞所未聞)——遵守就是文明,違反就是沒素質。
這邏輯,顯然可笑。
又或者,有的人想表達的是,我是見過大城市大世面高端規則的人這個意思?
那這素質,就更low得我不想說了。
對一個人最有力的攻擊是攻擊哪呢?
攻擊他的人品。
比如說他私生活混亂啊,早年間叫生活作風有問題,這在當年可是大問題。
說人沒素質這事兒也同理。
公共場合,誰不小心惹到你了,文明人動手多顯得不文明,大喊一句“哎你這人怎么這么沒素質啊!”
聽起來清新脫俗,殺人于無形,又顯得自己素質很高的樣子。
完美的殺招。
什么叫沒素質呢,剛剛我說了,坐電梯站在左側不算。
插隊呢,可以叫沒素質。
隨地吐痰,也可以。
可是當你大聲喊出“你這人怎么這么沒素質”的時候,
你的真實目的到底是想讓他把錯誤改正過來,還是想借貶低對方人品來大力地羞辱對方一番。
順帶著,抬高一下自己?
有一次我在宿舍樓下的便利店排隊結賬,有個小姑娘買的東西并不多,也有零錢,屬于給了錢不需要找零就可以走的那種,姑娘根本不會影響隊伍的速度。
排隊的不到五個人,這種情況完全可以接受,所有人也都沒有在意。
偏偏有個男生在狹小的便利店里特大聲地喊了一句“你這人有沒有素質啊?怎么插隊啊?”
當時包括排隊的人和收款的老板在內,每個人都感覺十分尷尬。
姑娘靜默著不做聲。
男生交完錢一副驕傲的樣子推門就走了。
整個屋子里的氣氛才開始緩和一點。
誠然,姑娘應該是排隊的,細究起來也是有錯的。
可是為人處世,到底要不要如此斤斤計較。
更何況,讓一個沒有什么大錯的姑娘在眾目睽睽之下那么尷尬,真的像是一個高素質的君子所為?
有一次我在知乎上看見一個女生講自己的男朋友最讓她感動的一件事。
那個女生說,她的男朋友家世很好。有一次帶她去吃牛排,那是她第一次吃牛排。
服務員照例問二位要幾分熟,女生不想顯得自己是第一次吃的樣子,思考了一會,說“八分熟”吧。
男生說:“你確定?”
女生肯定地點了點頭。
男生對服務員說“就聽她的。我要一份五分熟的。”
后來牛排上來,女生發現自己的牛排很硬。她的男朋友說:“你的牛排看起來好好吃的樣子,我們換一下吧。我喜歡吃熟一點的。”
交換之后,女生才發現原來牛排可以那么多汁可口。而她的男友也吃的津津有味。
她回去之后特地查了一下牛排的知識,想著下一次不要再什么都不懂了,她才知道——
牛排的熟度一般只有三分熟、五分熟、七分熟這種奇數。
……
“我們換一下吧。
“我喜歡吃熟一點的。”
……
她問男友,“你為什么不告訴我牛排根本沒有八分熟?”
男友回答,“因為我不想你覺得尷尬”。
女生感動得無以言表。
原來自己局促不安的情緒都被男友小心地呵護著,用這樣一種不被她所覺察的方式。
她說“他那樣照顧著我的自尊。從那一刻起,我就認定他了,我覺得他一定是一個很棒很棒的人。”
在公共場合不讓別人尷尬或是替別人化解尷尬,是很高等的一種素質。
地鐵里我經常會遇見不會換乘的乘客,有時會遇見甚至不會刷卡出站的行人。
但凡是有求于我,基本上我都會上前幫一把的。
我不是在標榜自己有什么高素質,我反倒認為,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你比別人多知道一些東西,無非是你比別人幸運能見到,又或是你比別人知道的早罷了。
那些東西就在那里,人們早晚自己會知道的。
誰都會有第一次,第一次時出現的任何窘態都應該被善意包容對待。
因為不光是別人,你也會有。
如果僅僅是因為自己見得多就覺得自己高人一等,那你的素質,可見一斑。
素質也從來不是用來標榜的。
你是什么樣子,你就是什么樣子,偽飾不來。
我有聽說過一個身體有殘疾的人說過,
“我的愿望就是希望我不是任何人的榜樣。我只是平常人,請像平常人一樣對待我。”
聽完心中一驚。
多少次我們激情滿懷,將這些身體有殘疾的人們樹立成勵志的楷模。
這在我們看來是多么“文明”,多么好的大好事。
卻未曾注意,把眼光放在他們的傷口,用充滿同情的異樣眼光來看著他們,這對他們來說是多么大的傷害。
看看這就是所謂的文明人的我們所做的事。
所謂的高素質。
說到底,還是在標榜著一些什么吧。
不由得深深自省。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包容他人的無知,包容他人的不同,照顧著他人的自尊和感受
同時也對自己的知之甚少保持警醒和謙遜,對這個世界那么多未曾知的事物保持深深地忌憚,
人的德行才會如同大海一樣廣袤而深不可測。
你的行為是什么樣子,你的素質就是什么樣子。
而你的素質,就是你所能看到的,這個世界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