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可愛的癡想。
十個月前的今天,2015年6月24日。是網上填報志愿的截止日期。那報考的幾天,心中充滿了疑問和煎熬。似乎不太相信似的,那么平常的幾天,通過小小的一臺電腦,那一個頁面,就能把我發配到祖國的任意一個省市,天南海北。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我今后的人生。
在成績沒下來之前,爸爸每天干完活回來,趴在炕上翻看報考書,早已經將兩本報考書翻得稀爛,用膠布將文科的那一部分粘起來,便于查閱。但是仍然覺得犯難,沒有門路,在那幾天,他似乎打遍了所有能夠求助的親戚的電話,獲得一點建議……
其實,我怎么能不了解爸爸內心的渴望與焦急。我們父女倆曾經那么充滿憧憬的談論著我將會出現在哪個大學之中,分析調侃各個學校,開著玩笑,近乎癡念得幻想著未來的大學生活。那時候特別快樂。就像沉浸在兩人之間有可能將要綻放的迷人花朵之中。
那朵花的名字叫做清華,叫做北大,叫做復旦,叫做南開。不管是相關的還是不相關的。還叫做最“切合實際”的吉大。
現在想來,這些癡想都是那么可笑的,可又是可愛的。
二,
父親的夢想。
因為,這不僅是我的夢,更是我父親的夢啊。
爸爸從小生長在農村,那是92年,大學畢業還包分配的時候。他高中畢業因為各種原因總之是高考兩次落榜。可嘆命運之錯,沒有更多選擇。爸爸回到農村種地,一種就是二十多年了,二十多年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村生活,磨滅了他的夢想,但是心中的痛苦與不甘的陰影卻從來沒有消退過。父親性格本分樂觀,但不乏極度偏激,悲觀懦弱的一面。也許二十多年前的打擊,就是他飽受折磨,內心煩悶的根源。
而我的母親,從小就是在家暴中長大。家庭暴力的姥爺,26就患上精神病,瘋瘋癲癲的姥姥。媽媽排行老三,上面有深得父親重視的哥哥,下面有會撒嬌的小妹妹。她經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交不起學費。連晚上學習都會因為費油錢,被姥爺趕到路燈底下看書去。好不容易念到初二,實在不堪壓力,想著先去大連打工一年賺些錢回來再說。可是等她回來卻發現姥爺早就將她的書包,還有所有的書都燒得燒,賣的賣了。憤怒傷心之下,也只得選擇了放棄。放棄,在夾縫中,不得不放棄的放棄。而一放棄,就是一輩子。在農村,可能一呆就是一輩子,春種秋收,再也不會有走出去的機會…
我記得在我很小很小,可能連大學是個什么東西都不太清楚的時候,對于大學就有了一種莫名的崇拜之情。
那時候,小小的我總會躺在媽媽的身邊,擺弄著她的頭發,問我媽;“媽,你說我長大要是考不上大學咋辦啊”。我不知道我為什么會問出這個問題,可能那個時候就在潛意識中,就將考上大學等同于人生永遠快樂幸福了吧。
后來越長越大,也漸漸明白了一些事。現在的大學,已經不是父母那個時候,九十年代初的那種大學。現在的大學,更不是我小時夢想中的那個,等同于一生幸福的神圣的大學了。
所以,說回到十個月前的報考,我只是頭一次的,十八年來頭一次的將目光認認真真的放在早已在墻上掛了多年,小時候拼起來都輕松的中國地圖上。
曾經以為遙不可及的北京,原來離的并不遠啊。可是為什么北京的老叔已經好幾年都沒有回來了呢?我知道,比例尺一拿掉,將來,或者說不可回轉的未來就將要真正的呈現在我的面前了。至少,我有機會看到它的邊邊角角。而這機會,是父母親一輩子都不曾擁有的,而這機會,至少要通過“上大學”這第一個途徑來獲得。
爸媽總是說他們老了,甚至開始想以后養老甚至死去的事了。我說你們才四十多歲,不還是人生的好時候,怎么就老了呢。可是轉念一想,我父親四十三歲,我母親四十歲。可能在都市人的人群中真的不算太老,事業,上升空間,生活規劃,未完之夢想……似乎還有很多值得努力并且期待的東西。可是,我的爸爸媽媽呢?也許,這些他們都沒有。他們的人生似乎真的可以一眼忘得見盡頭了。他們只有我。
三,
我的“沒心沒肺”
我不是一個沉溺于這種陰影或者說心理壓力中無法自拔的人。甚至是,沒心沒肺一直占據著我生活的主導。我同樣的生在農村。可是那偶爾的干農活,甚至是干家務。居然都是體驗,沒錯,從小到大都是“體驗生活”。我的童年似乎無憂無慮過了頭,所以我除了生長在農村之外,別說我家都有什么地,旱田水田,有多少,地在那,幾月份播種打籽,幾月份施加農藥,幾月份收割苞米?苞米什么時候買的,多少錢一斤,產量是多少,和去年相比如何?我甚至連我家的柴火垛的具體位置都不清楚……
記得有一次我還指著一些包括傳送帶之類的農具問,這些都是干啥的啊。
天氣對于莊稼的影響,農藥選擇對于玉米的影響,產量的多少,足以能夠牽動每一個農村人的心啊。那是一年所有的付出,更是這一年的主要收入和經濟命脈啊!
