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網址:經典共讀:《思考,快與慢》活動介紹
004.170626 序言第二部分的分析閱讀
收獲
1.可得性法則(availability heuristic)
-
定義和推論
可得性法則是指依靠記憶作出判斷的方法,也叫做可用性捷徑(依賴記憶搜尋的容易度)。
對經驗法則的依賴必然會導致人們判斷時的成見,或者說成依賴捷徑所造成的可預期的偏見錯誤判斷(a heuristic produces a predictable bias in judgments)
可得性法則(捷徑)原理@易仁永澄.png
-
關聯自己
- 反思養育孩子中的問題
背景:孩子處于2歲左右叛逆期,開始有強烈的自我意識,但是還不能清晰明確表達,有時突然無故大哭不止,安撫無果后就會采用呵斥或是威脅的方式進行應對,但卻并沒有實際效果。
分析:呵斥或是威脅手段就是一種可用性捷徑,因為腦海中小時候的經歷還有成人世界的相處規則而被輕松調用出來,從而產生偏見和錯誤判斷,我認為呵斥或是威脅送走孩子的玩具能夠讓孩子停止哭鬧,但是卻被現實打臉。記得趙薇在教育孩子上的一個小例子,就是套用自己小時候被父母打罰的經驗方法用到自己孩子身上卻起到反效果。
改進:如果我能不斷學習并踐行《無條件養育》中無條件的愛,那么可以形成一種正確捷徑,這樣在養育孩子過程中就不容易產生偏見,作出錯誤判斷和決策。
2.分析閱讀的方法
- 老大的閱讀方法
先看出大陸版的結構;
再看某一部分,比如可得性捷徑,一共就是4段;
趁著閱讀的內容還在工作記憶中,立刻讀臺版,會發現各種差別;
在那些我理解不了的差別上停下來,你會發現,都是知識阻塞;
利用原版弄清楚作者表達的意思究竟是什么?如果理解不了,就打問號,前后找相關關鍵詞來解釋,獲得理解。
- 今后我可以采用的分析閱讀方法(參考十一造童鞋我找到永澄老師的套路了!-004)
- 主動閱讀法逐段閱讀
- 用腦圖梳理邏輯結構(如時間順序等)、關鍵詞和屬性(定義、觀點、方法、結論、例子)
- 遇到知識阻塞,查找對比各版本內容,防止理解偏差。不能理解就打問號,前后找相關關鍵詞來解釋
- 用作者的話去描述,提升理解力和認知水平。并與自己以往的知識經歷進行關聯
- 分析閱讀方法的好處
- 刻意訓練結構化能力
- 刻意訓練歸納總結能力
- 加深記憶,將工作記憶寫入長時工作記憶
3.共讀活動RSQC分析
- 關于共度活動趕進度的回答
補,是可以的,但是,標準要控制。了解、理解、使用、應用、評估、創新,你要補到哪個層級?這要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是不同的。
一定是選進度導向的!如果沒有在高速跑道上,你要選擇質量導向是很可怕的。通常,研究,才用質量導向,任務都是進度導向。
如果要使用質量為導向,那么你必須要找到這件事情的必要性和抓手,也就是說你只要做這件事情你就可以高概率取得成功。那么這件事情就非常值得。您是采用質量為導向的方式,而不是以進度為導向的方式去做。可是這依然是對事情選擇上我們采用的是以質量為導向,那么如果是真正做事情的話,應該考慮以進度為導向的。
更合適的方式是:先不要追求質量上的完美,通過快速完成進度,獲得整個結果,再根據后續要求不斷迭代,來逐步提升質量,這是一個螺旋式提升的過程。話術:“如果這件事情用最低質量標準完成,我要多久能完成呢?然后,我試試看能不能先做完吧?”(永澄:進度導向思維,RSQC模型的拓展用法)
- 我的共讀進度分析
對于任務調整以進度為導向的,即要努力趕上活動進度。
R-20節課
S-月底前趕上進度,2節課/天
Q-聽完音頻,輸出感受
C-4小時/天(每節課音頻1小時,輸出1小時)
加油,先完成再完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