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末,愜意的”悅讀”了一上午,讀到《讀者》期刊中一篇文章《鸚哥與賽鴿》特別喜歡。
這篇文章通過北宋僧人文瑩《玉壺清話》里的一則小故事闡述了“生命對自由的渴望,也說出了生命對囚禁的依戀,甚至還可以說對自由與囚禁的依戀也許是一回事”,然后衍生出“人生八苦”,通過三個引用:一是引用錢鐘書的《圍城》的觀點;二是引用朱光潛《文藝心理學》的“彼岸意識”;三是引用了小說家黃春明的甲乙兩賽鴿的故事,闡述了“人生不可逆,唯擇為難。行跡在東,不能復西”的觀點。
讀完這篇文章,文中觀點“人生不可逆,唯擇為難“讓我產生了共鳴,忍不住重新讀了一遍,晚上回家又再次讀了一遍。
不由讓我想起了娘娘,她周五上午給我們培訓完,立馬趕到高鐵站,直奔廣州,利用這兩天休息的時間自費去廣州參加培訓,不就是學習《發現天賦綻放優勢》這類課程嗎?想用科學的方法幫助更多人發現自己的天賦和優勢,讓父母們盡早知道孩子的天賦,為他們的成長、大學選擇專業以及社會就業提前做準備,給予更有效的培養。
想想我自己,全然無知的情況下被爸媽安排,讀《程控交換》專業好就業,可是修完《通信工程》專業本科,拿了高級工程師職稱的我,至今都冒搞清楚7號信令,記得原來讀書時“電路“等枯燥的課一竅不通,補考兩次才勉強及格。現如今的我,快40了,也不知道自己擅長撒,這或許就是心理學里說的:人最難的就是能夠正確的自我認知吧,真的好羨慕那些能把自己興趣愛好和謀生職業完美契合的人,他們是何等的幸福呀!
老師說:四十就該不惑了,還差一點點就可以了,加油!
想起半年前一次在餐廳吃早飯,我跟娘娘談到過高考畢業讓孩子參加測試發現天賦和優勢再選擇專業這個話題,但是這個念頭我也就思考了兩天,然后就閃過,而她卻付出了行動,著實讓我敬佩。
現在坐在電腦前我把這篇文章跟兒子分享了,給他講解了文章的架構,如何通過故事典故引出觀點,然后深度挖掘自己的觀點,再通過引用幾個名人書籍中的觀點來論證自己的觀點,最后闡述升華自己的觀點。指導他寫文章需先打架構草稿。
等娘娘回來,我要利用下周我們去江夏培訓的時間,讓她幫我測試下我的天賦和特長,讓仙女們為我打分測試,多維度準確測試自己,尊重自己的真實想法,明確下自己下一步主攻課件的方向。
下周利用培訓時間就我想開發的課件跟資深培訓老師進行溝通,討教下具體實施步驟及如何落實推進。
期待八寶粥的聚會,好好縷縷見面要討教些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