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成年人的世界中,語言是我們獲取信息的途徑。
可是孩子和大人卻截然不同,在兒童世界中,游戲活動是他們交換信息的方式。
只有在游戲中,孩子才能真正的展現(xiàn)自己。
著名的教育學家盧梭主張自然教育理論,在他的著作《愛彌兒》中,就有提到:
通過游戲更能高效的了解孩子~
那么,有什么游戲活動適合帶著孩子一起參與?
如果你沒有頭緒,那你不妨試一試這五件事:
第一件事:親近大自然
說到親近大自然。這個時候,很多新手爸爸媽媽可能會問:帶孩子出去需不需要計劃玩什么呢?
畫小可想說,其實我們不用擔心,在大自然中有太多可以探索的東西了:
路邊的草、野花、蝴蝶等等都能引起孩子們的興趣。
在理查德 ? 洛夫所著的《林間最后的小孩》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兩個在家里百無聊賴的孩子,父母讓他們去房子后面的田野里玩,并告訴他們:“兩個小時之內不準回來!”
結果,兩個孩子好幾個小時之后才高高興興地回到家里。
由此可見,孩子悶在家中難免會感到情緒低落,同時也會向往著外面的世界~
各位家長在周末的時候,可以多帶孩子出去走一走,呼吸新鮮空氣。
能讓孩子切實的理解自然景物,增長孩子的見識,同時還能調節(jié)孩子的情緒,讓他們更快樂。
?
第二件事:美化室內家居環(huán)境
在家庭中,我們也需要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充滿人文關懷的藝術環(huán)境。
可以利用臥室、客廳、陽臺的一角為孩子布置一個專屬于孩子的“小天地”!
采用明亮活潑的色調、充足的光線、柔軟自然的材質、靈活的格局,并保持安全、干凈。
在這個“小天地”里,可以放置孩子們感興趣的且有教育意義的玩具。
如果平時有空,家長和孩子可以一起做一些手工DIY,在歡樂和諧的環(huán)境中,更容易打開孩子心扉呢~
?
第三件事:閱讀經典兒童文學作品
相對于給孩子口頭說他們反感的“大道理”以此想要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
不如借助經典文學作品的力量,讓孩子能輕松愉悅的汲取知識、豐富他們的內心世界。
對于兒童文學作品,推薦文字和插畫相結合的內容,讀起來沒那么枯燥,更容易讓孩子接受。
畫小可推薦幾本非常好的經典兒童文學作品:
莫里斯·桑達克的《野獸國》;
貝西·艾芙瑞《生氣湯》;
凱斯特納的《5月35日》;
黃蓓佳的《今天我是升旗手》《森林報》;
金子美鈴的《向著明亮那方》《王爾德童話》和《天使母雞愛瘋狂》。
陪孩子讀一本好書,書中具有教育意義的各種小故事,淺顯易懂。
能讓孩子愛上閱讀、從書中學會思考、更容易面對生活中的快樂和悲傷,學會愛和勇氣。
第四件事:參觀藝術館
藝術館:泛指博物館、美術館、科學館以及沉浸式藝術館等...
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藝術館,都是豐沃的資源呢~
家長可以從朋友的角度來邀請孩子一起去參觀藝術館。
不僅可以讓我們從藝術館中汲取靈感,也可以引發(fā)孩子的思考,陶冶他們的藝術情操。
在參觀的時候,你家孩子說不定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的驚喜:
說不定孩子還能從另一個角度去看藝術作品,這是一件激發(fā)他的想象力的好事兒~
?
第五件事:擁有屬于自己的愛好
現(xiàn)代的孩子壓力越來越大,平時不僅作業(yè)堆成山,周末還被各種強制性的補習班占滿。
難怪有不少孩子會關閉自己的心門,變得悶悶不樂的。
想要改善這一情況,讓孩子擁有一個屬于他們自己愛好是最佳的解決辦法。
給孩子適當的減減負,平時該學習的時候認真學,等到周末的時候也可以讓他們放松一會兒。
讓他們自主選擇興趣班是最好的選擇,比如舞蹈、唱歌、手工、繪畫等等都是很好的選擇。
池田大作說過:
每一個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人,絕不是父母的所有物,他的人格是構成社會的組成部分之一,這一個人格必須用充沛的愛來培養(yǎng)。
希望所有的家庭親子關系和睦,也都能成功走進孩子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