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和幾個朋友聊天,大家紛紛吐槽每天工作壓力大,到處都是鐵板一塊,很多事情都推不動。
做點事情整天求爺爺拜奶奶,看別人臉色,偶爾還被懟得心里直冒火。大伙紛紛感嘆打工人的生活太艱難了。?
只有一個朋友說公司新來的CEO特別有能力,特別搞的定。
我們紛紛透露出好奇的眼神,想知道究竟有多厲害?
原來他們公司以前也是各種部門墻,各個團隊各自為戰。等級意識極強,每個人還都覺得自己是個角兒。
沒想到新來的CEO,三下五除二,一年多時間里,整個組織架構做了大調整,業務和思路都理順了,業績也大幅增長。
老CEO幾年啃不了的硬骨頭,到他手上似乎都不是個事兒,刷刷刷紛紛搞定。
我們這些苦命人一聽有高人,頓時眼睛都亮了,一個個脖子伸得跟大鵝似的。紛紛向他求教,有什么高招絕招?
朋友清了清嗓子告訴我們,這CEO真是有兩把刷子。他來兩個月,就做了兩個讓大家拍手叫好的大事!
第一件是幫大家改善了伙食。公司對面一家飯店經營不善倒閉了,CEO大手一揮,直接把那家店面盤了下來,做員工食堂。
然后花了大價錢請了最好的供應商,現在伙食上就特別好,價格還特別低。
中餐、西餐、面點樣樣齊全。早上可以吃到生煎、豆花、小餛飩。中午晚上可以選港式、日式、西餐、本幫菜。
上周有一天還辦了大閘蟹日。小伙伴們都紛紛發朋友圈感謝公司加菜!加班時候也都覺得更有精神了!
還有一件更是大快人心,CEO把報銷制度改了。
他們公司之前是用一個全球的報銷軟件,叫什么坎坷(Concur),每次報銷卡得要命不說,還老是報錯。各級審批放款時間又特別漫長。搞得同事們怨聲載道。
新CEO來的第一個月每天都在一線跑,聽了很多同事的心聲。
最終決定上線一個本土的智能報銷系統,還把報銷的制度從事先審批改成了事后抽查。”
原來審查材料多、流程漫長而且麻煩。現在好了,上線了新系統,先AI審核,通過了就直接財務放款,直線經理都不用審批。
有伙伴問:萬一有人想鉆空子騙公司的錢怎么辦?
CEO說了,我們要相信我們的員工,而不是像防賊一樣防著你們。
我們先放款,不用大家為公司賣命還要墊錢,解放大家的時間、經濟和思想負擔。
解放的生產力和時間帶來的收益會大大高于可能的損失。
此外,后臺會結合AI系統和人工篩查,對有疑問的5%消費進行針對性調查。
如果查到任何故意的欺詐行為,就是直接解除合同。因為你辜負了公司對你的信任。
聽了朋友的分享,我只能由衷地感嘆:高!實在是高!
這個新CEO高明之處就在于切入點好,一個在吃飯這件大事上,另一個切在最討厭的報銷上。
這兩個切入點完美地解決了大部分員工的日常性疼痛。
所謂日常性疼痛,說的是日常雞毛蒜皮的小事會消耗一個人的心力,讓你放棄變好的念頭和更高的追求。
成功的變革項目,都要在最初階段幫助團隊消滅一些日常性疼痛。
這就是變革初期的“速贏”項目,要能讓組織內的每一個人快速感受到變化。
讓同事知道這個變化對我有益,而且還要有利于我放下包袱,按照共識的方向往前沖。
這么一來,員工的意愿系統就能逐漸打開了。
午餐不可口,報銷流程復雜都是最典型的日常性疼痛。
這事說出來都不是什么事,但是實實在在消耗著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
CEO這么兩件事情,從小的點切入,真正讓每個人都得到了實惠。
除了吃飯方便了,伙食變好了,節約了同事報銷的時間精力和等待時間,還解放了經理們審批的壓力。
這可以說是一箭多雕。在同事們心中的口碑和聲望也在這兩件小事里建立了起來。
在中國人的文化里可能把這些都叫做小恩小惠,表面看很不屑,但受益的時候內心還是喜歡的。
另一方面,由于資源的限制,領導者也很難給人們帶來大恩大惠,所以只能從這些小地方入手。
更重要的是,這些措施讓同事們看到CEO幫助他們的誠意,這才是“速贏”項目真正的收獲。
同事們都滿意了,包袱輕了,少了后顧之憂,自然會投入更多時間為客戶創造更多價值。最終受益的也是客戶和公司,這是一種傳導效應。
在變革過程中,好的“速贏”項目要具備這樣兩條標準:
第一,不是交易關系,而是組織的誠意表達。
“速贏”項目是不求回報的。
它并不是為變革放誘餌,引大家上鉤,而是發自內心地解決員工們的實際問題。
曾經有一所學校剛改善了食堂伙食,第二天就要求老師每周交教學反思。
老師們大呼:“原來改善伙食是假的,給我們增加工作量才是真正的目的啊。”
于是,變革的抵觸情緒更大了。這就是發心不誠導致的。
第二,要結合人的需求層次來設計。
前面講人是靠意愿驅動的,而每個人又是有差異的,沒法用統一的方式滿足。怎么辦呢?
其實可以結合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來設計“速贏”項目。
這些項目可以跟人的需求層次相匹配。
比如,改善伙食,滿足的是生理需求;而調整報銷制度,滿足了尊重的需求。
這些需求本身也并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有的人在物質層面的需求大一點,有的人更希望精神上得到滿足。
在領導變革的過程中,千萬不要輕易指責員工怎么境界那么低。而是要讓大家先看見利益,再看見成長。
到這里,我們應該就能理解這位CEO后面為什么可以勢如破竹了。
因為他對人性和如何推動變革有著深刻的理解。
CEO的角色應該也是首席服務官,必須研究組織發展的需要,研究同事的需求、客戶的需求,來為組織里的每個人做好服務。
作為變革者,你只要有了這個“首席服務官”的自我定位,“速贏”項目就會成為你隨時可以啟用的法寶。
什么時候安排一次體檢,是否要增加一些健身空間,這些項目都可以成為你的服務內容。
理清了這個思路和方向,你就再也不會說“這個學不了”、“那個做不到”了。更多的好項目都會源源不斷。
當然,速贏只能開一個好頭。要做成一些大的變革沒有那么簡單,后面的挑戰還有很多。
至于之后那位CEO還帶來什么其他關于變革絕招呢?
我們下一期再聊。
歡迎留下您的觀點與問題,我們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