而這些,我從來沒有真正關心過。是的,從來沒有。因為糧食減產父親無助沉默的抽煙,母親嘴中起的層層水泡,我不是不心疼,只是,好像和我并不相關。這是一件多么令人羞愧的臉都發燙的事情啊!
我一直以為,我還是一個孩子,身上一點擔子都沒有。什么事情父母都能幫我解決。我什么忙都幫不上……
我不知道我什么時候能夠真正長大。
四,
該是我保護你們的時候了
去年的九月份,雖然連“最切實際”的吉大的邊都沒有碰到,可是我終究沒有下得了再次復讀的狠心,還是來到了大學。我一定是讓爸爸媽媽失望了,我想。
做了十六個小時的火車。來到了有老叔在的地方。八年未見的我爸爸唯一的兄弟在的地方,我四年將要在此度過的大學的地方。
報道那天,看著爸爸那佝僂的身軀,在大學中茫然而又不知所措的背影。小個子的媽媽穿著高跟鞋,一路顛簸疲憊的臉上閃現出來的新奇與期待。我才忽然發現,他們也是來到了一個極其陌生的地方,而在這個地方,以后,是應該我來引領保護他們的時候了。
五,
“從未對學校失望,只是對自己失望”
直到今天,來到這個叫做大學的地方,已經將近一年了。
有的時候,我就問自己,這一年好好努力了嗎?對得起一直支持我,鼓勵我,將我視作最棒的孩子的爸爸媽媽嗎?
其實,答案是否定的。簡書作者江厘,是我比較關注的一個作者。她寫過很多篇反應大學生活的文章。她是一個有著正能量,有想法有行動的積極樂觀的姑娘。
而我卻自愧不如。
記得有一次看她的文章,在評論區有很多留言。我給一個留言點了“喜歡”,回復了三個字“贊,贊,贊”。
那條留言是;“從未對學校失望,只是對自己失望”。
我的學校不是二本大學,雖然它在帝都非常非常的一般,但是,我從來沒有抱怨過它。沒有抱怨過在它之中的生活,沒有抱怨過在它之中的老師同學和任何活動。盡管心中不可避免的迷茫,積蓄一些負能量。但是,我一直在以一種宿命般的,充滿感激與熱愛的眼光看待它。是的,我深愛它。
當我參加一次演講比賽,準備了好久卻因缺乏鍛煉太過緊張,臨時忘詞,一次次央求大家再給我一次機會,卻還是像個傻子一樣杵在那里引起滿座不耐煩的吵嚷的時候,我熱愛它。
我知道,一定是因為我做的不夠好。我不能放棄,應該多鍛煉自己。
當同學們聚在一起聊天,一位同學說到;“你們為什么總以為東北就是住炕啊,是不是看《鄉村愛情》看的,我在東北,長這么大從來就不知道住炕是什么感覺”而另一些同學笑著,并分享自己去鄉下親戚家小住的“住炕經歷”的時候,我仍然熱愛它。
雖然心里有點難受,但是我并不覺得炕就有什么不好。
當我的一個同學漫不經心的問我,參不參加暑假日本某某大學的短期交流計劃。并驚奇的問我只有一萬多塊難道不是特別合算嗎的時候,我仍然熱愛它。
雖然,我知道忽然多出的一萬多塊錢支出對于我家來說絕對不是個小數目,但是我可以笑著回答她;不清楚,還是不在暑假的幾天了,等著大二的留學機會吧。
當我不知道怎么和同學交談,交不到很多朋友。一個人形單影只的吃飯,上課,去圖書館的時候,我更談不上抱怨。甚至沒有“成功,就是一條孤獨的旅程”的感嘆。
我腦子十分清楚的明白,我宿舍里的另外七個人其實都是不錯的人,都各有值得學習的優點。而我應該做的不是“一個人的孤獨狂歡”。而是學著溝通交際,學著合群,學著發出自己的聲音,在收獲友誼的同時,更應該合理的利用身邊同學的一些重要資源。不管是在實際上,還是心態上的資源。這一點非常重要。
還有很多很多。我很多很多的熱愛。
在這里,有我還算喜歡的專業。在這里有時間專注自己喜歡的事。在這里,我可以提升自己,學習各種技能。在這里有那么優秀的人啊,參加志愿活動,在各個國家旅行,甚至是拿到北大碩士研究生資格等等的“青春榜樣”,讓我看到了無限的希望和可能性。在這里。可以兼職可以旅行,可以豐富自己的經歷,提高自己的眼界。最重要的,在這里,還有我無限廣博的上升空間。我才大一,難道不是還有很多機會。
