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寒假第一次和同學見面,在快要開學的前幾天,除了生病沒有動力,懶癌發作也讓我喪失了大部分的熱情。
如果不是D即將返校,答應好的會面可能又要推延到下一年。
見面之前很害怕犯尷尬癥,但是互相足夠真誠與和善,又有著畢業之后不經常卻也不間斷的聯系,竟也能聊到天空微暗將吃晚飯的時刻,一壺茶、暖黃色的燈光,都不失為一場舒心的會面。
我沒有太多的事情想要訴,用大部分的時間傾聽。
不太喜歡涉足旁人的空間,不是沒有八卦的精神,而是不善于刺探,但是你們口中的過往和將來我都覺得有趣,畢竟回憶和展望都是美好的東西,沒有人不樂意接受這樣的分享。
和普通同學的相處一向涇渭分明,很少或者幾乎沒有和異性單獨相處的經驗,不善于交際總是輕易脫離人群。不會處理關系尤其是這種異性之間的友誼更讓人為之頭痛,冷漠和曖昧都會讓人覺得不舒服。
談起改變,D說自己以前也不愛和不熟悉的人說話,當然我不知道這是多久的以前,但是慢慢改變,交很多朋友,認識很多人,練就和不熟的人也能變熟悉的本領。我說我也曾嘗試過改變,但總是在一段時間過后的某一天突然喪失熱情。D說那一定是你收到的回應不夠。聳聳肩,只是不再想融入和打破。
就像提起以前的同學好友,有些人不再是記憶中的模樣,于己而言,那種改變讓人面目全非,不再有聊得來的話題,連觀念都沒有一個地方可以接軌,話不投機不再聯系。是這種改變。
和D是高中一年級的同學,同窗僅半年,但彼此認為是可交的朋友。高中的時候多次分班,衍生出不同的交際圈,重合或者不重合,總有格外偏愛的團體,D坦言最喜歡的就是第一個半年所結交的好友同學,他說喜歡那個班級的氛圍,和諧融洽及團結。對于這些,我卻總是不能產生很強烈的參與感。D覺得,是由于對周圍的人和事都太過不關心才會產生這種情緒,令人比較愉快的是,D并沒有想要去建議或者認為我該改變什么,沒有站在高處隨意指點,這是我認為會讓人很舒服的品質。
也聊感情,畢竟雙十年華,多多少少都會被追問交友情況,我知道D上半年是戀愛中,但是卻不知道現在已經分手,D說這段感情真的讓人成長很多,經歷了一些不好的事情,才知道有時候是不能一味地投入以至于將后路斬斷,他說不知道以我空白的感情經歷能不能理解,也度過一段分手后的頹廢時光,才知道是會有這樣的悲傷。
我們很多時候會被追問這樣的選擇,愛與被愛,喜歡與合適。要勇敢去愛還是等待被愛,是喜歡在前還是合適在前,愛與被愛我不知道怎樣回答,誰不想兩者兼得?或許天生軟糯等待被愛,但又如何能預知漫長的一生會不會遇到一個讓你披荊斬棘不顧一切也要追求的去愛呢?
D覺得合適遠比喜歡重要,但我覺得只是因為合適在一起會有多難過。大概還在期待有那種得知要見面整個身體的細胞都在雀躍的人出現,不必比愛濃厚,純粹的歡喜更讓人心動。
我總覺得自己是一個對很多東西都不過于執著的人,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沒有特別喜愛的東西和領域,這種理智讓生活少了很多牽絆卻也有些平淡,大學生活過半,卻還是沒有找到能夠投放自己熱愛的地方。D是工科男,動手能力很強,專業也很好,起碼能讓自己燃燒熱情。我聽他侃侃而談,講很多有關自己的努力與喜愛,說實話是有些羨慕的,因為自己帶著迷茫,遇到這種目標明晰定位準確又正在努力的人,就會覺得,真好。有所期待,有所愛。
很快就要開學,來臨的是未知,不變和應該堅定的是努力與尋找,始終認為生活會越來越好,不管目前是何種狀態。翻高中筆記本的時候,上面摘過一句話,命運給你一個猝不及防,就是讓你即興發揮,給你一個未知下落,就是讓你重新塑造。命運還沒有對我們做什么,我們目下所能做的就是尋找、努力和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