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見,在A new start of the semester的時候,在Just keep going之前,有些文字寫在這里,就當隨意記錄一下好了。
回來第一次見到HH時,HH說“我估摸著時間,想看你的日志了,以為你回家或者回來以后就會寫寫呢”。
“寫日志其實是需要靈感的,因為它不是一個必須要去完成的任務。”
比較鐘情看別人的自傳,因為那可以讓人相對真實地了解一個人所經歷的,不能說所有都是感同身受,但起碼可以漸漸懂得尊重,起碼可以在不贊同的時候依然學會理解。
我也很羨慕那些能堅持記日記的朋友。前不久看到微信朋友圈里有人曬自己寫了十幾年的日記,厚厚的一沓日記本,想必那就是直觀上能夠看見的成果。只是看過之后還真是心疼那些被自己糟蹋了的精美日記本。還好,有那么點兒日志,至少多年以后回過頭來,不會覺得白茫茫大霧一片,一無所見。我想,這可能就是我想寫日志的目的吧,而且是唯一的目的。
老部長跟我說“你要么是偽工科,要么是偽文藝?!?/p>
“拜托,成天學些工科的東西,偶爾也想調劑調劑的好吧?”
曾經某位老師在課上說過,理工科學生的特點,做事思維比較縝密、嚴謹,但比較較真,文科生相對來說會隨性一點。其實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算哪類科生,關于傳說中的四不像這個問題很久以前就有過爭論,只可惜沒有結果。既然這樣也還好,所幸就這樣好了,何必那么糾結于這個問題,不是么?
暑假里QQ跟我聊天,說起我挺佩服她的,她回應道“要的就是你這句話,不是因為我是怪胎,只是因為我比別人堅強?!?/p>
“看來你還是一點兒沒變,就怕你被生活蹂躪成一個怨婦。”
“說呢,哪那么容易改變的?!?/p>
是,哪那么容易改變的。一切的經歷都是財富,或為隱形、或顯而易見。勇敢,是一種與生俱來的不知道前方是什么的驍勇。而勇氣,是知道會有什么結果,克服恐懼依然會選擇去做,因為責任。我們都相信,所有碰到的問題,都不會白白碰到。今天比昨天好,這就叫希望。不管有多少人沒能熬過黎明前的黑暗,我們還是堅信,以后一定是美好的。
最后,關于愛。請原諒我不敢輕易地用“愛”去表達我的感情。因為我理解的愛,不僅僅是一份感受,除了同遂志愿、共證盟約的相知相守,同甘共苦、不離不棄的如影隨形,更多的,還是一種堅守與責任。我相信時間會留下最好的答案的,對嗎?
最后的最后,謝謝光臨我空間的各位朋友,謝謝你們時常想來看一看,哪怕只是不留痕跡地看一看。
記得俄羅斯詩人巴爾特蒙有一首詩,叫做《我來到這個世界》:
“我來到這個世界,是為了看太陽和連綿的群山
我來到這個世界,是為了看大海和鮮花盛開的峽谷”
我想說的是,如果,我來到這個世界是為了看太陽。那我是多么的幸運,能夠和你們一起,看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