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愛別離苦及求不得
古希臘神話里講過一則故事,太陽神阿波羅對自己的箭術很驕傲,有一天他看到一個光著屁股的小屁孩也拿著箭,就羞辱小屁孩的箭毫無用處。受了屈辱的小屁孩高傲地回答阿波羅:“阿波羅,你的箭百發百中,能射中每一個人,可我的箭只射中你一人。” 于是這個小屁孩拿出兩支箭,一支射向阿波羅的心,一支射向河神珀紐斯的女兒達佛涅的心。小屁孩當然沒有這么好心讓他們相愛,他射向阿波羅的箭是喚起愛情,而射向達佛涅的箭則是毀滅愛情。
阿波羅愛上達佛涅,達佛涅的回應則是逃跑,阿波羅追得越兇猛,達佛涅就跑得越快。最后,達佛涅為了逃避阿波羅的愛戀,把自己變成了一顆月桂樹。那個射出兩支箭的小屁孩是愛神厄洛斯。
偉大的太陽神阿波羅也抵不過愛神之箭,如此瀟灑倜儻、英俊風流、才華橫溢,也無法贏得喜歡的人的芳心。更何況是作為凡人的我們呢,也逃不脫愛情之苦,佛經里稱之為八苦之愛別離苦及求不得苦。
2. 從結束開始
有位朋友失戀了,在微信上和我聊天,而我語言蒼白一時之間實在是找不出什么話語來安慰。作為朋友,我亦不想你遭此罪,然而有些洶涌的河流只能你一個人渡過去。
失戀,對于大部分人來說一時之間都是無法接受的,甚至會覺得痛苦難耐。佛教認為人生皆苦,而失戀則是佛教八苦之愛別離苦及求不得苦,所以我們要明白苦只不過是人生的常態,當體悟到這個的時候也許就不會那么苦了——自己和別人并無兩樣。既然痛苦并無兩樣,那么也要相信恢復也并無兩樣。
失戀是一段親密關系的解體,也即意味著一段關系的結束,但是結束不是結束,而是開始。因為這是一個極其難得的反思、審視自己的機會。蘇格拉底曾經說過“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一過”,現在機會來了就要好好抓住。
當處在親密關系中的時候,我們是在一個舒適區,而一般人人在舒適區內獲得進步是比較小的。現在失戀了,從親密關系中走了出來,也即走出舒適區,走出舒適區域意味著成長的可能性,不要讓這個機會溜走了,即便在痛苦中掙扎是如此之難。這個時候首先要讓自己接受失戀的這個事實——想盡各種方法讓自己接受。也許會喝莫名其妙的酒,度過數個日不能食,夜不能寐的日子。即便是像公園里的大叔大媽認為撞樹能強生健體的奇怪偏方也要去嘗試啊。
這個時候的思考絕對不要過度自責,不要急著尋求一個確定的答案,因為這個時候永遠都得不到滿意的答案。等到有一天,你覺得沒有那么痛的時候可能會冷靜下來仔細地思考,然后再過了很久很久,才能恍然大悟,“啊,原來是這樣”的茅塞頓開就會出現在你腦海里。
鑰匙永遠不在鎖上,最好去別處尋找打開問題的鑰匙。所以這個時候也可以“隨心所欲”去做自己一直想做而沒有做過的事,也可以認識新的朋友或者重新聯系不熟悉的朋友和他們聊聊天。允許自己在一定范圍內做些“傻事”。在這其中,如果你想恢復自己,一定會有所體悟。
所有失意時光都是難得和自己相處的好時光。
3. 悉了是、知本無
即便是杯水車薪,我也還是想把這兩段話送給你,和還沒有失戀的人。
以暫時保管的心情面對愛:
莊子說的一個故事,有一個人擁有一個寶貝,他每天都把寶貝帶在身上,因為他覺得每個人都想竊取,他很不放心。有一天,他在換衣服時,差點把這個寶貝弄丟了,他覺得好難過。莊子就說,你覺得這個寶貝是你的,家人拿去就是失去,可是你如果把它想成這個寶貝是你家的,那么即使被家人拿去,還是在家里,還是你的。
他覺得有道理,就開始把東西放在家里。可是有一天,這個寶貝被鄰居拿走了,他覺得很受不了,他失去了這個寶貝。莊子就說,你如果把這個寶貝當做是整個社區的,即使被鄰居拿去,還是你的,不是很快樂嗎?
后來,這個寶貝又被其他村莊的人偷走了……莊子就一步一步把他的愛擴大,最后就是以“天下為私”,如果你覺得這個寶貝是天下所有,那么不管它到哪里,都是你的。莊子的意思是人皆有私心,但可以把私心擴大到整個天下,這句話聽起來很吊詭,可是,它就是一種智慧,非常難做到,但不是絕對不可能。用這個種態度去面對自己最愛的東西,所有被稱為寶貝的東西、你最害怕失去的東西,你才不會害怕。因為沒有一種東西是不會失去的,即使是在空間上你沒有失去,總有一天你也會在時間上失去。
所有的“寶貝”你都只能暫時保管,用一種暫時保管的心情,去面對愛情,其實會好過一點、寬容一點。而且,既然是個寶貝,就絕對不會只有你一個人愛,如果只有你一個人愛,它就不是寶貝。這里面的沖突,自己慢慢去體會、去調整,當你失去的那一天,你會少一點憤怒、少一點怨氣、少一點嫉妒——我只是說少一點,不是沒有,因為連我自己也做不到。(蔣勛《生活十講》)
把自己當作這個世界的客居者:
我們就確認這樣一個歸依,這樣一個安心,在娑婆世界我們就稱客居了。這客居很重要!我們客居娑婆,等于說是客居在作用的狀態下,它是雜染的作用,你的業習也不過是客居。你現在居住的世界是客居,你所有的財產也是在客居下得到的,失去了也沒什么,都是客居下的東西。在客居下我們就好認知這個世界了,對這個世界得失或善惡的固執就慢慢淡化了。我們把固執的認真變得輕松、開放,我們的心智與作為也就從容起來了。你在這個正定聚就是安心從容地生活——你能從容起來!在這個多災多難、相互擠壓的娑婆世界中作為,你若沒有一個安心處所,那真的不安穩,尤其生老病死的變異會使你不安穩。無論你考慮不考慮,它都是那么現實與不可操縱。(慈法師語)
悉了是、知本無。我自己常用這十二字來觀照人與人之間的因緣:因緣散、因緣會、悉了是、知本無。因緣來了就好好珍惜對待,走了要體悟到其實是散聚本無,所謂能如來者也要能如去,隨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