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自己才能愛生活
——心靈沙龍《如何愛自己》現場實錄
12月21日下午,30余位讀者與心理老師扶鵬團團圍坐,相聚在這難得覓見冬日暖陽的美好下午。南昌晚報首期心靈沙龍“如何愛自己”如期在“我們家兒童藝術教育工作室”舉辦,沙龍現場熱鬧異常,笑聲連連,幽默的扶鵬老師不時用玩笑點燃與會者的內心火花,讓大家在放松的氛圍中體會當天的沙龍主題:“如何愛自己”。
我們都是從自己去看到這個世界
這不但是一場心靈沙龍,同時也是一場音樂的聚會。沙龍在悠揚的陶笛樂曲《千年風雅》中拉開了序幕。隨后,扶鵬老師侃侃而談,在對“名字”一詞的解析中開啟了這趟心靈之旅。
“我們每個人都有名字。名字是‘我’的記號,每個人的名字都是父母取的,父母賦與我們的名字以一定的意義,可以說,它都是父母對我們的期待。有人說我的名字很土,叫什么紅呀、艷呀的,不好聽,但實際我們可能并真沒有真正去揣摩父母為什么給我們取這個名字,它是帶著什么樣的希望而來。所以呢,我希望我們大家從名字開始,去給自己內心一個認定,‘我’的意義在哪里,父母賦與的那個我在哪里?!?/p>
之后,扶鵬老師帶領大家做了一個互動游戲。她要求大家在一張紙上寫下自己的工作、姓名、愛好,并在空白處隨機地畫一幅畫,為畫配上三個詞語,然后與鄰座組成搭襠互相交換,并向對方介紹自己寫下的內容。這一下子,現場的氣氛就熱絡起來了,從四面八方來臨的陌生朋友們頓時拉近了距離。他們相互之間熱烈地交談著,十分鐘之后,扶老師說:好吧,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下吧。有趣的是,大家卻覺得還沒有聊夠。
在分享的環節中,扶老師要求五對陌生的搭襠出來介紹對方。有的朋友在介紹對方的時候,不停地表達著自己的驚喜,說感覺對方正是與自己十分投緣的朋友。十分奇趣的是,在現場能夠相遇的每對搭襠似乎都有著某種因緣。一個熱愛仁愛奉獻精神的心靈工作者正好遇上了另一位同樣樂于分享的人,他們成了搭襠。而一個失戀的姑娘正好遇到另一位也同樣失戀中的女孩,她們也同樣成了搭襠。分享的過程是笑料迭出,對搭襠的介紹往往十分地有趣,不時引起全場的哄笑,氣氛十分地歡樂。
五對搭襠相互介紹的環節完畢后,扶鵬老師引導大家去看到一個真相——往往我們在介紹別人的時候,口中表達出來的卻都是自己,“我感覺她如何如何,我驚奇她在做著什么什么……而幾乎大家都不記得對方的名字。我們往往關注的不是對方本身,而是這個人所附帶的一些東西,或者說我們總在試圖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到這個世界,總是試圖通過他人來表達自己?!?/p>
這個環節讓大家很好體會到了什么叫做“世界是自己的倒影”。原來我們都是在從自己的眼中去看到世界,所以說“自己”是多么重要的一個東西。扶鵬老師還談到,這隨機分享的內容里包含了許多的“無意識的巧合”,這也就是心理學為什么那么有趣的原因,它可以解讀許多人類行為背后的真相。
“我們是如何愛自己的”
在熱絡的互動游戲結束之后,扶老師帶領大家進入下一個環節“我們是如何愛自己的”?,F場的與會者們紛紛說起:“我是如何愛自己的”。
A:我會買一本好書看。
B:我會烘培甜品給自己吃,讓自己可以有獨處的時間,這會帶給我心靈的滿足。
C:我是位老師,孩子們上課很吵鬧,我這兩天嗓子啞了,我自己買藥給自己吃了,今天嗓子就好多了。
D:在我身心疲憊的時候,我會一個人去旅行,與自己獨處。
E:我不高興的時候會找別人的麻煩。我這個人就是個麻煩客。(扶老師評點:難怪你氣色那么好。大家哈哈大笑。)
F:不管我家里有多少家務沒做,我都會設法把自己打扮漂亮再出門。
G:我覺得愛自己就是在家不和老公孩子較勁,自己讓自己達到舒服自然的狀態才是愛自己。
H插話說:可是夫妻兩個人就是合不來,沒有辦法不吵架呢?(扶老師道,如果過不下去,可以分開,離婚,或者對孩子影響少一點。)
H:可是家里有孩子呀,父母都是為了孩子才不離婚的呀!(扶老師:離婚一定對孩子有創傷,這個是肯定的。但是不離婚而又整天爭吵的夫妻對孩子的傷害更大。相較而言,我們應該選擇對孩子創傷更少的方式。離婚的時候如何與孩子溝通也是一門學問。)
I:關于父母爭吵而不離婚的事,我說說我的想法。我父母關系奇差,我成了這個家里最終的受害人。我從童年時就開始想要自殺,各種方法都試過,可是各種原因我都死不了。我長大以后,用了很大的力氣來修復自己的心靈創傷,什么都學,什么都做,最后身體還是出現大問題,年紀輕輕就渾身病痛?,F在一切都在慢慢好轉。我父母總是強調說他們是為了我而不離婚的,可是我會想對他們說:你們趕緊離婚吧!我謝謝你們!