在某種程度上,父母的有些經歷,至少是那種對命運的無奈與不可把握性和《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安一家是有些相似的。與他們相比,我是何其的幸運和幸福啊。
再提到上面我稱贊的那句“只是對自己失望”,我確實失望,自己是多么的脆弱,多么的缺乏勇氣。那些沒有把握的機會。那些沉浸在自己的狹小安逸中不愿面對現實的懶惰。那些在宿舍中,課堂上,甚至是在圖書館浪費的大量時間。在所謂的大課上刷著手機,離開教室不帶走一片云彩的空虛……
是啊,我總以為過了今天,明天還有機會。浪費了現在,下一刻就是開始。我制定了那么多的計劃,有多少是真正完成的了呢?我有那么多想要做的事,包括寫作,可是就算是除去那些單純宣泄情感的文字,有多少是真正有意義的呢?我一直說的看不到遠方,體驗不到進步,如果只是說說而已,那么夢想怎么可能實現呢?什么時候才是真正的開始,什么時候又終將長大呢?
六,
社會,不是叫你“體驗生活”的地方。
上幾天,作為學校的高考口試志愿者“工作”了兩天,賺到了150塊錢。這是我人生當中賺到的第一筆錢。這活并不累,甚至還挺好玩的。是啊,我又是在“體驗生活。”可是,我深深的知道,社會不是叫你“體驗生活”的地方。錢,沒有我想的那么好賺。
我的父母,我村里的人,有多少是外出打工的。住在簡陋的工棚,夏天蚊子到處飛,曬的面旁焦黑。冬天幾個人擠在一起,四處漏風,只得插著電褥子取暖還是凍得不行。只簡單吃一些咸菜干糧,還要累死累活的揮灑汗水,出苦力。才掙的上這150塊錢啊。這就是現實。
也許,還有很多和我差不多的學生,你的父母親,每月都給你打過來的錢就有這些血汗錢的影子。而,我們通過支付寶轉賬,銀行卡提現提出來的只是一張張鮮紅的人民幣,看上去好像什么都沒有。殊不知,上面蘊含了我們的父母對我們多少的感情和希望啊。可是,我們用這些錢又干嘛了呢?
當我們的父母糾結到底要不要在街里吃上一碗面再回家。買水只是買最便宜的礦泉水。我們給他們買個奶茶,還要把最底部的顆粒都吸干凈的時候。我們是不是在食堂,隨隨便便就和同學一起,動輒買上個五六塊錢的飲品?
他們為我們往往很舍得花錢,可我們真的不是小孩子了,我們身上的責任,更不是架空的。
七,
大學,你不會知道我有多愛你。
我反思自己,真的很愧疚。我夢想著有一天,當我不僅僅是“體驗生活”,而是實實在在的通過自己可以長久收益的能力賺到錢的時候,我一定要給爸爸買一塊不錯的手表,而不是他手上戴著的這個左挑右選,在淘寶上花了不到40塊錢買的這個。
北京,不是我的。將來可能也不會有我的容身之處。是,我是就在這里只是廉價“租”了四年的房子。是,我沒有有的同學那么好的家庭背景,不能向我的父母咨詢很多東西,更不能隨隨便便想出國留學就出國留學…也許,我的人生,就真的像我的一位親戚說的那樣;“一個小女孩,以后考個老師證,當個老師不挺好的嗎。或者在鐵路找個班上,鐵飯碗,收入平穩,還不累。以后找個公務員,兩口子一個月也不少掙。”
可是那又怎么樣呢?那同樣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一步步往前走,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荒廢生命啊。
我寫過《海上鋼琴師》的影評,可是我有點后悔了。為了我的父母,我有什么資格如此膽怯害怕,想著要尋找什么“船”呢?
大學啊大學,你不會知道我有多愛你。一定是,我愛你,愛的還不夠。那么從今往后,我要用行動表達我對你的愛。
大學啊大學,你不會知道我有多愛你。一定是,我愛你,愛得太自私,那么從今往后,我要將父母和家庭的責任放在心上。
最后,我要對你說,我愛你,謝謝你。