(記者點評:這位女士的發言,很好地告訴了每一個參加心靈沙龍的人:家庭非常重要,每個人的成長環境都是每個人內在自我最初的發源地。如果感覺自己不會愛自己,不懂愛自己,就要從家庭環境上去尋找原因,去學習矯正自我認知。)
J:我常常忘了愛自己。我都把時間付出在別人身上。
扶老師點評:有時候我們需要建立自己和他人的邊界,這是自愛很重要的一個部分。我是個心理咨詢師,如果人人都需要我,我把所有時間完全免費無償地付出在他人身上,那么試問:我在哪里?我們心理咨詢師經常要告訴自己:我不是全能的,我不是上帝。我必須要先做好我自己,把自己愛惜好,才可能有身體、精力去做我想做的事。
如果你常常忘了愛自己,你內心可能會對自己有一個預設:“我要幫到別人我才有價值”,那么這個自我感是需要去加強、彌補的。為什么心理咨詢師要收費,不去免費搞公益幫助別人?因為收費也同時意味著咨詢師跟來訪者之間是完全平等的關系,來訪者會有微妙的心理覺得我付了費,那么我應該理直氣壯地麻煩你。
我們要“樂于助人”,但不要“助人為樂”,如果只能從幫助別人上面去找到快樂,這個自我感是虛無的。而且這樣自己和他人的邊界也沒有了。很多人容易在幫助別人的時候侵犯別人的邊界,比如常說的一句話:“我是為你好”,但卻沒有去想到人家愿意不愿意要你幫,人家高不高興你這樣。
和自己談一場戀愛
接下來,扶鵬老師引導大家去了解自我。
“我們可以回顧一下,我們在戀愛時,是如何去看到我們的戀人的?那個時候,我們是不是都是力求表現自己的優點?把自己的缺點藏起來了?而我們是不是感覺我們的戀人什么都好,幾乎沒有缺點?那么如何與自己談一場戀愛呢?當然是從肯定自我開始?!?/p>
這時有人插話說:“那么扶老師,自愛和自戀有什么區別呢?”
扶老師說道:“這個問題太好了。自戀其實也分成是健康的自戀和病態的自戀兩種。健康的自戀是一個人發展自我的基礎,如果一個人對自我認可不足,那么他的自我感是不足以讓他健康生活的。但如果一個人對自我的認知出現了過分的趨勢,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厲害的人,可是誰都不欣賞自己,這個就不恰當了,就可以叫作病態的自戀。我們對自己的自愛必須是有現實感的。因為我們是生活在現實社會當中,如果一個人的世界中只有自己,沒有別人,這也是病態的自戀。
那么我們從自己身上找優點,了解自己的優勢,肯定自己,這是健康的自戀,是必須的。
同樣一件事,對自己認可度高的人就很容易以正面的角度去解讀這件事。但對自己感覺不好的人就更容易從負面的角度看待這件事。
就像我們前面做的互動游戲一樣。其實,我們大部分人沒有學會真正專注地傾聽,放空自己的感覺去感受別人。在家里,你的愛人經常跟你只說了半句話,你就會說,你要說什么我還不知道!你看,我們大多數人就是這樣自以為是。
其實,在對自我的認知上,我們要知道,我們不是無所不能的,同樣,我們也要知道,我們不是什么都不行。當你對自我的認知維持在一個中間點的時候,就是自我感比較健康和良好的時候,這樣的人通常是比較懂得自愛的。
從小受到苛刻指責的人,就比較會習慣于去找自己的麻煩,就是所謂的自卑,總是覺得自己不好,什么都是自己的錯,他會常常對什么都很內疚。其實如果不找自己的麻煩,也不找別人的麻煩,這是最好的。不過人總是會有麻煩,當你有麻煩的時候,學習去向親密的朋友傾訴,而不是壓抑在心里,會比較好地舒緩自己的情緒,比較有利于更好地愛自己。
一個人只要承擔起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承擔起自己可以承擔的部分,讓自我感覺、自我邊界更清晰一點,會比較有好處。
愛自己要從內在開始
“我們知道要愛自己,但我們會愛自己嗎?其實人在婚姻中都可以去發現,愛人之間對對方的愛往往并不是某種外表的、物質的愛,而是對愛人內在某一部分的肯定。所以一個人更重要的部分往往是內在?!?/p>
“我們在家里要習慣于說好話,好話又不花錢。夫妻之間盡可能多一點親密的肢體接觸,可能有些男性不怎么愿意去表達情感,沒有關系,山不過來,我過去?。ù蠹液逍Γ┓蚱揸P系當然也是自我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如果夫妻關系都不好,你的自我感怎么好得起來呢?努力讓夫妻關系和諧,然后你就有底氣、有更好的力量去好好自愛了。”
有人插話說,如何讓老公以自己為榮耀?扶老師回答:“千萬不要期待老公會以你為榮耀,千萬不要為此去做很多事。到最后你會把完全的自我都搭進去,會特別辛苦。女人不必如此。相比而言,認可真實的自我,好好對待身邊的人,把周圍的人際關系搞融洽,這也是自愛的一種方式。愛自己的方式可以多一些,不要只用同一種方式愛自己,這會是有問題的。
這時有人說:我的性格就是喜歡對任何人好,不愿意得罪任何人。扶老師說:“這是害怕沖突、害怕破壞關系的表現。一個人不敢表達真實的內心想法,也是害怕自己不被周圍世界接納的表現?!?/p>
某女士說,人要是有錢有事業就不會沒有自我。扶老師對此解析說:“很多人在事業頂峰的時候自殺,這是為什么?其實自殺和金錢、地位沒有關系。有的人拼命逼自己做事,拼命逼自己出人頭地,出人頭地之后呢?自殺了。有的人不知道自己該吃幾兩飯,做不了的事也逼自己去做;有的人卻是相反,他碰到利益就退縮,碰到爭端就逃避,自己應該得到的東西也不愿意去爭取……這種種都是不愛自己的表現。
那么什么樣的人是能夠愛自己的人?什么樣的人是無法愛自己的?我想,那些內心對自己有確定的認知的,知道自我的定位的,對自己有清晰了解的人,會是比較懂得自愛的人。生活在健康的家庭氛圍中長大的人,自我的基礎會打得良好一點,會更懂得愛自己一些。但也并不是所有經歷家庭創傷的人不懂得自愛,有些人他會在成年的生活中修復一些創傷,或者有些人天性就不容易以及受害者的角色自居,成年以后他也能夠很好地自愛。
小貼士:扶老師為大家總結“人應該如何愛自己”
其實愛自己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愛自己的,愛自己是需要大量智慧的。在沙龍的最后,扶老師為大家總結了幾點愛自己的方法:
愛惜自己的身體,任何事不超負荷地做;
關注自己的內心,了解自我,對自己寬容,不強求自己做某事;
斬斷代際重復——人總是不自覺地陷入早年關系帶來的模式,模仿父母生活,我們需要自我治療,用修復創傷來斬斷不良的重復;
擁有自己的交際圈,束縛于家庭、對家庭忠誠的人其實也是在束縛家人,束縛自我;
學會做真實的自己,要堅定地去愛自己,不輕易因為周圍事物的變化而隨意改變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堅定地做自己,會讓自己更有力量;
保持夢想,保留對所有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有夢想和有好奇心的人不會是空洞的人,他會朝氣蓬勃地去生活,對一切都接納和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